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古文名著 > 贾珠的死与瑞珠宝珠有关?真相到底是什么

贾珠的死与瑞珠宝珠有关?真相到底是什么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7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贾珠的死与瑞珠宝珠有关?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在分析贾珠之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另一个观点:秦可卿有两个丫头,一名瑞珠,一名宝珠。这两个丫头都没有好下场,一个自杀,一个长居寺庙,变相出家。于是有人怀疑,她们是否与贾珠之死有关系?要不然,她们起名字,为什么不与贾珠避讳呢?

贾珠的死与瑞珠宝珠有关?真相到底是什么

唉,秦可卿是宁国府的少奶奶,贾珠是荣国府的少爷,两家都快出五服了,只能算是亲戚。名字避讳,只有为皇室、为父母长辈、为主子改名,哪有为亲戚家避讳的?

至于贾珠的死亡与两个丫头有无联系,更是胡闹。贾珠已经死了好几年了,两个丫头为因秦氏之死而殉主或认义,能有什么关系?除非你说“红楼梦里名字带‘珠’的都没有好下场”,那也只是巧合,不能算是联系。

贾珠之死,到底有什么样的秘密?或者有没有秘密?我们先看这段话:

“想当初你珠大爷在日,何曾也没两个人。你们看我还是那容不下人的?天天只见他两个不自在。所以你珠大爷一没了,趁年轻我都打发了。若有一个守得住,我倒有个膀臂。”说着滴下泪来。众人都道:“又何必伤心,不如散了倒好。”

这是李纨怀念贾珠的话。“众人”的反应,冷淡得叫人诧异。在清虚观里想起已经死了四五十年的贾代善,贾母和张道士相对而泣。贾珠才死了几年,放着亲弟亲妹、表妹堂妹,居然扔下伤心的寡嫂不理,“不如散了倒好”?李纨虽然吝啬,一直和姐妹们一起玩耍,一起搞诗社,怎么她伤心了,大家会齐心协力地回避,没有一个人愿意安慰她?

虽然不能肯定,但有一种比较大的可能,是贾珠并非自然死亡,而是另有蹊跷,早已成为贾府的忌讳。所以大家齐心协力地回避贾珠之死,在李纨提起时也不愿意接话,不约而同地选择回避。

贾珠的死与瑞珠宝珠有关?真相到底是什么 第2张

这只是猜测,我们看看还有没有其他佐证。

“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

这是王夫人在宝玉被打得奄奄一息的时候,哭得不能自已的瞬间,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这话当然是很不冷静的,但恰好可能反映真实的心理,至少证明在王夫人心中,贾珠比别的儿女要重要。

元春和宝玉是跟着贾母长大的,贾珠则没有这方面的描写,应该是跟着王夫人——别急,我现在只说“应该”,后面还有证据。相处产生感情,王夫人与贾珠感情比别的儿女深,这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我们再来看这句话:

“我何曾不知道管儿子,先时你珠大爷在,我是怎么样管他,难道我如今倒不知管儿子了?”

这是王夫人对袭人说的。在这句话之前,她还“由不得赶着袭人叫了一声我的儿”,显然是引为知己、深刻赏识的,这时候说的话,应该不会虚伪。

既然这句话可靠,那么可以证明,王夫人当初是“管”贾珠的,而且一定管理非常严厉,多年后还引以为傲(中国古代管教子女,是以严厉为荣的)。

但是我们也知道,王夫人在子女教育这个问题上,其实是很不在行的。那么她管教贾珠的方式,绝不会是科学合理温柔的方式,而一定是相当严厉、甚至是严苛的。不信?再看下一句话:

“我已经快五十岁的人,通共只剩了他一个,他又长的单弱,况且老太太宝贝似的,若管紧了他,倘若再有个好歹,或是老太太气坏了,那时上下不安,岂不倒坏了?”

贾珠的死与瑞珠宝珠有关?真相到底是什么 第3张

一说到管教宝玉,王夫人就联想到“再有个好歹”。“再”是口语,并不一定表示从前曾“有个好歹”,但以王夫人的心性,分明是想管儿子的,并不是以此为借口来推拖。那么很可能,“有个好歹”的确是管教儿子的前车之鉴:如果宝玉出事,就的确是“再”了。

说到这里,贾珠之死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大致轮廓已经勾勒出来了:贾珠之死,与王夫人(可能还有别人,比如贾政)的严厉管教有关。

王夫人不可能把手伸到贾母屋里去,管教贾珠,一定是贾珠跟母亲一起生活。小时候高强度的学习,很可能摧毁了贾珠的健康,成为他“不到二十岁”就“一病死了”的深层原因。但是娶妻生子之后,学习任务已经不是父母的责任。直接导致贾珠之死的,应该另有原因。

还是李纨说的:

“你们看我还是那容不下人的?天天只见他两个不自在。所以你珠大爷一没了,趁年轻我都打发了。”

有人把这话解读为李纨与贾珠的两个屋里人的争风吃醋。但是从李纨的性格来看,她并不是争风吃醋的人。而且如果真的有过争风吃醋,多年以后,她怎么敢这样理直气壮地主动提起:“你们看我还是那容不下人的?”

贾珠的屋里人肯定闹过事、或者惹过事,而且很频繁很激烈,“天天不自在”,但应该与李纨无关。与李纨无关,会与谁有关?只能是王夫人了。

贾珠的死与瑞珠宝珠有关?真相到底是什么 第4张

贾珠年轻时受父母严厉的管束,过份勤劳地读书,损害了身体健康。成年后,他的屋里人与婆母王夫人发生了严重冲突,使年轻的贾珠受刺激过度,“一病死了”。因为他的死与王夫人的严厉有关,这件事成为贾府的禁忌,一般人不敢轻易提起。而与贾珠之死完全无关、却受伤害最深的李纨,才敢于主动提起,诉说一下心中的悲伤。但是大家并不敢深谈,“不如散了倒好”。

因为这个禁忌,王夫人在一段时间里,对宝玉采用了放任的态度,唯恐“再有个好歹”。也因为这个禁忌,王夫人特别讨厌儿子身边的漂亮女孩子们(除了袭人)。当王夫人的内心矛盾冲突,激烈到无法克制的程度时,就是晴雯等人的末日了。

对于李纨这个最大的受害人来说,她却是既不能报复,也不能仇恨。唯一可做的,就是把贾珠的两个屋里人“趁年轻我都打发了”——她很孤独,她羡慕凤姐与平儿的亲密,也需要像平儿这样的帮手。但是对于间接导致贾珠之死的两个人,她是怎么也不可能留着她们的。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