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记事 > 更定祀典:标志着古代都城形制最终完成

更定祀典:标志着古代都城形制最终完成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5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1521年,明朝第十代皇帝武宗病死。武宗无子,其堂弟,15岁的朱厚熜以藩王继承皇位,为明世宗,年号嘉靖。世宗继位之初围绕如何确定其生父的尊号展开一系列激烈争论,并由此引发礼制变革。嘉靖九年(1530年)二月,世宗以天地合祀不合古制为由,集群臣596人议郊祀典礼。有82人主张分祀;84人主张分祀而又以为既成之法不可轻改,时机尚不适宜;26人主张分祀而以山川坛为方丘;206人主张合祀而不以分祀为非;还有198人不置可否。世宗“自为说,以示礼部”,将南郊的天地坛改为圜丘专以祭天,在北郊择地另建方泽专以祭地,并在东郊建朝日坛、西郊建夕月坛。这也是为明代的重要事件,史称“更定祀典”。

更定祀典:标志着古代都城形制最终完成

明朝嘉靖年间更定祀典,在京城内外建造了全套祭坛,并且实现了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和先农坛环绕京城的规划模式,突出了紫禁城在京城的中心地位,标志着古代都城形制最终完成。完整保存至今的全套祭坛不仅成为北京特有的文化遗产类型、表现古代都城职能的标志性文化景观,也是研究古代祭祀制度的唯一的建筑实例。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