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诗词名句 > 骆宾王所作的《于易水送人》,写出诗人内心激荡之情绪

骆宾王所作的《于易水送人》,写出诗人内心激荡之情绪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3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骆宾王,字观光,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他的一生有颇多著作,为开辟唐代文学的繁荣局面做出贡献。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骆宾王所作的《于易水送人》吧。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离别虽然会有相聚,可是,如果能够长相厮守,如果能够团团圆圆,谁又愿意承受别离之苦?所以,佛家才把“爱别离”作为人生七大苦之一。

这其实是有现实原因的。概因古代,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音讯传达极不通畅,亲朋好友,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甚至有可能再也不能相见。所以古人就特别看重别离此事,在分别之际,就会设酒饯行,折柳相送,气氛极为隆重。

骆宾王所作的《于易水送人》,写出诗人内心激荡之情绪

亦因此,别离也成为诗歌创作的热门题材,自古至今,诞生不知多少名篇佳句,让人叹为观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真可谓:喝不完的离别酒,写不尽的送别诗。

如此盛事,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如果不来捧场,那肯定说不过去。长篇歌赋写厌了,再加上送别现场,大都为即景,挥毫疾书,纵情恣意,想要长长长的诗篇,从时间上来看也不允许啊,所以当然是绝句来得痛快。

《于易水送人》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所作的《于易水送人》,写出诗人内心激荡之情绪 第2张

诗题就比较耿直,就像全诗直白的语言,直接点明送别地点:易水,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符号性质的地点。战国时代,易水本为燕国的南界,在这里曾经出现过一幕壮观而又悲凉的场景,从而成为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的开端。

“荆轲刺秦王”,熟悉中国历史的人,对于这个传奇故事,听说过的一定不会少。当年,荆轲为了报答燕太子丹,答应入秦都城去刺杀秦王,送别地点正是易水河畔。燕太子丹率宾客高渐离、宋意等,皆着白衣冠(葬服),临别时高渐离击筑(一种乐器),荆轲应声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现场“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所以在本诗第一句,诗人目睹易水而思古人事迹,不由脱口而出:“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这样写是有很大缘由的。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骆宾王好不容易做了侍御史,怀着报效朝廷之诚心,因疏却得罪了强势的武则天,遭到别有用心地诬陷而被打入监狱。逢此大变故,骆宾王是愤慨的,曾写诗《在狱咏蝉》表达蒙冤之情。直到第二年秋,才遇大赦被放了出来。没多久,满怀失望的骆宾王便离开都城,奔赴幽燕一带,侧身军队作幕僚。《于易水送别》大约便写于这段时期,从中仍可见诗人内心激荡之情绪。

骆宾王所作的《于易水送人》,写出诗人内心激荡之情绪 第3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是诗人情感的迸发,穿越时空,伤今怀古的感慨系之。“人”指荆轲,“没”是讲故事的结局。荆轲刺秦终究是以失败而终,令人不禁悲叹命运的无常,造化的无端。诗人和友人站在易水河畔,缅怀古人的同时,联想到自己坎坷身世,荆轲那悲凉激越的歌声似乎尤回荡于耳边。此处结一“寒”字,既是当时送别地的气候真实写照,更是对诗人所处时代整个社会现象的细致体味。“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大抵如此。古人的壮志没有得到实现,而今日诗人的自我价值观也没有办法得到完成,真正是不一样的时空,却同样命运的苦情人。所谓“感同身受”,不外这般。

此诗作为一首送别诗,却触目于眼前,而伤怀于远古,借古讽今,明着写送别友人,事实上却寓情于景,以情结景,暗地抒发自己的情愫,实在是比较奇特的现象,值得人再三回味,反复咀嚼。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