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世界史 > 解密:二战日本的“昭和军阀集团”是如何形成的?

解密:二战日本的“昭和军阀集团”是如何形成的?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0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日本人质遭“伊斯兰国”杀害后,日本右翼乘机鼓吹扩大海外军事存在,安倍政府也决心向全球增派军事人员收集情报。这一幕让人想起数十年前日本驻外武官遍布全球的特殊时期。那些最早睁眼看世界的日本军人不仅活跃在情报界,有人还变成侵华先锋,甚至成了祸害世人的法西斯骨干。

 首名驻外武官为收集中国情报

日本近代史上第一次对外扩张行动,即1874年侵台风波刚通过外交手段平息不久,日本军方痛感有必要加强对华情报工作。于是时任陆军省长官的山县有朋在陆军少佐桂太郎的大力推荐下,派遣当时被视为日本军界“希望之星”的福原和胜出任驻华武官,这是日本驻外武官之始。其时距日本设立外务省、向欧美派出第一批驻外使节已过去五年,如果不是情报工作需要,日本是断然想不到要向外派驻武官的。

作为日本史上首名驻外武官的福原和胜曾在倒幕战争中屡立战功,此后自费留学英国两年,对当时世界军事发展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接到任命后,他于1875年4月出发,带着十余人的随行队伍由海路先抵达上海,之后除部分人员留驻上海外,其余人员从陆路由上海向北京进发,沿路收集各类情报。抵达北京后,福原又进一步派出手下四处打探和调查,自己则坐镇北京,密切注意清政府的一举一动以及军备发展变化情况,并对当时日本军方派往中国的军事情报人员进行统一节制。在他的指挥下,日本军方的情报人员使用各种化名深入中国内地,搜集了大量重要信息,活动极为猖獗。1876年1月福原和胜奉命回国,结束他的驻外武官生涯。回国后,福原一度被视为前途无量的军政界新星,然而好景不长,在“西南战争”中,他遭狙击重伤不治。

与福田和胜的“高开低走”相比,他的“伯乐”桂太郎就“幸运”多了。桂太郎与福原和胜同为长州武士家庭出身,在福原出任驻华武官后不久,桂太郎也自荐担任驻德国武官。福原和胜战死时,桂太郎正在德国考察军政制度,并与时任德国首相俾斯麦、参谋总长老毛奇等人有密切交往。桂太郎回国后官运亨通,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相继出任陆军省总务局长、陆军次官兼陆军省法官部长、军务局长等职。他参加过甲午战争,战后成为第二任台湾总督,此后于1901年-1913年间三次出任日本首相,获授公爵爵位,一时风光无限。

解密:二战日本的“昭和军阀集团”是如何形成的?

 “巴登巴登三乌鸦”祸害世人

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战争屡战屡胜,大大刺激军国主义思潮的蔓延。但当时占据政界主流的文官集团主张以政治手段逐步蚕食东亚,这引起日本军队对文官集团极大的不满乃至仇视,甚至将文官集团指为“国贼”。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日军中眼界最开阔、思想最活跃的一个群体,驻外武官也卷入了汹涌的政治浪潮。1921年10月27日,在德国温泉度假胜地巴登巴登,怀着对日本军内现状和政局的不满,时任驻欧洲巡回武官的永田铁山、冈村宁次和驻莫斯科武官小畑敏四郎三名少佐级军官结成秘密同盟,其纲领被定为“改革军内人事体制和国家发展方针”。此后为壮大同盟力量,他们又从驻外武官中精心挑选8名“志同道合”的同伙,包括东条英机、松井石根、梅津美治郎、山下奉文等,全是日后臭名昭著的战犯。

由于日本军方通常派驻国外的武官都是被认为有培养和发展前途的新星,因此“巴登巴登同盟”的成员结束任期回国后纷纷青云直上,在军内占据要害和关键性的位置。正是在他们的纵容和推动下,以中下级军官为代表的军人集团屡屡在国内外挑起事端。随着“五一五”和“二二六”两次兵变的枪声,一批日本政坛耆宿或被暗杀、或受胁迫下台,其后的继任者彻底屈服于军人的武力。至此,“巴登巴登同盟”完成发展壮大的全过程,从一批中级驻外武官的密谋团伙,膨胀为日后史书中谈之色变的“昭和军阀集团”。

从1937年开始,该集团在亚洲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将无数人推入苦难深渊,正因如此,日本民间将该集团的三名创始人称为“巴登巴登三乌鸦”。然而颇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巴登巴登同盟”惯于以暗杀和兵变强行夺取国家权力,但作为“三乌鸦”之首的永田铁山,却在1935年因权力之争,同样被一名中级军官砍死在自己的办公室里。

“苏联将参战”预警永远成谜

除了干预政局和直接参与战争,二战中还有一些日本驻外武官专注于自己的“老本行”——情报工作。其中代表人物是驻瑞典武官小野寺信。此人本是日军著名的谍报专家,曾在侵华战争期间参与对国民政府的诱降工作,与汪伪关系密切。值得一提的是,电影《色戒》女主角王佳芝的原型郑苹如曾以美貌和机智受到小野寺信的赏识,受邀成为小野寺信在上海情报机关的翻译,从而接触到了大量日伪机密文件,成为郑苹如获取日伪情报的重要渠道。这也是小野寺信谍海生涯中所栽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跟头之一。

1940年小野寺信被任命为驻瑞典武官。日本军史作家冈部申描述称:小野寺信在斯德哥尔摩结识波兰流亡政府派驻该地的一名官员。此人名为列别科夫斯基,在德国进攻波兰时曾一度被俘,逃脱后在驻拉脱维亚的日本武官帮助下搞到一本伪满护照,后辗转来到瑞典。出于对日本的感激和对苏联的仇视,尽管日本是德国盟友,列别科夫斯基仍同意向小野寺信提供关于苏联和盟军的情报。1941年德军对苏联发动突袭,起初势如破竹,但列别科夫斯基却向小野寺信透露,德军进展并不像宣传的那样顺利,已深陷泥潭。小野寺信据此向国内连续发电警告,不要对苏德战场盲目乐观,不要在苏联尚有余力时与美国开战,但所有电报都石沉大海。

另一份电报发出于1945年雅尔塔会议之后,日本军国主义覆灭前夕。列别科夫斯基打探到雅尔塔会议中有关于苏联将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内对日宣战的内容,其时日本政府高层仍在做着苏联能对日中立的美梦。小野寺信把这份重要情报第一时间传回国内,然而仍杳无回音。战后有人查找这份电报,发现被日本大本营作战参谋濑岛龙三扣下,然而其时濑岛龙三已死,此事也成为一个永远的谜。冈部申遗憾地认为:如果这份电报能送达大本营高层,日本也许就能认识到继续战争毫无希望,从而提早结束战争,避免东京空袭、冲绳战役乃至原子弹攻击等惨烈后果。

1945年9月3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旧日本军队被完全解散,驻外武官在日语中也随之成为历史名词。日本自卫队于1954年再次向驻外使馆中派出军事人员,但名称已改成带有浓厚掩人耳目色彩的“防卫驻在官”。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