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未解之谜 > 刘盈根基强大了吗?为什么刘邦放弃撤换太子呢

刘盈根基强大了吗?为什么刘邦放弃撤换太子呢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1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首先,我们要澄清一点:有人说,刘邦之所以要废黜刘盈,改立赵如意为太子,是因为他太爱戚夫人的缘故。

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刘邦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绝不会做出因为对女人的好恶而废立的事情。他也几乎没想过他死后,戚夫人该怎么办的问题。

《史记•吕后本纪》中记载:“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如意,如意类我。”

刘盈根基强大了吗?为什么刘邦放弃撤换太子呢

(刘邦画像)

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当初想换太子的根本原因是:刘盈仁弱,不类我。

还有,史书上说,刘邦最后放弃撤换太子,是因为连“商山四皓”这样的人都站在他身边,感觉他已经羽翼丰满,根基强大,不可动摇了,所以才放弃撤换的。果真是这样的吗?

咱们先来说刘邦对刘盈的评价:刘盈仁弱,不类我。

注意,“仁弱”不是“荏弱”,是两个词:“仁”和“弱”。在儒家经典中,“仁”其实是对于君王的最高赞扬。既然刘盈获得最高赞扬,那么他当了皇帝以后,应该就会成为一个“仁君”,为什么刘邦还要换掉他呢?

其实,对于当时的刘邦来说,考虑的完全不是自己的接班人是不是“仁君”的问题,而是他是否能驾驭群臣的问题。

刘邦对于秦朝的灭亡是看得很清楚的。在他看来,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第二代秦二世弱小,失去了对朝臣的控制,尤其是对赵高的控制(赵高是宦官,这个宦官与后世的宦官意思不一样,其实也是朝臣),他当然要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这是其一。

其二,刘邦在考虑废太子的时候,正是韩王信、韩信、彭越、英布等这些人搞造反,闹独立的时候。所以,刘邦对功臣们非常不放心。他要确立的太子,必须是强悍的,对功臣们具有强大控制力的人,是“类我”的。

“仁弱”的刘盈,显然对朝臣没有控制能力。而且,他越是“仁”,刘邦反而越担心。

刘盈根基强大了吗?为什么刘邦放弃撤换太子呢 第2张

(刘盈影视形象)

顺便说一句,刘盈后来当皇帝后,之所以没再出现功臣造反的情况,是因为吕后专政。吕后的铁血手腕,一点儿也不逊色于刘邦。不过生前,刘邦是一点儿也没有想过,吕后会出来主政的。

咱们再来说刘邦最后放弃废黜刘盈,是不是因为张良、周昌、叔孙通、商山四皓等人支持刘盈的结果。

肯定不是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越支持刘盈,刘邦心里其实越担心。这些朝臣们,既然能够给刘盈出主意,自然能够把“仁弱”的刘盈控制起来,汉家江山更容易失去。所以,无论周昌冒死进谏,还是叔孙通以死威逼,他都不同意。一直和朝臣们顶着,坚持到最后。

但最后当他看见商山四皓站在刘盈身后的时候,为什么又放弃了废太子的想法了呢?有两个原因:

第一,那时候刘邦已经从平定英布中回来。在平定英布的时候,他的胸口被英布射中,身体受到严重伤害。可以说,刘邦已经预料到,他的大限之日不远了。而这时候,那个“类我”的赵王如意还是个小孩子。如果赵王如意被立为太子,他身边几乎没有支持的人,那些朝臣更会以此为借口造反,那样一来,江山会丢得更快。本来,他是想等到这个小孩子长大以后,再传位给他的。那样就不怕那些朝臣了。但是,他的身体状况,显然不允许他等下去了。所以权臣再三,他选择了刘盈。

第二,刘邦看到了商山四皓站在刘盈身后带来的新变化。什么新变化呢?并不是说表明刘盈的人气高,而是另外一样东西。

刘盈根基强大了吗?为什么刘邦放弃撤换太子呢 第3张

(赵王如意影视形象)

刘邦准备平叛英布之前,是喊过刘盈,让他代自己去征伐的。但是商山四皓说,这次征伐对他刘盈没有好处,让他别去。于是刘盈就没有答应。当时刘邦肯定在想,刘盈为什么不去呢?等到后来见到商山四皓的时候,他肯定恍然大悟,原来这主意是商山四皓给他出的。

这是个好主意!

为什么说商山四皓出的是个好主意呢?因为刘盈要想保住太子之位,就必须赢得功臣们的支持。既然如此,他当然不该去讨伐作为功臣的英布。他不去,功臣们都会拼命保他,这样他的力量就会更大。这就是刘盈的新变化,他考虑问题再也不是“仁”,而是“利”,这一点,让刘邦看出刘盈“类我”的一面。只要刘盈“类我”,他就有控制朝臣的希望。

也因为这样,最终刘邦选择没有撤换太子。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