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诗词名句 > 《春闺思(其一)》唐代张仲素所作,蕴含女子的内心希冀之情

《春闺思(其一)》唐代张仲素所作,蕴含女子的内心希冀之情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8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张仲素,字绘之,唐朝时期诗人,擅长乐府诗,善于描写思妇的心情。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张仲素所作的《春闺思(其一)》吧。

人间最可宝贵的并非金银财宝,而是人人所具有却没能得到珍惜的感情。虽然没有弃之草履,但是经历人间风云之后,又能够有多少人还能保持着赤子之心呢?答案那么遥远而令人察觉其内的彷徨。

宇宙阴阳,红尘男女。所有的故事都起始于此间,人世有风,风中有情。多少演绎,多少传奇,都仿佛水底火焰,炽热而浓郁,永久相流传,代代无断绝。

距离是检验感情的真理之一,有多少人能够抵御命运的残忍安排,可以穿越时空,无视时光的流逝,仍旧坚守着那份真挚呢?

《春闺思(其一)》唐代张仲素所作,蕴含女子的内心希冀之情

其实,真的很难。没有经历过,就无法理解。所有的臆想,都是无知的。把一份情感强加在某一个人身上,或许是不尽人情的。也许,相信缘分,就够了。有缘千里相会,无缘各自飘零。也很好。

《春闺思》

【唐】张仲素

雪尽萱抽叶,

风轻水变苔。

玉关书信绝,

又见发焦梅。

张仲素的《春闰思》一组有三首,这是第一首。相对来说,比较出名的是第二首。张仲素十分爱写组诗,其《宫中乐》《圣明朝》《春游曲》等等,基本上都是。不过,这首《雪尽萱抽叶》又说作者是王涯。果然,不著名诗人在历史典籍里,都是模糊不清的。

他的诗内容比较狭窄,囿于“春闰”、“宫廷”、“送别”,或许与其个人生活经历是密切相关的缘故。其工于绝句,缺乏新颖,仅在前人范畴内抒情写意。“官场诗人”的风格大抵如此,能够“有情有谊”已经很不错了。

《春闺思(其一)》唐代张仲素所作,蕴含女子的内心希冀之情 第2张

“雪尽萱抽叶,风轻水变苔”,写时令之变化。冬去春来,余雪消融之时,正是忘忧草苦苦尾随着春天悄然开枝散叶,也是春水享受春风轻拂,水草变得丰茂,染绿水面,好似平铺一层青苔。

在诗的开端进行景观描写,其细腻的地方是令人惊叹的,把心思内的种种情绪极其巧妙地反映出来。这种艺术手法固然常见,却在寻常的技巧之中形成独特的魅力,否则,何以能够长久相传。

这一切细微的身心感触,不仅是来自于诗人的用心观察,诗人意不在此;更多的,是他想要用来衬托出独居深闰女子的心理状态。表现对象的内心变化,是无法直接踏入其间,只有用此手段来探索一二。

《春闺思(其一)》唐代张仲素所作,蕴含女子的内心希冀之情 第3张

“玉关书信绝,又见发焦梅”,写相思之阻隔。深闰独居的女子,把失望再次写在了玉容之上,边关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丈夫的书信已经断绝很长时间。在叹息声里,忧虑满面的女子忽然发现,去年枯萎的梅枝竟然悄悄地萌发了新芽。

本诗的关键点所在,或曰点题之句应是第三句“玉关书信绝”,把深居春闰女子期盼而不得音讯的失落给展示得一清二楚。这种距离上的难堪是没有办法可以避免的,是残酷现实对寂寞女子的折磨,也是命运强加在身的种种无奈。

最可争议之句是末尾的“又见发焦梅”,有人以为看见去年枯萎之梅树残留下来的树枝,有人以为是去年的枯梅今年遇春又重发新枝。如果结合着女子的内心希冀之情,当然是第二种理解更加具有深意。

虽然边关因为不可捉摸的原因无法传递书信回来,可是这样的情景或许是一种常态,所以对于深闰女子而言,希望丈夫能够平安归来的心情仍然是炽热而强烈的。正因如此,诗人以“又见发焦梅”一句来结尾,就非常符合此情此景之余韵。

深深的爱意即使是穿越千载,依旧可以让我们体会到那些女性宝贵的理念,她们浓烈的情意无论命运怎样安排,也无法消除,反而会变得愈加热忱。这正是人之为人的可珍惜的地方,即使时空再变换,距离再拉长,也难以割舍,也不用丢弃,也无法忘怀。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