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世界史 > 19世纪名画——《伊凡雷帝杀子》,预示着伊凡统治将临灭亡

19世纪名画——《伊凡雷帝杀子》,预示着伊凡统治将临灭亡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3.7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由俄国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上半期最伟大的画家,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44-1930年)所创作的油画。这幅画原名叫《1581年11月16日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儿子》。

画家选择了这样一个情节精心描绘:沙俄的伊凡雷帝在一次与他儿子争执时,用手中的笏杖猛掷过去,不幸击中儿子的头部,鲜血如注……这一偶然的暴烈冲动致使后继者送命,伊凡顿悟这绝后的可怕举动,立刻上前搂抱住垂死的儿子,睁大恐怖、悔恨交加的双眼,他想求儿子饶恕已无济于事,兽性和人性同时显示在伊凡的身上。

为了增强画面的恐怖感,画家有意采用了深重的红色调。背景阴暗,以加强前景的恐怖气氛 。红色的地毯,映出这幕血腥的击杀。

2018年5月25日傍晚,画作被一男子损伤。

19世纪名画——《伊凡雷帝杀子》,预示着伊凡统治将临灭亡

十九世纪80年代,俄国全境因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而开始血腥屠杀,从而激起人民的愤怒和反抗,列宾打算表现这个时代的现实。

一天,他去听俄国大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Nikolai Andreivitch Rimsky-Korsakov,1844-1908)的交响组曲《安泰》第二部分《复仇的痛快》 ,得到启发,他说:"它给了我不可磨灭的印象,我想是不是能在绘画中体现我受音乐影响而产生的情绪呢?我就回忆起伊凡雷帝。这些年相继发生了许多血腥事件,感到很可怕,但是有一种力量总是催促我去完成这幅画。"

画家选择了这样一个情节精心描绘:伊凡雷帝在一次与他儿子争执时,用手中的笏杖猛掷过去,不幸击中儿子的头部,鲜血如注……这一偶然的暴烈冲动致使后继者送命,伊凡顿悟这绝后的可怕举动,立刻上前搂抱住垂死的儿子,睁大恐怖、悔恨交加的双眼,他想求儿子饶恕已无济于事,兽性和人性同时显示在伊凡的身上。

为了增强画面的恐怖感,画家有意采用了深重的红色调。背景阴暗,以加强前景的恐怖气氛 。红色的地毯,映出这幕血腥的击杀。画家集中刻画伊凡的瘦脸上,瞪着两只惊恐万状的大眼珠,那种不可逆转的杀子之痛,预示着伊凡统治将临灭亡,也向世人展现残暴的沙皇注定失败的原因。

这幅画一问世就惹怒了沙皇当局,一位总检察官在给皇上的奏折上说:"画家偏以全部真实去描绘这事件,其用意究竟何在?为什么要画伊凡雷帝呢?除了某种倾向外,找不到别的理由 。"于是这幅画刚展出就被除去,严禁流行。

历史背景

伊凡四世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任沙皇(沙皇即凯撒之意),16世纪俄罗斯的专制统治者。

他生性残暴,17岁时杀死握有实权的摄政王,自立为帝。曾毫不留情地屠杀所有反对他的政敌,镇压叛乱、绞死主教,最终失手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但是从历史角度看,他在统一和治理国家等方面建有卓越功勋。这个政权是建立在恐怖基础上的,所以世称他为"伊凡雷帝"即" 恐怖的伊凡"。

列宾所处的时代,是俄国历史上最恐怖和最黑暗的时代。

名画受损

  第一次

1913年,《伊凡雷帝杀子》被精神异常者用刀损毁过一次,直接导致时任馆长自杀身亡。所幸列宾当时在世,耗费12年修复这一画作。随后,画廊为画作加装玻璃保护罩。

第二次

2018年5月25日傍晚(当地时间),画廊即将关闭时,一名男子推开工作人员进入一个展厅,用金属防护栏打破画作玻璃展柜并多次损伤画布。 画作毁坏者伊戈尔·波德波林现年37岁,是从俄罗斯中部城市沃罗涅日来到首都莫斯科的无业男子。

波德波林向警方供述事件经过。他自称特意到画廊看《伊凡雷帝杀子》,看完后到画廊咖啡厅喝了"100克伏特加酒",因为"从来不喝伏特加",所以"有些神志不清",导致出现攻击行为。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馆长塔季扬娜·戈罗德科娃28日在记者会上说,波德波林当时不像喝醉了酒,他绕过4名保安冲到画作前,工作人员听到他喊着类似"伊凡雷帝没有杀他儿子"的话。

俄罗斯文化部副部长弗拉基米尔·阿里斯塔尔霍夫28日呼吁,对19世纪名画《伊凡雷帝杀子》的破坏者处以"尽可能最严厉处罚"。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