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真相 > 杜甫曾写诗歌颂他,这位名将最后什么结局?

杜甫曾写诗歌颂他,这位名将最后什么结局?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7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古代文人,历来讲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为了坚持自己的理想与做人原则,不愿违背良心向权贵低头谄媚。但在很多时候,正如一首歌词中所写,人们必须考虑“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哪一个更重要”。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曾深受这个问题困扰。

杜甫一生仕途艰涩,虽然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但因为出身贫寒,没有关系背景,在科举考试中又连遭挫败,使得他的入仕之路分外艰难。唐朝初中期,文人们的主要出路无非这两条,一是通过科举考试成为朝廷官吏,二是当上名臣大帅的幕僚,再逐步升迁。

杜甫曾写诗歌颂他,这位名将最后什么结局?

杜甫为了能谋得一官半职,屡次参加科考却一再失败,最终也不得不收起读书人的傲气和清高,奔走于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门下,四处献上自己的诗文,对他们歌功颂德,以求得他们的青睐。他曾写诗热情赞美歌颂一位唐朝大帅,结果此人领兵出征却一败涂地,6万士兵全军覆没,被打成光杆司令,令人啼笑皆非。

唐朝天宝年间,奸相杨国忠依靠杨贵妃和唐玄宗的宠信,成为炙手可热一手遮天的权臣。唐朝文武官吏纷纷趋炎附势,千方百计巴结讨好杨国忠,杨国忠则大肆弄权,肆行不法,把自己的心腹安插在朝中和各地担任要职。鲜于仲通就是其中之一。

鲜于仲通,名向,字仲通,渔阳人,开元二十年(732年)中进士,被分配到四川任职,担任过益州新都县尉、剑南采访支使等职。在任期间,他意外结识了杨贵妃的族兄杨钊,也就是后来的杨国忠。

杜甫曾写诗歌颂他,这位名将最后什么结局? 第2张

杨国忠当时还是籍籍无名的基层小吏,无人关注。但精明的鲜于仲通却意识到此人的价值,于是竭力向朝廷保举推荐杨国忠,使得杨国忠一步步升迁,并得到唐玄宗的垂青,从此一步登天,当上大唐宰相。

杨国忠从此把鲜于仲通视为心腹,发迹之后立即提拔他,让他当上剑南节度使,成为坐镇西南的封疆大吏,后来又当上京兆尹。他手握大权,朝中又有杨国忠当靠山,红极一时,。杜甫也想通过鲜于仲通的引荐走上仕途,于是向他献上自己的一首诗《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杜甫在诗中对鲜于仲通极尽赞美讴歌之能事,称赞他“王国称多士,贤良复几人?异才应间出,爽气必殊伦。”“骅骝开道路,雕鹗离风尘。侯伯知何算,文章实致身。”“脱略蟠溪钓,操持郢匠斤。云霄今巳逼,台衮更谁亲?凤穴雏皆好,龙门客又新。”诗中把鲜于仲通与姜太公、陆机等历史名人相提并论,颇有溢美之词。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杜甫此次却看走了眼。这个鲜于仲通大人,表面上衣冠衮衮高车驷马,实际就是个靠巴结杨国忠而上位的蠢材,治国用兵都一窍不通。天宝末年,唐朝与南疆的南诏国关系恶化,双方大打出手,进行了一场持续数年的大战,史称“天宝战争”。

天宝十年(751年),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奉命带领大军攻打南诏。南诏国王阁罗凤以弱敌强,毫不畏惧,他采用诱敌深入之策,一步步把唐军引入伏击圈。鲜于仲通不知是计,在西洱河畔被南诏重兵包围,全军覆没,“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六万士兵无一生还,鲜于仲通被打成光杆司令,狼狈不堪地逃回唐朝。

但他有杨国忠这个大靠山,杨国忠替他掩败为功,丝毫没有承担战败之责,依旧高官得坐骏马得骑,身居高位。而杜甫这样满腹才华的贤才,却被迫低眉顺眼向这种蠢材祈求一官半职,唐朝的衰败之势至此不可避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