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真相 > 古代没有羽绒服怎么保暖呢?你低估了古人的智慧

古代没有羽绒服怎么保暖呢?你低估了古人的智慧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5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每当快进入腊月的时候,现代人都会窝在空调房中不出门,人们可能会想没有空调该如何度过这漫长的寒冬?可是在古代,没有空调没有暖气,棉花也直到元朝才传入中国,甚至还没有全球变暖,那古人是如何度过这漫长的冬天,说到这里就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高超智慧了。

在春秋时期就有一种燎炉被用于保暖。宋代孟元老所作的《东京梦华录·驾诣郊坛行礼》中写到:

"南壝门外,去坛百馀步,有燎炉高丈许,诸物上台,一人点唱,入炉焚之。"

这便是对燎炉外形使用的描述。燎炉早期的作用主要用来祭祀,后被用来进行取暖。燎炉可以说是最早以烧炭来取暖的器物,但仅仅出现于一些官僚贵族的府邸中,平民是没有资格使用的。

古装剧中我们最常见到的就是以火盆取暖,这在古代也是现实可行的。在房屋的中间放一个盆,上面放上木炭,将木炭点着来进行取暖。

火盆演变到后面变成了熏炉,特别是到了宋代时期,深受文人的喜爱。在刘向《熏炉铭》中描述:"嘉此正器,嶃岩若山;上贯太华;承以铜盘,中有兰绮,朱火青烟。"随着陶瓷的发展,出现了玉制熏炉,翡翠熏炉等精良的器具。与火盆不同的是,熏炉中加入了香粉,兼具熏香和取暖,使用价值和美观程度远远超过火盆。

古代没有羽绒服怎么保暖呢?你低估了古人的智慧

不仅仅是使用炭火,古人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了花椒和泥是可以保温的,他们会将花椒和泥涂在墙上来御寒,但花椒作为一种外来的商品,其价格是很高的,一般家庭也只能将泥土涂抹在墙上,形成保温层 在寒冷的冬天寻求一丝庇佑。

虽说没有棉花来做被子,但古代有鹅绒,鸭绒和羊毛,而这些绒毛制的被子,也成了达官贵人们身份的象征。

在现代有空调用于调节室内温度,而古人也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制造出了属于他们的"空调房",称为温调房。其原理是在一密闭室内以一火源生热,然后通过传递热量使整个房间温度升高,简单来说就是"地上升热"。一般只有贵族才拥有温调房,而皇家所用的被称为温调殿,用于居住,议事和接待重要来宾。

古代虽然没有什么羽绒服大衣,但古代最不缺的就是兽皮,古人会在衣服里加一些皮毛制品,已进行保暖,然后再在衣服外面加一件披风,一是为了美观,二是为了更好的御寒。

古代没有羽绒服怎么保暖呢?你低估了古人的智慧 第2张

古代的妃嫔们都会有一个手炉。这些手炉制作精良,非常美观,多为铜制,里面放置一些炭火,时常更换,在外出时可以很好的取暖,而且携带方便,类似于当代的热水袋。除手炉之外,还有脚炉,顾名思义,是用来暖脚的器物。手炉也有稍大一些的,人们可以围坐取暖。

以上这些都是古代贵族所用的保暖器物。但平民们当然也不能等着冻死而无动于衷,与这些贵族相比,平民所居住的房子更薄,外出的次数也更多,更需要为保暖想尽办法。在劳动中,古人凭借他们的智慧创造了许多低成本的保暖方法。

最原始且成本最低的保暖方法就是晒太阳,冬日的阳光可以御寒也可以强身健体,当代科学表明,阳光可以帮助人的身体补钙,由此可见,晒太阳是一种很好的休闲活动。对古人来说,农暇时晒晒太阳也是一种享受。

平民虽用不起鸭绒鹅绒的被子,但他们可以用木棉制衣制被。木棉是一种保暖性很好的材质,再贫困一点的家庭一般采用柳絮和芦花。然后还可以在床上铺上干草和兽皮,进一步达到保暖效果。但其效果肯定没有白鸭绒鹅绒被效果好。

除此之外,古人还会利用一切可以用来保暖的东西。当提到沙子的时候,你能想起沙子怎么用来保暖吗?古人就发明出了以沙子保暖的方法。沙子特别吸热,古人从中得到启发,在冬天将沙子炒热,然后将沙子铺在炕上,然后再在上面铺上一层被子,就可以躺上去休息了,其效果与当今的电热毯有几分相似。

燎炉虽极少出现在平民家中,但平民也拥有自己的"火坑"。这是一种传统的取暖艺术,居民们在房中设有火坑,挖有孔道,冬季通过燃烧干柴,植物来产生热量,将房间加温。富有一些的家庭还设有火盆,这种方法直到现在还可以在一些村庄里看到。

当代的许多取暖方法都是学习古人的智慧,由古代的器物演变而来。现在发达的科技让我们可以在冬日里享受温暖,但是在那个落后的封建时代,真正能享受保暖的也只有贵族,平民冻死的不在少数,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温暖,感恩先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