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记事 > 揭秘:“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是什么意思?

揭秘:“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是什么意思?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21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明太祖曾有祖训:宦官不得干政。自诛杀胡惟庸、废除宰相制后,皇帝的工作量越来越大。虽说权力越大责任越大,皇帝也必须治理国家。但皇权最吸引人的除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还有最让人羡慕的乐趣,因为皇帝可以享受一切最好的资源。这样治国和玩耍就会互相冲突,于是朱棣接班后首创内阁来帮助自己分担工作量。经过几代帝王的发展,内阁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制度。到了明宣宗、明英宗时出现了著名的“三杨内阁”。

揭秘:“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是什么意思?

只要皇帝偷懒,内阁的权力就会扩大。为了防止再出现权倾朝野的权相,皇帝必须用另一种势力去制衡内阁。但朝堂之上的大臣难免会拉帮结派,所以皇帝想到了太监。就这样,太监进入到了大明帝国的权力中枢。内阁对于奏章的处理称为“票拟”,司礼监则负责“批红”。这样一来,皇帝不需要直接、亲自参与处理政务,他只需要维持内阁和司礼监的平衡就能让帝国正常运转。

魏忠贤是以太监的身份进入到权力核心的,因为天启皇帝一心沉迷于木工活,所以魏忠贤就成了皇权的代理人。正是因为掌握着实际上的皇权,所以魏忠贤被称为“九千岁”,毕竟皇帝也才“万岁”。事实证明,天启皇帝沉迷手工、魏忠贤处理政务的模式下,大明帝国虽然内忧外患却也没有到摇摇欲坠的地步。因为朱元璋不重视商人,所以明朝对商人的税收的非常低。整个帝国的财政收入绝大部分来自农民!

国家要打仗找农民征税、要搞建设还是找农民征税。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每当农民揭不开锅的时候,就会爆发起义。李自成率领的闯军便是一群只想吃饱的农民,推翻压迫他们的朝廷,让新朝廷给自己好日子就是他们的人生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文官集团主张继续向农民收税,因为太祖有“祖训”。听这话可别以为这就是一群腐儒而已,他们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因为明朝官员的工资低,所以他们都自己“赚外快”。

揭秘:“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是什么意思? 第2张

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建立在低税率的基础上的,看到利益的地方官员往往会和商人勾结到一起。一个提供便利,一个孝敬利益,然后地方再孝敬自己在朝廷中的大腿。就这样,一张铺遍帝国的利益网就形成了。文官集团之所以一味地敌视魏忠贤,除了他的宦官身份被儒家鄙视,更为现实的原因是因为魏忠贤给农民减税、增收商业税。对国家而言,这的确是既保证财政收入、又缓解内部局势的好办法。

可这些商人是文官的人,他们的利润少了,文官集团的“外快”也会减少。因为利益冲突,文官集团巴不得魏忠贤不得好死。所以明末的党争中,阉党专权算不上什么好人,但东林党也绝非善类。魏忠贤在朝内党争、国内农名起义、国外女真崛起的多种压力下依旧让帝国正常运行,不说有功劳,至少也有苦劳吧?后世骂魏忠贤的多半不是因为他专权,而是因为他是个宦官。自古宦官就不受待见,可他们也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

假设魏忠贤不是残缺之人,是个类似霍光的权臣,还会有那么多人骂么?再者,青史都是文官写的,谁愿意为了太监摸黑文官?天启皇帝不干活,这帝国谁来管理?东林党?让他们继续压迫农民、更早的亡国?天启皇帝对于魏忠贤的能力看在心里,虽然是个太监,但是他并不计较这么多。所以临终前告诫弟弟崇祯皇帝:魏忠贤不能杀!但年轻的崇祯皇帝在东林党的忽悠下,诛杀了魏忠贤。

揭秘:“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是什么意思? 第3张

这里也有魏忠贤自己的原因,新皇帝登基了他还握着权力,到底谁是皇帝?魏忠贤一死,东林党再也没人压得住了。事实证明,袁崇焕的确有过失之处,但仍然是大明帝国的一根中流砥柱。袁崇焕没有死在女真的铁蹄之下,反而死在了崇祯的千刀万剐之下。袁崇焕一死,女真少了一个强敌。于是内部的李自成他压不住、外部的女真他也压不住。从这一点上来看,崇祯做得还不如魏忠贤。

从纲常伦理的角度来看,魏忠贤结党专权的确该杀。但就现实需要来看,魏忠贤又不能杀,因为他的确有这方面能力,至少经验比崇祯丰富。明末不仅内忧外患,而且还是一个小冰河期。这种种因素加在一起,明朝的危局是历朝历代都没有过的,如果说“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的确有些夸大魏忠贤了。但如果换成“东林党不死,大明必亡”就是对的了。李自成进了北京,他们立马山呼万岁;清朝入了北京,他们剃成辫子自称奴才。皇帝是谁不重要,他们能享受富贵就行了。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