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诗词名句 > 苏辙《江上看山》赏析:看出了人生的无奈

苏辙《江上看山》赏析:看出了人生的无奈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5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江上看山

苏轼

船上看山如走马,

倏忽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

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

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

孤帆南去如飞鸟。

苏辙《江上看山》赏析:看出了人生的无奈

  赏析

在船上看山犹如骑马疾走,数百座群峰顷刻间就从眼前过去了。这是东坡在说江上乘船看山的总体感受,也像是在谈浮云短暂的无奈人生,难怪人们都喜欢高唱“马儿你慢些走”。

错落不齐的前山瞬间变化万千,纷杂繁多的后岭犹如惊骇而奔跑。仰看山上的小路歪斜回环盘旋,高远隐约地看见有人行走在上面。这四句则是东坡写在江上平视和仰视群山的具体感受,也似乎描绘了百态的人生。在舟中高高地举起手想和山上行人打招呼,无奈孤单的船只已如飞鸟往南驰逐而去。兴致颇高的诗人,为此而遗憾惆怅。

东坡江上看山,看出了人生的无奈。就像尘世过客,还没来得及回味眼前的风景,便带着遗憾与惆怅匆匆告别了短短的人生。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祐六年,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熙宁三年(1070)上书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丰二年(1079),其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元丰八年,旧党当政,他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哲宗元祐四年(1089)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还朝后任御史中丞。元祐六年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元祐八年,哲宗亲政,新法派重新得势。绍圣元年(1094),他上书反对时政,被贬官,出知汝州、袁州,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后又贬循州等地。崇宁三年(1104),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说“当今天下之事,治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上皇帝书》说“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亦切中肯綮。史论同父兄一样,针对时弊,古为今用。《六国论》评论齐、楚、燕、赵四国不能支援前方的韩、魏,团结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敌而后方安乐腐败的现实。《三国论》将刘备与刘邦相比,评论刘备“智短而勇不足”,又“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也有以古鉴今的寓意。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