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上的今天 > “刎颈之交”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刎颈之交”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0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刎颈之交”,这是一个充满浓厚历史色彩和文化底蕴的成语,它形象地描绘了朋友间深厚的情谊。那么,“刎颈之交”究竟是什么意思?又出自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

“刎颈之交”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原文是:“昔者,管仲鲍叔牙游于市,鲍叔牙曰:‘吾有疾在肺,不治将死。’管仲曰:‘吾有疾在心,不治将死。’于是两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管仲曰:‘吾与汝刎颈而交,何如?’鲍叔牙曰:‘诺。’”这段话的意思是,管仲和鲍叔牙在一起游玩时,鲍叔牙说他的病在肺,如果不治疗就会死。管仲说他的病在心里,如果不治疗也会死。于是他们相视而笑,心意相通。管仲提出要和鲍叔牙割脖子相交,鲍叔牙答应了。这就是“刎颈之交”的由来。

“刎颈之交”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刎颈之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朋友之间的情谊深厚,愿意为对方付出生命的代价。这里的“刎颈”是指割脖子,是一种极端的行为,表示愿意为朋友牺牲生命。这种情谊超越了一般的友情,达到了生死与共的境地,因此被称为“刎颈之交”。

在中国的文化中,朋友关系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古人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思念。而“刎颈之交”则是对这种深情厚谊的最高赞美,它象征着朋友间的忠诚、信任和无私。

总的来说,“刎颈之交”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它源于古代的一段感人故事,形象地描绘了朋友间深厚的情谊。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珍视身边的朋友,用心去维护这份难得的友谊,让“刎颈之交”的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