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古文名著 > 在红楼梦中,荣国府里的津贴标准差距到底有多大?

在红楼梦中,荣国府里的津贴标准差距到底有多大?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5.9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红楼梦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荣国府里,上至最高权威贾母,下至粗使杂役,都是有工资的。说工资其实不太恰当,准确的表达应该叫做津贴。因为荣国府里,主子们不用说,所有奴才,凡当着差事的,伙食和四时穿戴,按等级,都各有分例。每个月发的银钱,算是一份津贴零花钱而已。

荣国府里的津贴标准差距是很大的,大多数人拿的不是银子,而是制钱,就是铜钱。津贴以银子结算的,具体到人,大概有这些:贾母和她屋里的八个大丫环;王夫人以及她的四个大丫环;李纨、王熙凤、巧姐和平儿;林黛玉和三春;赵姨娘、周姨娘以及贾母屋里可能还在世的几位老姨奶奶;三位公子五位小姐的首席奶母;赖大家的、林之孝家的、吴兴登家的等七八个管家媳妇,一共能有40个人,这是内帷女眷。男主子里有贾政、贾琏、贾宝玉、贾环、贾兰5人,加上府里的管家、账房、库房等各处的头目,还有贾政豢养的四五个清客相公,这里大约也能有一二十个人。所以,荣国府里津贴以银子结算的大致能有不到60人的样子。

在红楼梦中,荣国府里的津贴标准差距到底有多大?

银子的购买力如何,小说也给出了一个非常具体的参照,就是刘姥姥一家四五口人的普通百姓家庭,一年能不挨饿的水平需要开支20两银子。有了这个参照,让我们看一看荣国府主子奴才的个人收入水平。

荣国府里的津贴标准可分六档,男人们从贾琏和宝玉的标准看,应该等同于同辈份的女眷:最高一档的是贾母和王夫人,月例银子有20两。排在其后的李纨,月例10两,因为生下了荣国府的长孙贾兰,李纨的月例由贾母亲自过问又添了10两。于是李纨的实际月收入是20两银子,和太婆婆、婆婆同一水平。

李纨是荣国府的特例,因为同样是孙媳妇的王熙凤月例只有4两银子,而且她管家也没有给份特殊的补贴。李纨之所以待遇极高,有三个因素:一是生下荣府长孙有功;二是贾珠早死给予的经济补偿;三是李纨甘守寂寞抚育幼子,算是荣国府的一张贞洁名片。而王熙凤的4两银子才是贾府年轻媳妇正常的待遇水平。

第三档是姨娘、公子和小姐们,他们是月2两银子。小说里特别写了袭人升格姨娘后的月例是2两银子外加一吊钱,说这不是比姨娘的高了吗?逻辑其实很简单,荣国府的姨娘是要配两个丫头的,袭人情况特殊,不大方便给她配丫头,人可以不配,但是该有的待遇不能少,干脆就将原本需要支付给两个小丫头的费用一并发给袭人了。

还有一个平儿,身份是通房丫头,是男主人女人里最低的一等。如果定位丫头月例一两也说得过去,她是事实上的姨娘,若是二两也在情理之中。

在红楼梦中,荣国府里的津贴标准差距到底有多大? 第2张

第四档为一两银子,主要是府里的大丫环和体面的高级奴才,这个群体以鸳鸯、琥珀、金钏、玉钏、彩云、彩霞、李嬷嬷等为代表。需要注意的是,年轻的主子是没有资格用一两银子的丫环的,比如李纨、王熙凤、宝玉和小姐们都没有。袭人伺候的人是宝玉,但她的编制其实从来也不属于怡红院,她早先的算贾母屋里的人,后来算王夫人的人,怡红院的预算没有袭人。

一两银子的丫头,在荣国府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其实也就贾母和王夫人才有,这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和等级的严苛划分决定的。

第五档为一吊钱,一吊钱在《红楼梦》所处的时代,大约相当于0.5-0.7两银子,购买力和一两银子有比较大的差距,这个群体的人数不太多,大约就是有些体面的奴才了。晴雯、麝月、紫鹃、侍书、司琪、素月、碧云等小姐少奶奶们的大丫头都属于这一档。

第六档为500钱。也就是半吊钱,这是荣国府最低的津贴水平,也是绝大多数人的水平。荣国府里主子一共不到20人,但奴才至少有六七百,府里众多的传唤、厨役、浆洗、洒扫、粗使、杂役数量庞大。拿潇湘馆来说,配置的奴才大约有十六七人,体面的奴才只有三个,黛玉从林家带来的乳母王嬷嬷,贴身的丫环紫鹃和雪雁,其他人的存在感很低,甚至连名字也不交代一下。这个大部分的群体就是月例500钱。这个群体小说也提到了许多的具体人物,比如丫环里有小红、佳蕙、四儿、春燕、坠儿、春纤、莲花等人,还有夏婆子、何婆子、董嬷嬷等人。

在红楼梦中,荣国府里的津贴标准差距到底有多大? 第3张

荣国府上下几百人等,仅仅月例一项,每年也要3000余两银子,还有年底分红应该不少于月例的支出,王熙凤就说李纨的年收入有四五百两银子,可见李纨的分红和她的平日的津贴差不多,那么其他人应该也差不多,奴才们没有分红,但有红包、赏赐和压岁钱。一样不是个小数字。参照晴雯死时都能留下衣环簪履价值三四百金(三四百两银子),可见平时和节下赏赐之厚。要知道晴雯在荣国府最多也就七年的时间而已。所以,就现银来说,每年分配到个人手中的,荣国府一年支出至少需要一万两银子。

津贴、分红和赏赐,其实并不是荣国府最大宗的开销,贾母的餐食是将天下的菜蔬写了流水牌,一个月不重样地轮着吃的;刘姥姥见王熙凤,王熙凤午饭撤下来时满满的鱼肉根本没有动几筷子。荣国府里大小宴会不绝,大小节日生日不断。张才家的感叹说奶奶们的头面首饰衣裳若变卖了,谁的不够一两辈子用的?维持社会往来是天天的需要送礼。难怪小说开始不久王熙凤要发出“殊不知大有大的难处”的感慨。

荣国府的一应开支,几乎全部要靠田庄收入,五十四回乌进孝进租,透露出荣国府一年的现银收入是5000多两,当然这是个灾年,正常的年份就算加四倍,也不过是两万两,也禁不住荣国府这样的铺张和浪费。寅吃卯粮,内囊上来,这是小说开篇就给荣国府下的定义。不说政治因素,就一个经济问题,在小农业生产的封建社会,荣国府也不可持续。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