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诗词名句 > 辛弃疾最悲壮的一首词,成为千古绝唱!

辛弃疾最悲壮的一首词,成为千古绝唱!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8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看遍整个宋朝,诗派有婉约和豪放两派之分,豪放派之中,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

于是几百年以来,将苏轼和辛弃疾比较的话题络绎不绝。

有人说,苏轼那才是真正的豪迈,辛弃疾却不是,临到老还写“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实在称不上真正的潇洒豪迈。

未见一人全貌,未见一首诗词的全貌,怎能用一句概括他的一生,将他与他人做比较呢?

生于国家危难之时

出生在一个好时代有多重要,只有生活在战乱或封建不堪时代的人才更能体味。

辛弃疾生于1140年宋高宗时代,原来宋朝的北方已经在金人的掌控之中。他的爷爷辛赞被生计所累,被迫屈于金国的淫威为官,痛苦而屈辱地度过一生。

那时,沦陷区的生活常受到金国的迫害,老百姓们与金军矛盾不断,恨不得早些回到宋朝的统治之下驱走侵略者。

辛弃疾是在同为沦陷区的济南长大的,祖父常带着他回忆曾经,指点原本属于祖国的疆土,同时,他自小见到很多老百姓遭受沦陷区生活的苦难,感同身受。

一边学习诗文,一边攻读兵书,习武的辛弃疾,立下恢复中原的志愿,日日刻苦训练,誓要鞠躬尽瘁。

辛弃疾最悲壮的一首词,成为千古绝唱!

公元1161年,完颜亮率领金军起兵再次进攻南宋,21岁的辛弃疾怒而揭竿,号召了沦陷区近两千名义士,加入了义军耿京率领的抗金组织。

耿京看懂了他的才华和能力,于是重用他为掌书记,掌管义军的引信,还负责联络南宋,希望能与南宋大军联合起来,遥相呼应,争取击败金军。

一切都部署好了,辛弃疾赶赴临安沟通成功后返回部队,没料到还没到便收到耿京在海州作战时被叛将张安国害死。

伤痛之余他怒从中来,亲自带了50名骑兵冲进5万人之众的敌军阵营,闪电之势将张安国从敌军中活捉带走,千里押解张安国到临安,交给南宋朝廷处置。

这时的他实在强悍,满腔热血的少年只想将精力贡献给国家,在战场上一展多年来的习得的本领,实现统一祖国的宏愿。

只是这时候的朝廷是否与自己一样一门心思夺回失地呢?

他从未深究过这件事,年轻人为了这股理想可以抛头颅洒热血,可是终究不懂深究权衡的朝廷重臣们是否也有心夺回属于祖国的疆土。

这位年轻人不懂他人的工于心计,只为能血洒战场,夺回失地。

将心流散于地方任职中

当时的南宋皇帝宋高宗确实对他刮目相看,只是一片主和风气。

辛弃疾上书《九议》《美芹十论》等有名的主战请书统统被打了回来,宋高宗未让他如愿上战场,派他去了地方任职。

从25岁到42岁的精力最旺能力最强的年龄段,他始终在江西,湖北和湖南等地辗转做官,担任安抚使,转运使等职位,负责地方的民政和维持社会治安等。

于他人看来,辛弃疾这些年的官运不错,一路高升。

1168年,出任建康通判,登上建康的赏心亭,远眺秦淮河,忽然怀念到当年亲自杀敌入战场的豪情万丈,不禁感慨,写下“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凄然感受。

他努力过,在湖南做安抚使时,曾特地训练一支2500人的部队,作战勇猛有“飞虎军“之称,希望能为收复北方那大片的失地做出一点努力,可是终究没有用在正途上。

1181年,调任知隆兴府因改革力度过大威胁到权贵的利益,被监察御史王蔺诬陷弹劾,随后被罢免。

直到1203年,宋宁宗任用主战派韩侂胄为相,他推举了当时已64岁的辛弃疾出山伐金。

辛弃疾临到晚年得到军职,也算是老来得志,准备重返战场开始旧山河时,没想到只是昙花一现,朝廷只是想靠他抗金元老的招牌来鼓舞军心,不是真正重用他。

到任后他尽力尽心的做好军务工作,另一方面他深感朝廷的内耗严重,有孤军作战之感。

韩侂胄的一意孤行令他心灰意冷,到京口北固亭远眺时,想起当年勇夺张安国的霸气,想起与好友陈亮鹅湖相会时立下“斩马盟誓”的豪情万丈,写下这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最悲壮的一首词,成为千古绝唱! 第2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整首词上片是怀古抒情,通过讲述孙权和刘裕,感慨历史,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下片更是隐射当时的抗金形势,年轻时战事如火如荼,自己却屡屡与机会失之交臂,如今年岁已近古稀,自问能力如何?却依旧是壮志难酬,恐怕是再无机会了。

当年不懂战事为何一败再败欲金戈铁马与敌国一较高下,忽略了朝廷和政治风向的复杂,没有天子和权臣的站队,空一腔热血终是无用。

如今他已不愿懂了,没有必要屈身去逢迎和巧言令色了。

战事上,善于嘴上功夫的韩侂胄北伐惨败而归,朝廷终于没了主意,宋宁宗打算再度请他出山任兵部侍郎统管北伐。

这时的辛弃疾已病重在床,无奈请辞。廉颇终究老矣,不必再问。

总算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机会,身体却不再允许了,没有谁愿意认输,大多是不得已而为之,终究是朝代负了他。

1207年,辛弃疾带着遗憾离开人世,据说弥留之际还念着“杀贼”。

众生细致到个人身上时,皆独一无二,用比较来得到谁的人生更好实在没有必要。

苏轼生活在宋朝太平时期,那时无论是苏轼还是欧阳修等其他词人,不当官也可以风花雪月,连开个酒馆都可以自由自在。

可是辛弃疾生活在羸弱的宋朝,没有完整的国土,有时甚至没有完整的人格,这样的比较怎么可能公正呢?

年轻时不懂辛弃疾一生的际遇,自然觉得他不够洒脱强留遗憾,为何不能如苏轼一般逍遥于天地之外。

现如今却不愿懂了,时代给一个人的远不止生死界限的年份表示,还有挣脱不了的使命,以及为之奋斗一生的矢志不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