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真相 > 历史书籍张之洞家训讲述了些什么

历史书籍张之洞家训讲述了些什么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0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张之洞家训》是一本书,于2009年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一本作品。作者是邢东,现在在各大书店都有销售,销售价为28元/本。作者邢东生于70年代,从2000年开始文学创作之路,先后获得过各大奖项。近几年来,其作品均在各大刊物上发表,其发行作品累计达百篇。

历史书籍张之洞家训讲述了些什么


《张之洞家训》这本书主要从修身、齐家、求学、处世、交友这几个方面入手介绍。何为家训?家训就是对族中子弟的教诲,规范其立身处事,持家治学的道理等。

在古代,家训起着很大的重要性,不论是古代就是对现代也有很大的意义,警戒后人”重德修身“。在现今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体系中,人们往往容易遗忘最重要的道德教诲,而这个道德教诲也是我们现在应该注重的家庭教诲。在这本书中,作者摘录了晚清“四大臣”的家训,并通过例举他们在修身,求学,交友等方面的事例来教导后人,还列举了他们教导其兄弟子侄的策略,通过这种简单直白的方式起到一个教育的作用。所以在书中,可以看到简明的体例,还有精练的文字,更甚至于新颖的形式,多种要素有机结合,从而将其意义全方位,全方面的展示在世人眼前。

《张之洞家训》是弘扬中华传统优秀家教的经典之作,通过对于古人优秀品德的发扬与传承更有利于现在的家庭教育。

张之洞与袁世凯的恩怨情仇

张之洞可以说是袁世凯的救命恩人,为什么这么说呢?1907年,张之洞与袁世凯被封为军机大臣,入军机处,后来袁世凯的势力越来越大,朝廷内外都开始隐隐担心,并且对张之洞提出要制约袁世凯,通过这种方式来抑制官场不正之风。

历史书籍张之洞家训讲述了些什么 第2张


袁世凯是北洋集团的老大,而这个集团已经发展为了清朝末年最有实力的军事政治集团。张之洞是一届儒生,袁世凯从没将这个儒臣放在自己的眼里。袁世凯曾对使臣说张之洞是做学问的人,和我不一样,我是干实事的人。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袁世凯那轻蔑的语气。后来慈禧大宠袁世凯,袁世凯混的如鱼得水,在这期间办了很多的大事,这让他的势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慈禧去世,其他新兴势力勃起,摄政王载沛、隆裕太后联合庆亲王奕劻商议如何袁世凯。但是庆亲王奕劻则不敢做主提议与张之洞商量。

于是张之洞被传唤商量大事,这时候的张之洞已经是花甲之年,听完他们的提议后说道现在新皇还小,时局这么乱,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稳定大局,一上台就要诛杀大臣,这如何说的过去,于情于理都不合适,有了这一个先例,以后怕有很多效仿者。又提议,可以将他革职收回权利放他回老家,这样就解决问题了。

张之洞与袁世凯的关系确实不好,但是张之洞站在一个公正的角度做出了一个决定,不论张之洞站在什么样的立场,打的是什么样的算盘,但是袁世凯的命确实是张之洞保住的。

清朝张香帅张之洞简介

张之洞是晚晴时期的人物,一生政绩颇丰,兴办新式教育,发展军工及重工业,为整个中国文化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不仅如此,现在武大,华农等多所高校都是张之洞创办的学校的前身。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张之洞的一生。

历史书籍张之洞家训讲述了些什么 第3张


1837年,张之洞出生了,生在兴义府官舍(其父亲任知县的地方),排行老四。张之洞出生于一个仕宦家庭,他的祖父及曾祖父,父亲都是通过科举入仕,任职地方官。张之洞自幼聪慧,天赋异禀,5岁的时候入私塾接受教育,13岁之前就将四书五经等在内的儒家经典学习完毕,不仅如此还学了史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类,甚至自学了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多本兵学名著。

1850年,13岁的张之洞回到家乡参加县试,中秀才;15岁参加乡试,中进士资格;27岁,中第三名进士及第,成功进入翰林院,开启了仕途之路。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张之洞任两广总督,启用退休老将,击败法军,同年设立学堂书院,武装及文事教育共同进行。

1889年-1907年,张之洞任职湖广总督,担任洋务派首领,这段期间,大力扶持民族工业,这段期间先后开办了铁厂,兵工厂,煤矿,织布局等工业企业,还建造了芦汉铁路,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1893年,张之洞创办自强学堂。

1898年,张之洞反对戊戌变法,提出自己的理论。

1901年,张之洞开始大力支持教育业,拟定学堂章程,创办师范学堂。

1907年,被授予大学士之位,同年与袁世凯一起被授予军机大臣知之职。

1909年,张之洞去世,享年72岁。

张之洞三不争是什么意思

张之洞三不争出现在张之洞的遗嘱中,原句是这样的: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士争名;三不与无谓争闲气。张之洞用这三不争鞭策着自己也教育着后人,从这里也足以看出张之洞的人格魅力与其个人的素质修养,张之洞也凭借着这三不争聚敛人才,专心做事,最终成就一番大事业。

历史书籍张之洞家训讲述了些什么 第4张


张之洞三不争是对人性的透彻分析,很多人为了名为了利为了一口气处处与人计较,这种小利都要计较,更别说是大利了。有容乃大,世间不乏见利忘义者,这是世间的俗人。文人骚客可以视金钱如粪土,但是他们却对于面子不能割舍,对于自己的才气名气非常在意。如果不尊重那么就会惹恼他。无谓的人呢则自己找上门与人争论,只为一口闲气。上面这三类人分别是俗人,文士和无谓之人。

这三类人各有其弱点,要想和这三类人相处好就要不与他们相争,这样人生就会畅快很多,也少了很多的打扰,省却了许多烦恼,没有这些无所谓的事情的打扰就能集中精力做更多的事情。但是能做到这样的人是少之又少,要想避开这些烦恼,也是很困难的。

从张之洞三不争可以看出张之洞的度量与处事风格,三不争让张之洞能有更多的精力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从而成就大事。这三不争也给予后人很多学习的意义,从张之洞的做事中学习,从三不争中学习,这也是名人带给我们的教育意义。

张之洞后人现状如何

张之洞共有13个儿子,这些儿子们后来有些结婚生子,继续延续张家香火。张之洞是清朝时期著名的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也是晚清名臣,对整个教育,重工业等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张之洞于1909年去世,那么去世后其后人怎么样了呢?

历史书籍张之洞家训讲述了些什么 第5张


儿子:张权,后结婚生子,生有两个女儿,取名张遵颜,张遵领(张之洞的孙女)。

儿子:张仁蠡(是第十三个儿子),生有一女张厚粲,现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心理系教授。

儿子:张厚珹,张厚珕,现在北京自来水集团公司担任工程师。

儿子:张厚玫,在美国发展多年,是一位计算机工程师。

曾孙:名叫张法鹤,一直在台湾发展。

张之洞后人活跃于各行各业,为着中国发展努力奉献着。100多年前,张之洞大力推行者新政,发展实业,兴办学校搞教育,练习新军提高军队战斗力,修铁路,加强市政建设,发展商务,张之洞是在湖北大力推行新政的,但是他不仅推进了武汉这一块的建设更是推进了整个中国的近代化建设。

在张之洞12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主办单位邀请了张之洞的嫡孙女及张之洞创办的火药厂的首批负责人徐建寅的后裔来参与。

嫡孙女张厚表示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张厚是张仁蠡(第十三子)的女儿。张之洞去世的时候,张仁蠡还是个9岁的小男孩,现在这个9岁男孩的女儿都已经是82岁的高龄人了。张厚一直从事着心理学工作,是心理学奠基人之一,不仅如此身兼多职,任过国务院参事,国际心理副主席等多个职位。

张之洞劝学篇提出什么观点

历史上有两部《劝学篇》,一部是荀子的名作,另外一部就是晚清名臣张之洞的一部思想作品。张之洞出生于1837年,是洋务派的核心人物,其后期一直在为洋务运动与教育所努力。张之洞与曾国藩等人并称为晚晴四大名臣,名声显赫。1898年,张之洞发表了一部作品,这本作品是一部宣传册,主要论述了传授传统经史之学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全书灌输了张之洞的教育理念,认为“旧学为体,新学为用”。

历史书籍张之洞家训讲述了些什么 第6张


张之洞劝学篇的基本思想就是认为教育的根本就是向学生传授中国历来传统又经典的经史之学,只有学好这些基础,才能开始其他的学问研究,所以在教育的优先上面强调应该率先学习传统经史之学,其次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其他的有用知识,来弥补知识上的不足。

在张之洞劝学篇中将中学内容划分为4大块,包括经、史、子、集,其中特别强调明纲,因为张之洞认为三纲五常是中学之本原。这也提出了张之洞的观点,他反对维新派的君主立宪。

在西学内容则将其概括为三部分:西史、西艺、西政。张之洞一直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通过这种方式来强化封建君主制。张之洞的这一主张有着明显的保守型与反动性。

张之洞劝学篇提出的教育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这也是张之洞劝学篇给后人带来的价值所在。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