首页 > 国学经典 > 传统文化 > 水族舞蹈简介 水族的“斗角舞”是怎样跳的

水族舞蹈简介 水族的“斗角舞”是怎样跳的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5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斗角舞”是表现两条牛斗角的民间舞蹈,流传于贵州都柳江上游三都一带水族居住区。牛是农民不会说话的忠实朋友,过去,牛是农耕劳动的重要生产工具。因此,千古以来,农耕民族都喜爱牛,并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歌颂牛,表达爱牛的心情,寄托人们对农业丰收的祈愿。一些民族还有与牛有关的风俗和节日。中国民间舞蹈中,汉族有“水牛舞”“牛灯”,壮族有“春牛舞”,侗族有“逗春牛”,白族有“耍牛舞”。苗、侗、瑶、布依等民族有斗牛的风习,仫佬族有敬牛的习俗和“牛王节”,而水族则创作了与众不同的“斗角舞”。水族的祖先是古百越人的一支,他们善种水稻,热爱耕牛,看到毗邻的苗族、侗族新年斗牛时,虽也喜欢,但又不忍心让牛斗得伤痕累累。于是他们想出了以牛角道具代牛,两人持道具表现两牛顶角相斗,作竞技表演的办法,因此,就叫作“斗角舞”。

少数民族“斗角舞”:又叫“斗牛舞”,相传远在明朝初年,水族祖先看到苗族有斗牛“吃牯脏”祭祖的场面,既热闹又隆重。水族因为穷,没有水牛,于是用竹篾编成斗笠,用木头削成水牛角的样子,安在斗笠顶端两侧,做成牛头,两人各拿一个,模仿牛相斗的架式,跳起了“斗角舞”。

水族舞蹈简介 水族的“斗角舞”是怎样跳的

三都都江镇怎雷村,是省重点民族文化保护村寨。这个寨子里不仅有长达200多年历史的“杆栏式”木屋(这种建筑与我们常见的木房相比,少了中间的柱子);这里还有一个“重点保护”的对象--斗角舞,这个舞蹈是寨里水族人祖辈传下来的娱乐方式。

自己缝制的牛角是斗角舞最关键的道具。头顶牛角,穿上黑色的披风,伴着芦笙节奏,边舞边斗,犹如水牛在田中玩闹、打架,动作刚健英武。因此,这里的水族人形容这个舞蹈,一般都形象地说“打得精彩”。虽然这是祖辈传下来的舞蹈,但也不是人人都能学的,按韦支书的说法:一要受得了累,二要懂点技巧。

村里会“斗角”的也就40多人,但是“打得精彩”都是年轻人。如今,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了,也只有过春节的时候寨子里斗得最热闹。

三都列出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斗角舞、角鼓舞等都位列其中。相信,在民族文化越来越受关注的今天,不管是生活中的传承,还是舞台上的演绎,水族舞蹈一定能顽强地生存下去。

关于斗角舞的起源,有书籍记载。水族祖先看到毗邻的苗族同胞在过节、祭祀的时候,既有欢快的芦笙舞,又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很是羡慕。

水族舞蹈简介 水族的“斗角舞”是怎样跳的 第2张

但当时,水族祖先从外地迁来,没有牛,或者舍不得用牛来打斗,于是用竹子、木条做成了牛头,带上头顶俨然就是“牛”的形象。

斗角舞在过节、丧葬、祭祀等活动中都可以跳。尤其是秧苗拔节抽穗后,由舞队有威望的头人摘一稻穗在芦笙上,表示“芦笙吹涨了谷穗”,用舞蹈迎接丰收年。斗角舞对耕牛嬉戏、打闹的形象化表达,正是表现了水族人对牛的感情,实际也是一种耕作文明的体现。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