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上的今天 > 汉字是如何从陶文、刻符演变为骨刻文、甲骨文的?

汉字是如何从陶文、刻符演变为骨刻文、甲骨文的?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0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今天我们所使用的汉字最初以陶文和刻符的形式存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开始节约大量的生产力,从而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形成。随着社会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和复杂化,这些简单的符号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于是更为复杂的早期文字开始出现,这就是"骨刻文"。

汉字是如何从陶文、刻符演变为骨刻文、甲骨文的?

殷商以前:骨刻文。这种文字最早由著名考古学家、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发现并命名,主要集中在山东地区,后来在赤峰、关中等地也有发现。骨刻文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记事为主的可识别文字。相比于早期的符号,这些"文字"更为复杂,更像是象形文字或图形文字,保留了一定的书画特色。

殷商时期:甲骨文。象形文字逐渐发展,图画性减弱,符号性显著增强,最终演变成更为成熟的"甲骨文"。由于殷商时期重视卜辞,大量文字被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些"甲骨文"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天文、历法、医药等各个领域。

汉字是如何从陶文、刻符演变为骨刻文、甲骨文的? 第2张

从目前已经识别的单字来看,甲骨文已经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在殷商时期,甲骨文已经得到灵活运用,可以用于大篇幅的记载,因此被认为是最古老的成熟文字。

商周时期:金文(钟鼎文)。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商周时期出现了金文,即刻划在青铜器钟或鼎上的一种文字。随着我国青铜铸造技术的成熟,"鼎"作为祭祀器具成为新的文字载体,因此金文也被称为"钟鼎文"。

汉字是如何从陶文、刻符演变为骨刻文、甲骨文的? 第3张

商朝时期的金文字数相对较少,通常只有几个字,图画性较强,笔画粗细不一致,看起来古朴自然,更像是一幅图案。到商朝末期,开始出现了较长篇的铭文,字体也相对规范,例如《戌嗣子鼎》。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字的进一步规范化,西周时期钟鼎上的字数显著增多。例如,在周宣王时期的毛公鼎上就刻有近500个字。这些字以直线、弯曲和结构复杂的线条组成,形成了独特的字形风格。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