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成语典故 > 成语“秉笔直书”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秉笔直书”是什么意思呢?

成语“秉笔直书”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秉笔直书”是什么意思呢?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1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成语“秉笔直书”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秉笔直书”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秉”是执、握的意思,这里指执笔书写。

“直”是指正、不曲的意思。

“秉笔直书”的意思就是,写史书根据事实记载,而不去隐讳事实。

“秉笔直书”的历史典故是发生在春秋时期。

成语“秉笔直书”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秉笔直书”是什么意思呢?

在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国君,是齐庄公吕光,因齐国还有一个齐国历史上第一位中兴之主的吕购,也称齐庄公,所以吕光又被称为齐后庄公。

虽然他们都是称庄公,但两人根本没法比,吕购是齐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兴之主,为后来齐桓公首霸诸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在他当政时期,齐国基本已经处于小霸的地位了。

而齐后庄公就差的远了。

齐后庄公是一个好色的君主,只要被他看上的女子,很难逃出他的魔掌。

当时齐国有一个大夫,名叫崔杼,他也是姜姓,为齐丁公的后人,这么看的话,他也算是齐国贵族了。

崔杼的妻子棠姜貌美,被齐后庄公看上,之后棠姜就与其私通。

不仅如此,后来齐庄公每次来崔杼家找棠姜私通,还不忘羞辱崔杼,故意把崔杼的帽子送给别人,以此来向外人炫耀自己和棠姜之间的情爱。

崔杼对此自然心中不满,时间久了,心中的不满逐渐成为仇恨。此时他心中全是恨意,自己虽然是臣,但齐庄公作为国君,如此羞辱自己,自己再也不能无动于衷,所以决定杀了齐庄公,说白了就是要弑君。

有一天,齐庄公又去崔杼家找棠姜,准备和棠姜亲热一番,但他并不知自己已经大难临头了。

成语“秉笔直书”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秉笔直书”是什么意思呢? 第2张

这一天,齐庄公刚进崔杼家,大门就被关上了,然后崔杼就命家丁将齐庄公乱刀砍杀了。

崔杼杀了齐齐庄公后,他大权在握,正所谓,国不可一起无君,于是就立齐庄公的异母弟为齐国国君,崔杼则自封相国。

此时崔杼大权在握,所以行事就非常的飞扬跋扈。

不过他虽然很有权利,但也害怕自己会给后人留下不好的名声,因为他不想做遗臭万年的人,而想做一个名声好的人。

对于弑君这件事,齐庄公说到底还是君,他把国君杀了,终究是有弑君之名。

对此,崔杼担心自己弑君之事会被记在史书上,会落下千古骂名,所以他对此事非常担心。

崔杼为了让自己在史书中留下好的名声,于是就以自己权势命令写史书的太史伯,把齐庄公写成病死的。

但让崔杼没有想到的人,写史书的人,都很有骨气,就算死,也不隐瞒事实。

崔杼只见太史伯在竹简上写着:“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崔杼一看,这还了得,就急忙让太史伯重写,太史伯不愿。崔杼恼怒成羞,就一剑将太史伯杀了。

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中,除了国君是世袭的外,其实记录史书的史官也是史袭的。

太史伯死后,其弟太史仲接替写史书,崔杼就也让他把齐庄公写成病死的。

但没想到的人,太史仲和他哥哥太史伯一样,只见他在竹简上同样写着:“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崔杼看了后,大怒,于是又一剑杀了太史仲。

太史仲死后,其弟太史叔接替职务

成语“秉笔直书”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秉笔直书”是什么意思呢? 第3张

崔杼又让他把齐庄公写成病死的。

但太史叔同样在竹简上写着:“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崔杼看了,非常生气,准备再把太史叔杀了。

只见太史叔这时平静的说:“以事实秉笔直书,是史家的天职。与其失职,不如去死。”

崔杼听后,更加大怒,一气之下又杀了太史叔。

三弟太史叔死后,其弟太史季接替职务,

太史季和他的哥哥们一样,在竹简上还是写着“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崔杼看后,虽然生气,但此时也非常无奈了,因为他知道自己谋杀国君的事实,很难隐瞒了,自己也将永远的背上了弑君的千古骂名。

崔杼此时虽然生气,但好在并没有杀了太史季。

而齐国的另外一位史官南宫氏听说太史家的几兄弟都因直言不讳而被崔杼杀了,他担心太史季也被杀了,那“崔杼谋杀国君光”的事实就不能记下来了,

于是就急忙赶来,准备接替太史季将事实记录下来。

好在,南宫氏到的时候,太史季已经把事实写在了竹简上如实的记录了下来,他这才放心回去了。

这就是“秉笔直书”的典故。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