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未解之谜 > 匈奴人可以娶中原女子 汉人为何很少娶匈奴女子

匈奴人可以娶中原女子 汉人为何很少娶匈奴女子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8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中原和匈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先曝一个猛料:西汉末年(王莽新朝)时期,有个叫卢芳的人,向世人公开了他隐藏多年的身份,他说他本名“刘文伯”,是汉武帝的嫡曾孙,其曾祖母是匈奴浑邪王的姐姐。

匈奴人可以娶中原女子 汉人为何很少娶匈奴女子

如果卢芳所说是真,那么汉武帝就是中原唯一一个娶了匈奴女子的汉统皇帝。

浑邪王就是那位投降汉帝国的匈奴左谷蠡王,卢芳说,他的姐姐不光嫁给了汉武帝,还被汉武帝立为皇后,生了三个儿子,其中长子被立为太子。

巫蛊之祸爆发时,太子被江充陷害致死,次子刘次卿逃到长陵,三子刘回卿逃回左谷。刘次卿后来被霍光立为皇帝,刘回卿则一直留在左谷,生下一子刘孙卿,刘孙卿又生刘文伯。

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一定笑岔了气,世间还有这么不要脸的谎言?编故事好歹得编圆了嘛,东截一块西取一段,硬拼接在一起,漏洞百出。好玩的是,当时包括匈奴单于和当地豪族还都信了,他们一起拥立“刘文伯”为汉帝,跟光武帝刘秀较劲了好几年。

匈奴人可以娶中原女子 汉人为何很少娶匈奴女子 第2张

卢芳为何要编造汉武帝娶匈奴女子的奇谈怪论?原因很简单,他所在的安定郡靠近匈奴,希望以“汉匈混血”的特殊身份,获得匈奴人的武装支持。

其实卢芳的谎言并不高明,我认为匈奴人和当地豪族未必没识破,只是他们都需要“刘文伯”的存在,于是装聋作哑地的“承认”。

比如匈奴人,他们正需要借口介入中原,由刘文伯当傀儡岂不是天上掉馅饼?安定豪族也想火中取栗,有“刘文伯”这个傻大个在前面顶着,何乐而不为?

利益诉求优先,事实不重要,尽管天下人都明知,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汉族男子是不可能与匈奴女子通婚的。匈奴女子身上不长刺,她们跟汉族女人一样只会相夫教子,为何就不被汉族男子接受呢?

匈奴人可以娶中原女子 汉人为何很少娶匈奴女子 第3张

不愿娶:士族集团把婚姻当作政治的工具,匈奴女子不具备这个功能相对于今天,人们把婚姻当作爱情的延续不同,古人的婚姻则是家族利益的延伸,对士族集团来讲,婚姻是他们政治利益置换的工具。

正是“利益置换”的对等原则,才有了所谓的“门当户对”,即便家族内部的嫡系和庶系、家庭内部的嫡子和庶子,他们迎娶的对象,家族地位高低都要分出“大小王”。

匈奴女子哪怕她是公主,在中原王朝内部,其家族政治利益都是零,基于婚姻即利益的社会现实,娶一个匈奴女子岂不是在牺牲家族利益?

匈奴人可以娶中原女子 汉人为何很少娶匈奴女子 第4张

不能娶:中国人以儒家汉文化为精神核心,无法接纳匈奴异族女子

儒家文化虽然没有“排外思想”,可是非儒家文化圈的民族,显然不能融入儒家文化生活圈,一个“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极端说法,其实就暴露了两种文化的思想对立。除非匈奴人被汉文化洗礼,否则哪个汉民敢娶匈奴女子?

在儒家思想里,匈奴的很多文化习俗是不可接受的,比如被中原称为乱L的“收继婚姻”制度,再比如不讲教化、崇尚武力的野蛮生存方式。

这些文化差异不代表人种差别,但客观上给两个民族之间挖了一道鸿沟,文化相对弱后的匈奴不断被汉文化改造,而汉文化圈则难以“俯身”迁就匈奴游牧文化。

匈奴人可以娶中原女子 汉人为何很少娶匈奴女子 第5张

因此,娶匈奴女子不是婚姻,而是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挑战,除非如张骞、李陵这类失去自由的人,才会对“现实”低头,选择接纳“女子”而忽略“匈奴”标签。

娶不到:女子是匈奴民族的繁衍工具,匈奴人不会允许女人远嫁异族尽管匈奴女子的地位很低,本质上只是繁衍工具,可她们却享受着汉族女子都无法企及的“优待”——在生命安全保障上,她们有优先权。

其实不能理解,游牧民族生产力低下,自然生存环境恶劣,人口繁衍是民族生存发展的首要任务。在生殖崇拜尚未褪色的匈奴,女人的重要性得到高度重视。战争中,匈奴可以杀尽俘虏,但绝不会杀女人,不是仁慈,而是她们具有繁衍功能。

匈奴人可以娶中原女子 汉人为何很少娶匈奴女子 第6张

因此,匈奴人把掠夺被人的财物,抢占别人的妻女当作勇士的标签,一般不会拿女人做交易。

当匈奴民族逐渐汉化,身上的民族外衣蜕尽时,汉匈之间的婚姻围墙就轰然倒塌了。汉和帝金微山之战后,北匈奴彻底瓦解,南匈奴被内迁河套地区,由游牧民族变为农耕民族,匈奴文化也逐渐被汉文化迭荡,汉匈婚姻从民间开始走向对等。

首先,匈奴人积极汉化,打破了汉匈之间的文化落差。匈奴贵族自觉接受儒家文化,出现了一大批汉学功底深厚的政治家,除了民族标签,内里早已汉化。

其次,匈奴等级结构中的奴隶,在农耕文明的洗礼中,脱身为自由民,与中原的平民有了婚姻对等的机会。

匈奴人可以娶中原女子 汉人为何很少娶匈奴女子 第7张

最后,匈奴贵族介入汉文化政治圈,有了与士族集团利益交换的资本。尤其是前赵和后赵两个匈奴政权,匈奴人占据了政治资源的优势地位,可以俯视汉族士族集团后,婚姻交流打开了“双向交流”的闸门。

汉匈战争已来,不断有匈奴归附汉帝国,到东汉末年,汉匈融合的趋势已经不可遏制,婚姻交流不再是禁忌。

有人统计过,汉姓中:刘、金、王、陈、高、石、曹、李、毕、乔、梁、郝、夔、冯、刁、独、张、黄、隗、董、郭、赵、成、路、卫等二十多种姓氏,都有匈奴后裔分支,谁敢拍着自己的胸脯,说自己就一定是血缘意义上的纯汉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