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诗词名句 > 白居易与刘禹锡把酒言欢,写下一首诗流传千古

白居易与刘禹锡把酒言欢,写下一首诗流传千古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3.0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白居易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自古就有文人相轻的说法,但这并不能说明,文人之间没有深厚的友谊,比如诗王白居易和诗豪刘禹锡,感情不是一般的深厚,可以用“老铁”二字形容。两人出生于同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七年,只不过白居易在正月出生,比刘禹锡年长几个月,或许冥冥中早有注定,两位大诗人迟早会相见。

贞元十八年,二十八的的白居易考中进士,而刘禹锡仿佛比他幸运,早在七年前就金榜题名,而且刘禹锡在长安城游学,名气非同寻常。然而,翻阅史书记载,他们年轻时没有见过面,也许都知道彼此的存在,读过对方的诗歌,仔细分析一下,也能理解为何早年未能相遇。

白居易与刘禹锡把酒言欢,写下一首诗流传千古

白居易和刘禹锡的仕途都充满坎坷,在京城任职的时间不多,一言不合就被贬到外地,尤其是刘禹锡,简直跟苏轼有一拼,贬官成了家常便饭,从他的诗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中,可以看出他有多么不容易,在外漂泊二十三年,才被皇帝召回京城,太难了。

有位哲学家说过:“正在的英雄,是在认清生活的残酷后,依旧热爱生活。”从这方面来讲,刘禹锡可称之为英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始终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当古人纷纷感叹秋天的寂寥时,刘禹锡却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何等的与众不同。

白居易与刘禹锡把酒言欢,写下一首诗流传千古 第2张

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第二年写下代表作《琵琶行》,其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感人肺腑,道出多少人心中的无奈。一晃多年过去了,刘禹锡与白居易在扬州碰面,瞬间产生相见恨晚之感,确认过眼神,然后不醉不归,从此成为无话不谈的挚友。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曾经血气方刚的白居易,从江州返京之后,不再锋芒毕露,思想也从“兼济天下”转变成“独善其身”。刘禹锡则不同,依旧如同从年那个少年,即使被现实按在地上狠狠摩擦,他却丝毫不会低头,这种坚强不屈的意志,足以让人打心底佩服。

唐文宗开成二年,白居易担任太子少傅,刘禹锡则是太子宾客分司,都属于打酱油的闲职,就等着退休回家养老。经历相似的人,更容易成为知己,白居易和刘禹锡有聊不完的话题,况且都在洛阳,经常在一起开怀痛饮,谈天谈地谈宇宙。有一天,年近古稀的两位大文豪,又在一起把酒言欢,白居易写下一首千古名诗。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从题目就能看出,这首诗是白居易的真情流露,“梦得”是刘禹锡的字,白居易希望和老朋友刘禹锡经常约酒,即“且约后期”。首联两句看似潇洒无比,年少时期都不曾为生计感到忧虑,如今年近古稀,更不会心疼买酒的银子,从“少时”到“老后”,暗含对宦海沉浮的无奈,以及对时光易逝的叹息。

颔联更有意思,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争着给店家酒钱,而后哈哈大笑,还有三年就七十岁了,况且关系那么好,根本没必要争着付钱,字里行间表现出顽童的一面。颈联的“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生活貌似很惬意,空闲的时候小饮几杯,研读经史,喝醉之后轻轻吟唱,胜过丝竹管弦发出的音乐,其实是不得志后的无奈,借此排遣愁绪。

尾联“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是友情的一种升华,等到菊花盛开的时候,用自家酿的美酒,再和你(刘禹锡)一醉方休。全诗没有半个愁字,但仔细品味会发现,蕴藏着白居易与刘禹锡的人生愁苦,只是他们把忧愁、烦恼融入酒中,达到借酒消愁的效果,没有什么是一顿酒解决不了的,如果有的话,那就多喝几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