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古文名著 > 红楼梦中宝玉讲的耗子精的故事,背后有何暗喻?

红楼梦中宝玉讲的耗子精的故事,背后有何暗喻?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6.4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宝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秦可卿死后,同时传来林如海去世的消息。根据秦可卿五七第五天,昭儿从扬州归来的时间计算,秦可卿和林如海死的时间大体差不多,都是九月初。

秦可卿死后,紧跟着贾元春晋封贤德妃,贾家筹备省亲修建大观园,期间林黛玉回来,一直没时间交代事关林如海死亡的消息。

等到贾元春第十八回省亲一结束。第十九回,曹雪芹就开始填补一些不写之写。比方“有病”的贾环活蹦乱跳的出来了。哪里有病,分明是贾元春不想见他。赵姨娘骂贾环,也是省亲大事,他们母子被隔绝的闷气。

事关林如海的死,也通过贾宝玉的一个故事,在一派轻松有趣中娓娓道来,故事内容则细思极恐。

(第十九回)“扬州有一座黛山,山上有个林子洞。”“林子洞里原来有群耗子精。那一年腊月初七日,老耗子升座议事,因说:‘明日是腊八,世上人都熬腊八粥。如今我们洞中果品短少,须得趁此打劫些来方妙。’一时小耗回报:‘各处察访打听已毕,惟有山下庙里果米最多。’……小耗听了,笑道:“这个不难,等我变来”‘说毕,摇身说“变”,竟变了个最标致美貌的位小姐。众耗忙笑说:“变错了,变错了。原说变果子的,如何变出小姐来?”小耗现形笑道:“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注:原文太长,截取部分,引文中有通假字或古字意,不是错字,不做修改)

红楼梦中宝玉讲的耗子精的故事,背后有何暗喻?

这段故事被贾宝玉讲述的特别有意思。但故事背后讲的事却非常可怕。脂砚斋都连续数次脱口而出[可怕可畏]。

【庚辰侧批:不直偷,可畏可怕。】

【庚辰侧批:可怕可畏。】

【庚辰双行夹批:果然巧,而且最毒。直偷者可防,此法不能防矣。可惜这样才情这样学术却只一耗耳。】

故事以“老鼠偷粮”为背景,最后变成“小耗子偷香芋”和“小耗子偷香玉”。

香芋谐音香玉。香玉二字正是代指林黛玉。前两回贾宝玉做“红香绿玉”,被贾元春修改为“怡红快绿”,去掉的“香玉”二字,也是暗指林黛玉。

“小耗子偷香玉”故事既是对前文修改“红香绿玉”的补充,影射贾元春不同意宝黛姻缘,也是揭开故事里“耗子们”对林黛玉的叵测用心。

“耗子偷粮”,归总为偷盐课林老爷(林如海)家的女儿“香玉”,此为点题。

故事中耗子们偷粮,清楚无误的影射了两淮盐政硕鼠横行。老鼠就是贪官,林如海作为巡盐御史,就是检查两淮盐业官员工作的纪检人员。双方是对立关系。

贪官污吏横行,有一个“老耗子”是头目,代表大老鼠,大贪官。也代表旧势利。《红楼梦》的故事背景是太上皇退位不久,新皇帝登基不久的“双悬日月照乾坤”。林如海是新皇帝钦点的探花郎和巡盐御史,代表新势力去接管硕鼠横行的两淮盐业,势必成为对方的眼中钉。

从林如海送林黛玉进京时说的那一席话大有“死志”,证明他的官场处境十分凶险。而林如海最后捐馆扬州城死在任上,积劳成疾可能,被人所害更可能。

其实,《红楼梦》越往后看,就越发现林黛玉和林如海这一家四口死的都不是偶然。

一,林弟弟是林家第一个死去之人。林如海上任巡盐御史前后,三岁的儿子突然夭折。

二,林黛玉母亲贾敏,在林如海上任巡盐御史后第二年,毫无征兆的突然去世。造成林如海急忙将林黛玉送进京,不惜请托贾雨村代为护送(有避难之意)。

三,林如海上任巡盐御史大概五六年左右,也捐馆扬州城,死在了巡盐御史任上。

除了林黛玉,一家三口的死,基本都与巡盐御史有关。

红楼梦中宝玉讲的耗子精的故事,背后有何暗喻? 第2张

贾宝玉讲述“小耗子偷香玉”故事,暗示贪官污吏(耗子)搬空盐课税银,林如海坚持与之无畏斗争对抗。耗子们恼羞成怒要偷“真香玉”林黛玉。不得不让人怀疑,林如海大费周章请托贾雨村护送林黛玉进京背后,是“耗子们”要对林黛玉不轨下手。

其实,林黛玉正是被林如海送来京城才逃过一劫。林如海没走就死在了任上。实在是心疼林妹妹的命运多舛。

根据“小耗子偷香玉”故事暗示,林如海十有八九是被耗子偷走了性命。那么,贾敏和林弟弟的死,是不是也是耗子们下的手呢?借以警告、威吓林如海不要挡他们的财路?原文对此没多写,只能说不排除这种可能。

另外,林黛玉身体病弱,来贾家后也是吃什么药也不好。虽说她年幼就有病,也不能排除被“耗子”下手暗害伤了根本。她的身体根基被破坏才会百药莫医。当然,这只是根据“小耗子偷香芋玉”故事推测,不算实证。

老鼠一直是贪官污吏的代名词。林如海一家三口死在任上,证明他绝不是贪官污吏。耗子们费尽心机“抢劫”,不惜要偷林如海的“香玉”林黛玉,其嚣张行径令人发指。也不由得让人怀疑林家家破人亡的结局,是否被人暗害。您认为呢?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