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世界史 > 苏美尔文明和巴比伦王国到底是什么关系?

苏美尔文明和巴比伦王国到底是什么关系?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1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众所周知,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公元前21世纪,华夏先民就在东亚大陆的黄河流域建立了早期国家。约在夏朝建立的七八百年前,苏美尔人在西亚两河流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一、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与早期的苏美尔城邦

两河流域,是指发源于亚美尼亚高原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经的平原地区。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一围两河之间的地方。

两河流域处于干旱地带,每年春季,上游山区的冰雪融水,流入两河,为农田的灌溉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水源,西亚的农业因此发展。

随着农业的发展,在两河流域南部逐渐出现了数十个以小城市为核心包括周围农村地区的奴隶制城邦,如埃利都、乌尔、乌鲁克、拉伽什、基什等。

在城邦交往过程中,文字已经被普遍使用,并出现了泥板文书和标志着所有权的陶制印章,根据这些泥板文书可知,当时的商业已经相当繁荣,奴隶交换十分流行。

苏美尔城邦的统治权主要掌握在城邦首领手中,首领称“恩”或者“恩西”就是王的意思。

在城邦中,这些“王”不仅是世俗事务的最高管理者,有着参加政权管理,统率军队的权力,而且还是城邦主神的最高祭祀,拥有很重的宗教权力,掌握着城邦的祭祀活动和神庙经济。

当然,作为早期的城邦首领,苏美尔“恩”的专制程度远远比不上后来的专制帝王,因为他们受着“贵族会议”和“人民大会”的制约。

苏美尔文明和巴比伦王国到底是什么关系?

二、从苏美尔早王朝到阿卡德王国

大约在公元前2800年,随着城邦政治、经济的发展两河流域南部进入了苏美尔早王朝时期(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2371年)

苏美尔早王朝时期各邦的居民主要有4种人构成:奴隶主贵族、拥有公社土地的自由民和失去公社土地和公民身份的依附民以及生活在最下层的奴隶。

苏美尔城邦的奴隶主贵族主要包括以神庙高级祭祀为代表的氏族贵族和以国王为代表的世俗新贵族。

他们占有大量的神庙土地、公社土地和私人土地,靠剥削失去公社份地的自由民和奴隶为生。

苏美尔城邦中的自由民是指拥有公社份地的公社成员,他们一般拥有相当数量的公社地产和完整的公民权

由于公社成员可以自由分配自己得到的公社份地,比如可以转让、买卖,使土地关系很不稳定。一些拥有只少量地产公社自由民,每逢荒年,不得不靠出卖土地换取粮食来维持生计。

之后,失去土地的他们不得不靠耕种他人的土地为生,沦为供他人驱使的依附民。当然,即使是依附民也要比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奴隶好得多。

苏美尔王朝后期,为了争夺土地奴隶和霸权,各邦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两河流域南部逐渐形成了两大军事同盟:南方同盟和北方同盟。

南方同盟以乌尔和乌鲁克为盟主,北方同盟以基什为盟主。两大同盟相互争霸,致使战争频发民不聊生,本就因城邦内部土地兼并而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公元前2378年,贵族出身的乌鲁卡吉推翻了苏美尔早王朝的统治者卢伽尔安达,建立了新政权。为了缓解阶级矛盾,挽救城邦统治,乌鲁卡吉执政期间(前2378至前2371)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将卢伽尔安达当政时期霸占的神庙的土地归还给神庙祭祀、取消改革前向部分祭祀征收的捐税;免除平民所欠王室的赋税,撤销派往各地的监督和税率;禁止以人身作为债务抵押,释放因债务而被奴役或遭拘禁的平民;降低丧葬费用,改革军事制度:建立以平民为主力的军队,由平民组成的步兵代替贵族组成的战车兵。

这次改革虽然废除了种种苛政,限制了贵族的利益,减轻了平民的负担,但是因为却因为乌玛王卢伽尔扎吉西的入侵而归于失败。此后,苏美尔各邦之间的争霸愈演愈烈,北面的阿卡德王国趁机南下并击败了苏美尔霸主尔卢伽扎吉西,统一了南北两河流域。

三、从阿卡德王国到乌尔第三王朝

阿卡德王国(公元前2371—前2191年)是由基什王乌尔·扎巴巴的近臣萨尔贡创建的。

公元前2371年,萨尔贡在击败苏美尔霸主卢伽尔扎西后,继续挥兵南下,先后消灭了乌尔、乌鲁克、拉伽什,随后又转战东方,攻占了埃兰、苏撒等地。

萨尔贡之后,阿卡德王国继续扩张,在那拉姆·辛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291—公元前2255)达到全盛。

纳拉姆·辛死后,阿卡德王国逐渐衰落,约公元前2191年,来自东北面山区游牧部落的库提人灭亡了阿卡德王国。

阿卡德王国灭亡后,乌鲁克王图赫加尔复位(约公元前2120年—前2114年)并赶跑了库提人,但不久他就被乌尔王乌尔纳姆(约公元前2113年—公元前2096在位)打败。

乌尔纳姆建立了乌尔第三王朝,颁布了现今所知世界上第1部法典《乌尔纳姆法典》,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自己在两河流域的最高统治。

通过此法典,国王得以独揽大权,官吏被视为“国王的奴隶”,原先的城邦沦为了地方上的行政单位,“恩”或“恩西”由原来城邦的王,便成了地方上的行政长官并且由国王任命,他们从神庙领取俸禄,并向国王交纳赋税。

大约在公元前2006年,来自东南方的埃兰人和西方的阿摩利人俘虏了沃尔第三王朝的最后一代王伊比辛(约公元前2029—前2006在位),乌尔第三王朝灭亡,两河流域南部再度分裂。

四、从古巴比伦王国到新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苏穆阿布姆建立了巴比伦城邦,成为了古巴比伦的第一代王,这时,古巴比伦还只是依附邻国的一个小邦。一直到第六代王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时才逐渐强大起来。

汉谟拉比登基之初,即开启了统一两河流域的征服战争,经过多年努力,除亚数和其他极个别地区,汉谟拉比基本上统一了两河流域。为了加强对征服地区的控制,汉谟拉比在统一两河流域的过程中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在行政方面,他设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中央的一切大事由国王处理,地方的行政长官由国王任命。

在军事方面,他以阿摩利人为主要力量建立了建立了一支常备军,其最高指挥官称将军,由国王直接任命。

在经济上,他把神庙经济完全纳入王室经济,使其成为王室经济的一部分,还对地方征收各种赋税,并统一管理全国的水利系统。

除了上述措施,汉谟拉比还以颁布法典的形式确立了王权神授的原则。

1901年12月至1902年1月摩尔根率领法国考古队在埃兰古都苏撒遗址发现并出土了刻有《汉谟拉比法典》的石碑。

石碑上部是太阳神、正义之神沙马什授予汉谟拉比王权的浮雕,下部使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

法典的前言主要宣扬王权神授,歌颂汉谟拉比的功绩,结语则表示,汉谟拉比正是奉神意,保护黎民,创立公正法典的。不遵守法典,就是违反神意,必然遭到神的惩罚。

尽管汉谟拉比用尽各种措施巩固自己的统治,但是他建立的统一国家并不稳固,内部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在他死后不久,国内暴动就频频发生,到萨姆苏伊鲁统治时期,乌尔、乌鲁克、伊新等地区发生了更大规模的暴动。

在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同时,民族矛盾也空前激化,加喜特人和赫梯人纷纷入侵。古巴比伦在内外交困中日益衰弱,约在公元前1595年被赫梯人所灭。

赫梯人灭亡巴比伦后不久,便离去了。加喜特人趁机占领巴比伦,建立了史称巴比伦第三王朝的加喜特王朝(约公元前1530年—前1157年)。

该王朝在布尔纳布里亚什二世和卡什提里亚什四世统治时期最为强盛,与埃及新王国、赫梯帝国、亚述并为大国。

公元前13世纪以后,巴比伦第三王朝因为亚述人和埃兰人逐渐衰落,公元前1157年埃兰人俘虏了末代国王恩利尔纳丁·阿基,灭亡了加喜特王朝。

大约在古巴比伦王国灭亡9个多世纪以后,原先居住在波斯湾的伽勒底人为了反抗亚述人的统治约公元前1000年进入巴比伦尼亚,于公元前626年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

苏美尔文明和巴比伦王国到底是什么关系? 第2张

前612年新巴比伦王国与伊朗高原西北部的米底王国结盟击溃了亚述帝国,夺得了亚述帝国的西部河山,即两河流域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和腓尼基。

公元前604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继位以后,新巴比伦王国继续向西扩张,为争夺霸权,数次与埃及交战,双方损失惨重。

公元前587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再度进军巴勒斯坦,打击了埃及霸占巴勒斯坦地区的野心,并围困了犹太王国的首都耶路撒冷,犹太王齐德启亚突围失败被俘,剜去双目后送往巴比伦尼亚。

次年,在围困一年半之后新巴比伦军队攻破耶路撒冷,烧杀抢掠之后,将剩余人口带回巴比伦尼亚,犹太人称此为“巴比伦之囚”。

尼布甲尼撒二世死后,权力落到了神庙祭祀和工商业奴隶主手中,新巴比伦王国开始衰落。末代国王尼波德继位时,波斯迅速崛起,先后灭掉了当时的两大强国米底和吕底亚。

于公元前539年进军两河流域,新巴比伦王国灭亡。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