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古文名著 > 《论语》述而篇的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

《论语》述而篇的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8.51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很多朋友都非常想知道《论语》述而篇的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感兴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孔子说:“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篇的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孔子闲居在家里的时候,衣冠楚楚,仪态温和舒畅,悠闲自在。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孔子在这一天为吊丧而哭泣,就不再唱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是斋戒、战争和疾病这三件事。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论语》述而篇的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 第2张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冉有(问子贡)说:“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他。”于是就进去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孔子有时讲雅言,读《诗》、念《书》、赞礼时,用的都是雅言。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