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诗词名句 > 《听弹琴》刘长卿所作,隐含着两方面的诉求

《听弹琴》刘长卿所作,隐含着两方面的诉求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5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刘长卿,字文房,中唐时期诗人,擅长五言,自称“五言长城”,他被贬之后所作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被选入教科书中。他的诗包含着对苍生的悲悯,对命运的感叹,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刘长卿所作的《听弹琴》吧。

人生总是在不断地错过或相识之中浮沉,总是在不定的相遇或相别之间徘徊,经历无数次打击或获取之后才开始渐渐地变得成熟起来。希望和失意固然对半,可是人类的基因里似乎隐藏着一种永恒的精神叫:绝地逢生。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一个人去追求心中的热望,哪怕是最终的死亡。

我们其实都是失意的,明明知道人生的结局是什么;然而,我们又都是得意的,能够生而为人,哪怕仅此一世。生活着,能够经历一些什么,即使最终毁灭,又有什么可怕的呢?生而为人,应当庆幸!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轮回四季,湮没无常,曾经品尝,哭过笑过,有爱有恨,足矣够矣,何必再贪?!

《听弹琴》

【唐】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

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

刘长卿的诗气韵流畅,音调谐美,七律工秀见长,然则缺乏雄浑苍劲之气势。自诩为“五言长城”,五言诗在其流传下来的作品中占据十分之七。在当时,人或以钱起、郎士元、刘长卿、李嘉祐并称,他却说:“李嘉祐、郎士元焉得与予齐称也?”(《云溪友议》),可见其自负和,非同一般。官终随州刺史,故人称其为“刘随州”,有《刘随州集》。

《听弹琴》刘长卿所作,隐含着两方面的诉求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诗人上手开篇直奔主题,专注于书写所听弹琴之时的感受。这种场面上的描写比较直白,没有什么曲折性。清澈明亮的琴声,悠扬婉转,时时回荡在琴弦之上,缭绕不绝,在那一个刹那,仿佛身处幽静山间,一阵松风拂过耳畔,使人浑身感觉凉爽舒适。

泠泠叠用字词,此处自是形容琴声清越悠扬之意。西晋著名诗人陆机在《招隐诗》之二中写道:“山溜何泠泠,飞泉漱鸣玉。”亦是同用此意。至于七弦指代古琴,就好像“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诗中所指古瑟之五十弦。

我们前面当然说过,诗人看似直奔主题,其实仍然只是一种虚拟性质般的场景刻画。诗人之所以如此,盖因为在其内心深处,依旧掩藏着为后来将要结句诗的某种表达意图。所以此处之“寒”,不仅是有琴曲名《风入松》演奏出来之本意,更有琴声本身传递四方所带给人的那种本能感官的所觉所受。

《听弹琴》刘长卿所作,隐含着两方面的诉求 第2张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如果说前面只是展现诗人听琴时的当下即时之感觉,那么在这里便自然而然地把诗人的初衷真实地流露出来。我虽然非常喜爱听人弹奏那些流传已久的古典琴谱曲子,可是今时今日,还有多少人能够像我一样真心喜欢这些古代曲子呢?大家早就改门换庭,去听人演奏当代流行的新曲子了。

古往今来,多少典故流传;蔡中郎焦尾琴之失,伯牙子期高山流水之遇,所谓“一曲好求,知音难遇”,人生如此,令人惋惜。如若不然,千古以来,何必有这么多人总是感怀叹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这般情景,不禁让人长久掩面,莫名怅惘。

诗人于此,似乎看上去是在感叹音乐上的事情,然而事实上,却隐含着两方面的诉求:一是站立在个人的诗人身份之上,喟叹今日之诗坛无法与过去盛唐之诗坛相提并论;一是感喟于个人身世,叹息于世间知音稀少,无人能够赏识自己的抱负,从而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这种种人生之叹息,其实不仅仅是属于诗人个人的,更是囊括了整个世间所有想要有所作为的人群。或者,这后一个缘由,大概才是此诗能够吸引人的地方。

《听弹琴》刘长卿所作,隐含着两方面的诉求 第3张

此诗后两句“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非常亮眼,大抵是因为其内包含有警句成分。其平淡如话的背后,却隐匿着另外一种深层次上的意义。猛然看去,好像只是从平凡的弹琴场景里延伸出来的结语,实质上已经脱离这个浮浅的层面,指向了生命过程中许多无法逃避掉的某些情节。所以,这个提炼表面上看似浅显,实际内涵却体现得十分阔大,能够令人回味无穷,颇具一定的审美价值。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