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未解之谜 > 后世为什么称魏国是人才输送地 魏国君主为何没有重用他们

后世为什么称魏国是人才输送地 魏国君主为何没有重用他们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6.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你真的了解战国才人输送地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后世为什么称魏国是人才输送地 魏国君主为何没有重用他们

晋国曾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国,当时只有楚国能与其抗衡,两国在长时间的对峙当中,晋国一直占据上风,由此可见若是晋国没有被朝中士大夫乘虚而入,统一全国有可能是晋国。三姓瓜分了晋国的土地之后,又分成了赵魏韩三个国家。时间转到战国前中期,这时的魏国经过历代君主励精图治,已经成长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魏国的国土毗邻秦国,秦国的环境恶劣,虽然国土是众多国家中最广阔的,奈何人烟稀少,而内部贵族的势力盘根错节,国力一直发展不起来,经常被强大邻居魏国压得喘不过气来。

魏国兵强马壮,一时间朝中人才济济,但是魏国君主却没有把握好,导致很多能人纷纷出走魏国,以至于魏国在后世被戏称为“人才输送地”这些人才在他国立下脚跟后,凭借一己之力帮助原本孱弱的国家,变成能与魏国抗衡的强国,对于魏国而言无疑是个大麻烦。

这些人才并不是本地人,不远千里来到魏国,带着一腔热血准备建功立业,可是等待他们的却是长年的冷板凳,为何魏国君主没有重用这些人才呢?

首先一个国家再如何强盛,它的发展空间也是有限的,魏国的人才很多,导致没有空缺的职位,庞涓当了魏国的将军,执掌魏国军政大权,自然不希望有人来与他竞争,所以当年庞涓将孙膑骗来魏国,目的就是为了除掉这个比他优秀的对手,失去双腿的孙膑,最终在齐国得以功成名就,并且在后面与魏国的战争中战胜了庞涓。

除了臣子互相之间的排挤,更多的是魏王对人才的漠视。当初商鞅还在魏国的时候,只是公叔痤手底下一名门客,在公叔痤快要死的时候,他给魏惠王举荐商鞅,说此人有大才,等我去世以后,他便可以代替我帮助君王管理国家。可魏惠王听完后却不以为然,连考察一下商鞅的才能都没兴趣,商鞅眼看自己此生不会被魏王重用,便收拾好行李离开了魏国。

商鞅到了秦国之后,求贤若渴的秦王听说有人才来了,特地引见了商鞅三次,得知商鞅真的有治国之才后,直接就将国家交由商鞅管理。两个君主相比较之下,可以看到秦王是多么重视人才,也无怪乎后面的张仪等人,能为秦国的统一大业添砖加瓦。而魏国一直在吃老本,大臣们尸位素餐,害怕新人来抢自己的位子,只会一味地排挤陷害,而魏王还沉浸在强国的美梦中,对于自荐上门的能人看都不看一眼,身边尽是小人谗言,为何原本强大的魏国会灭亡?因为一开始便输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