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古文名著 > 水浒传中三个卖国贼分别是谁?他们最终的结局如何

水浒传中三个卖国贼分别是谁?他们最终的结局如何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8.34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常言道: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108位好汉里面有江湖人士,有曾经的朝廷官员,更有游手好闲之人,可以说非常混杂。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男子汉狠一点、坏一点都不打紧,因为直到现在还有“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说法。但是如果一条汉子当了卖国贼,那就是天人共愤,人人得而诛之了。

水浒传中三个卖国贼分别是谁?他们最终的结局如何

在梁山好汉中,就有三个卖国贼,其中一个被大刀关胜一刀两断,另外两个的结局,却让人喜忧参半——一个会被其他梁山好汉撕成碎片,还有一个可能是“认祖归宗”,在金国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富贵日子。

在《水浒》原著中,只有两人表现出了叛逆之心,他们就是及时雨宋江和智多星吴用;在《水浒》的续书《残水浒》中,却有三个卖国贼,而且按照《水浒传》描写的实际情况推测,这三个小子还真有可能叛变,头一个就是及时雨宋江。

宋江这个人,是没有半点忠义之心的,他在浔阳楼上题反诗、在青州城外屠戮数百户人家,已经犯了十恶不赦之罪,他落草为寇,其实是“曲线当官”:“想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在《水浒传》中,宋江用数十位梁山兄弟的鲜血染红了官袍;在《残水浒》中,宋江为了当官,居然跟金国暗通款曲,替他牵线搭桥的,就是金毛犬段景住和紫髯伯皇甫端,这三人沆瀣一气,要把梁山军拉到金国去当伪军。

宋江知道梁山军困守孤岛,缺少战略回旋余地和发展空间,不是被朝廷剿灭,就是再次火并,为了寻找出路,宋江决定两条腿走路。

宋江的第一条路,是向奸臣蔡京暗送秋波,执行者是神行太保戴宗和铁叫子乐和:“预备整治二十万金珠,十万作为赔偿生辰纲,五万作为进奉;再有五万,供各方面的敷衍。”

宋江的第二条路,就是投靠金人当卖国贼,执行者是段景住和皇甫端,在与金国达成卖过协议后,宋江在忠义堂上当众宣布:“ 金国老皇帝降旨招安。我们忠义堂上同人,顶高的授职节度使,最低也有散职指挥。将来大金进了中原,我们便是首功。这回全亏段头领和皇甫头领的能言善说,把大金王子说动,是我们大家都要感谢的。”

水浒传中三个卖国贼分别是谁?他们最终的结局如何 第2张

宋江满心欢喜,段景住洋洋自得,没想到旁边怒恼了真英雄大刀关胜:“忽地关胜大喝一声:‘卖国贼!’刀已出鞘。段景住刚退得一步,宝刀已横腰削来,啪嗒一声,早成两段。”

大刀关胜将段景住一刀两断,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横四人一起鼓掌叫好,宋江怒火中烧却又无可奈何,那个瞎参谋智多星吴用,早已脚底抹油开溜——他比宋江聪明,知道绝大多数梁山好汉都不肯当卖国贼,宋江此举必然导致众叛亲离,这种糟烂事儿,自己还是少掺和为好。

吴用溜掉后,梁山好汉就变成了一盘散沙,宋江的卖国贼嘴脸彻底暴露,鲁智深、武松带着一大票兄弟投奔了老种经略相公,并且脱去袈裟直裰,披上了宋军制式铠甲,成了鲁将军、武将军——在《宋史》中,种师道麾下还真有一个喜欢喝酒吃肉、脾气暴躁又屡建奇功的僧人武将,那人可能就是花和尚鲁智深的历史原型。

在卢俊义、林冲、关胜、呼延灼出走之后,梁山基本就完蛋了,以宋江为首的一帮地煞副将,根本就挡不住官军的征剿,这时候宋江就撤下所有的伪装,要当一个彻头彻尾的卖国贼了:“我们与其占一个山头,束手待敌,不如还是设法渡过黄河,投到女真那里,有皇甫端在彼,可以替我们先容。”

宋江在叛国投敌的路上被张叔夜击溃,三十六人全部被抓,新任熙河路统制大刀关胜前去“探监”,又当众揭开了宋江谋杀晁盖的真相,阮氏三雄眼中冒火围拢上来,大刀关胜目的达到,甩甩袖子飘然离去,全书到此结束,暗示宋江即将被晁盖的心腹兄弟撕成碎片。

水浒传中三个卖国贼分别是谁?他们最终的结局如何 第3张

宋江难逃一死,金毛犬段景住已被大刀关胜一刀两断,只有那个紫髯伯皇甫端在金国逃脱了惩罚。

对于段景住和皇甫端当卖国贼,很读者都认为情有可原:这两个撮鸟都不是中土人士,他们是不是宋人尚且存疑,他们投靠金国,不过是伪宋人变成伪金人而已。

细看《水浒》原著,发现此说也不无道理,段景住和皇甫端的相貌似乎很能说明问题:皇甫端绰号紫髯伯,生得碧眼重瞳虬髯过腹,似乎应该是中亚人士,金毛犬段景住“焦黄头发髭须卷”,看着也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段景住和皇甫端当卖国贼,是因为他们已经卖过一次故国,再卖大宋,那也是习惯使然,而宋江卖国,就是不可饶恕了:他作为郓城县押司,也算半个公务人员,而且一向只是他对不起朝廷,而不是朝廷对不起他。这厮不但不念朝廷不杀之恩,反倒心怀怨恨要叛国投敌,被阮氏三雄撕成碎片,是不是也死得太便宜了?

像宋江那样的卖国贼,在历朝历代都不罕见,只不过有时候他们会换一副面孔、会隐藏得更深。至于那厮们换成了怎样的面孔,读者诸君想必也是有目共睹、心知肚明的……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