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成语典故 > 成语“螳臂当车”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成语“螳臂当车”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4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如何解释成语“螳臂当车”?有什么典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 螳臂当车

【拼音】: táng bì dāng chē

【解释】: 当:阻挡。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成语“螳臂当车”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成语故事】:

《庄子·人间世》

春秋时,鲁国有个贤人名叫颜阖,被卫国灵公请去当太子蒯瞆的老师。颜阖听说蒯瞆仗着父亲是一国之君,整天作威作福,蛮不讲理。颜阖感到教育这样一个学生十分困难,不知如何是好。

颜阖到卫国后,他先去拜访卫国的大夫蘧伯玉,请教如何才能教好蒯瞆。蘧伯玉回答说:“颜阖先生,您先来问情况是对的,您想教好太子确实很难办到啊。”他进一步分析说:“我举一个例子说吧!螳螂自不量力,自己跑到马路上来,举起双臂来阻挡前进的车轮,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尽管它自己确实认为这种举动是勇敢的,但是确实没有意义啊。颜阖先生啊,您的心是好的,但您的作为像螳臂当车一样,您要小心慎重!有些事情不是您一个人能解决的,您还是好自为之吧!”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