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世界史 > 格伦·科恩:开启“乒乓外交”之门的美国运动员

格伦·科恩:开启“乒乓外交”之门的美国运动员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3.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提起“乒乓外交”,人们都知道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但对触发了这次外交的美国运动员格伦·科恩,大多不甚了了。由于乒乓球在美国不受重视,甚至连美国人也把他忘记了。美国运动员眼里的北京之旅是什么样子,关心的人就更少了。

科恩1952年出生于纽约一个犹太人中产阶级家庭,从小显示出对乒乓球运动的天赋,小小年纪就赢得过地区甚至全国比赛的奖牌。由于乒乓球运动在美国少有社会资金支持,科恩也不可能靠打乒乓球为生,只能是业余爱好,他打算在大学里学法律或金融。1966年,科恩全家搬到洛杉矶,可是就在第二年,一直支持他打乒乓球的父亲因肺癌去世。没有了父亲的管教和支持,科恩发生了变化,他的头发留得越来越长,离当时风行的青年反叛活动越来越近。打乒乓球获得的奖牌和奖金虽然不算多,却也够他的日常开销。1971年初,美国乒乓球协会组织了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选拔,却不能为运动员提供去参加比赛的经费,所以,科恩和其他队员基本上都是自费前往日本参赛的。

格伦·科恩:开启“乒乓外交”之门的美国运动员

  偶然闯进历史镜头

1971年3月下旬,科恩随美国乒乓球队来到日本名古屋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19岁的科恩当时是圣莫妮卡市立学院政治系二年级学生。论球技,科恩没有机会与高水平的中国运动员在球场上相遇,他和自己的队友也是抱着学习和观摩的目的而来。4月4日,从练习场出来的科恩匆忙之中踏上了一辆开往体育馆的车,他上车后才发现车上坐的都是中国运动员,原来这是一辆中国代表团的专用车。由于中美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中国人在国内受到的都是“打倒美帝国主义”的教育,对于就站在面前的“美帝”,由于没有得到过明确指示,大家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应对,科恩见一车中国人都不做声,显得有点尴尬。

从练习场到体育馆的路程不远,但这几分钟的车程却显得漫长。在快到终点的时候,既聪明灵活又颇有政治头脑的庄则栋主动上前,通过翻译与科恩简单攀谈起来,他说:“美国政府虽然对中国不友好,但美国人民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为了表达我们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的友谊,我送你一个礼物做纪念。”他送给科恩一件印有黄山风景的杭州织锦。科恩当时非常高兴,说他认识庄则栋,对这个三届单打冠军十分佩服,并祝中国队取得好成绩。当车子到达目的地停下来时,等待中国代表团的各路记者惊讶地发现车里居然有一个美国运动员,于是拿起照相机一阵猛拍。第二天,庄则栋与科恩的照片及报道占据了日本各大媒体的显著位置。仍然兴奋不已的科恩拿着庄则栋的礼物到处说这是中国人送的,是世界冠军给的,还在去赛场的路上抱住庄则栋,将一件别有美国乒协纪念章的运动衫回赠给他,这一情景又出现在了日本的各大媒体上。

  毛泽东决定邀请美国球员访华

在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即将结束时,美国队员看着与中国建交的加拿大以及其他几个国家的运动员获得邀请访问中国十分羡慕,流露出想获邀访华的愿望。中国代表团立即把这个情况向国内汇报。对于是否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外交部和国家体委认为并不是恰当的时候,决定不邀请。1971年4月6日,外交部把报告提交给周恩来,周恩来圈阅并批示“拟同意”后送交毛泽东作最后定夺。毛泽东在他的名字上画了圈,并将文件送走了,但到了晚上十一点多钟,他吃了安眠药准备休息之前,突然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细心的护士长吴旭君没有放过毛泽东的喃喃低语,立即让外交部赶快打电话到日本邀请美国队访华并对外宣布。

4月7日凌晨,消息传到日本名古屋,正在收拾行装准备回国的美国乒乓球队喜出望外,但也不敢确定接受访华邀请是否违背美国一直以来实行的限制美国公民前往中国的禁令。团长斯廷霍文立即召集全体队员开会,并打电话向美国驻日本大使馆汇报,可大使恰好不在,值班的政治处主任比尔·坎宁安一面鼓励斯廷霍文等人接受中国的邀请,一面“越权”上报美国国务院并转尼克松总统。尼克松上台以后一直在探寻解冻中美关系,也通过秘密外交的渠道取得了进展,但他没想到他的对华政策会以民间外交的形式公之于众,他在惊喜之余立即同意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在得到美国政府批准后,美国乒乓球队的多数运动员征得家人同意后接受了访华的邀请,只有个别队员选择不去。斯廷霍文知道有着嬉皮士特征的科恩不仅衣着不整、散漫任性,还曾对外国机场的女官员动作轻佻,所以特别担心他在中国言行出格。

格伦·科恩:开启“乒乓外交”之门的美国运动员 第2张

  中方高规格接待

4月9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一行15人和3名记者从日本启程访华。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先是在香港停留了一晚,就在这一晚,科恩还偷偷地跑到兰桂坊寻花问柳,逍遥快活。第二天,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坐火车到广州,再从广州白云机场乘坐伊尔-18型飞机于1971年4月12日到达北京。

美国的乒乓球队员大多非常年轻,到中国之前对中国几乎一无所知。当时的中美两国由于较长时期的隔阂和政治、文化差异,存在疏离感和陌生感是必然的。他们来到中国后发现一切都与美国大不相同,听到的是到处悬挂的高音喇叭里播送的新闻和歌曲,看到的是无处不在的宣传标语和宣传画,许多地方竖立着高高的毛泽东塑像。当时中国城市的建筑大多低矮、灰黄,干净的街道上是自行车的潮流,几乎没有汽车。当时的中国人不分男女穿的衣服颜色都十分单调,无外乎绿、灰、蓝色,更谈不上款式。

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来华后受到高规格接待,更令他们想不到的是在到达北京的当天下午就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虽然一同受到接见的还有加拿大、哥伦比亚、英国、尼日利亚乒乓球队的队员,但是谁都知道美国乒乓球队与其他队不一样,因为美国曾经是中国一直坚决反对的敌人,两国已经断交了二十多年。周恩来在对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的谈话时引古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示欢迎,还说:“中美两国人民过去往来是很频繁的,以后中断了一个好长的时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我们相信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将会得到两国人民大多数的赞成和支持。”

 科恩向周恩来提问

突然,一个戏剧性的场面出现了。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科恩在这样庄重的外交活动中也毫不拘谨,他主动问周恩来对美国青年中流行的“嬉皮士”的看法。周恩来说:“现在世界青年对现状有些不满,想寻求真理。青年思想波动时会表现为各种形式。但各种表现形式不一定都是成熟的或固定的。”“按照人类发展来看,一个普遍真理最后总要被人们认识的,和自然界的规律一样。我们赞成任何青年都有这种探讨的要求,这是好事。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认识。但是有一点,总要找到大多数人的共同性,这就可以使人类的大多数得到发展,得到进步,得到幸福。”最后,他请美国客人把中国人民的问候转告给美国人民。周恩来的谈话和会见照片都登载于报纸上。科恩的妈妈看到媒体报道后非常惊讶,也很感动,于是用了一种很美国人的做法向周恩来总理表示感谢--托人向周恩来送去一束玫瑰花。

当时的许多中国人看到科恩留着一头长发,觉得男人留长发是非常不可思议的。科恩在与中国运动员的表演赛时,穿的是一条扎染的喇叭裤,头上用红色束带把长发绑在脑后,在播放《大海航行靠舵手》这首乐曲时,做出毫不搭调的美国式扭摆舞动作,还喜欢把脚跷到桌子上绑鞋带,走路也是连蹦带跳,他的这些举动与中国运动员通常是排着整齐的队伍,挺胸迈步行走,端正挺拔坐立形成鲜明对照。

格伦·科恩:开启“乒乓外交”之门的美国运动员 第3张

  历史过客

“乒乓外交”是科恩人生的顶峰。在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结束回国后,科恩高调地主动接触媒体并接受了不少邀请进行采访、演讲、做乒乓球赛的嘉宾、拍广告等等。他曾想把握中美关系开启的商机,进口中国生产的“红双喜”球拍及乒乓球设备在美国销售,甚至希望建一个乒乓球运动中心。然而,科恩没有商业经验,没有资金来源,美国也缺乏乒乓球运动的社会基础,而科恩自身随心所欲,缺乏韧性,所以,他的设想很难实现。“乒乓外交”虽然是历史佳话,每隔一段时间还有一些纪念活动,但参与其中的美国的业余球员大都回复到日常的平静生活。

科恩由于长期生活颓废,经常吸食麻醉性药物,精神和身体受到损害。他编写过一本关于如何打乒乓球的书,但实际上是以个人照片为主要内容的自传,销量很少。他做过鞋店售货员,做过代课老师,偶尔也参加一些乒乓球的比赛或活动,但是一直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他经济拮据,居无定所,甚至露宿街头。他常常靠向朋友和母亲借债度日而致众叛亲离。随着年龄增大,他的精神和身体状况越来越差。2004年4月6日,52岁的科恩病逝,美国的各大媒体几乎没有相关的报道。在美国人的眼中,科恩只是一个偶然闯入历史镜头的嬉皮士而已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