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千秋人物 > 帝王将相 > 孙权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6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孙权的生平介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公元251年的冬天,南郊祭祀天地之后,孙权染上了风疾。

想到自己戎马一生,曹操、刘备早已离世,基业也已交托后人。

此时的他也明白,自己是时候放手了。

思衬间,东吴大将军诸葛恪已经入朝。

他放心的将后事交待之后,在第二年的夏天便安心的去了。

年少读三国,敬佩过刘备的隐忍坚韧,崇拜过曹操的挥斥方遒,但唯独对孙权没有过多少欣赏。

如今再次回首,孙权这个“官二代”却再难让我忽视他的存在。

不为其他,只因我在他的人生中看到了成大事者必备的格局。

一、苦心人,天不负

机会,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而孙权,便是那个“有准备的人”。

公元191年,孙权的父亲孙坚讨伐荆州刺史刘表,不幸战死。

9岁的孙权,自此失去了父亲。

之后,哥哥孙策起兵渡过长江,击破了刘繇。

13岁的孙权开始跟随哥哥左右。

跟随哥哥的几年里,读书诵经之余,他常参与孙策内部的军事决策。

其间,他所展现的才华令孙策都自叹不如。

与此同时,他还不忘供养贤才,培养着自己的班底。

短短几年间,孙权就已经声名鹊起,直逼孙坚孙策。

公元200年,哥哥孙策遇刺身亡,18岁的孙权正式接管其位,被东汉朝廷册拜为讨虏将军。

刚刚被孙策统一的江东,局势动荡不安。内有地方将领、士民不服统治,外有各路诸侯虎视眈眈。

面对此番情况,初掌江东的孙权先是以雷霆手段启用旧臣压制动乱,后又招贤纳士善待地方大族,几年间便稳定了住了江南局势。

彼时的孙权还不到26岁。

孙权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就连心高气傲的周瑜也被他的功绩所折服,赞叹道:“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

父兄珠玉在前,他未曾有丝毫懈怠。

神武雄才,乃是多年筹谋磨砺而来。

我们都曾迷恋高薪与权位,梦想着自己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可凭心而论,我们又为之付出了多少努力?

有道是:栽得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当你的才华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请沉下心来历练。

要相信,上天不会辜负任何一个拼尽全力的人。

二、机遇到,勇向前

三足鼎立,孙权可以说是最有能力自保的那个。

当时的东吴集团是怎样的现状呢?

谷帛如山,稻田沃野,民无饥岁。

换做常人,已经有了如此丰厚的家底,即便不去刻意败家,也足以让自己卸下担子,安心享乐了。

可是孙权却并非凡夫俗子。

他的内心,不甘被这看似华丽的深井所困。

他所神往的,是岸上那波谲云诡的江湖。

孙权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第2张

公元208年,曹操南征,刘备败逃。

曹操狂妄的给孙权写信,扬言要夺取东吴。

鲁肃、周瑜上书主站,而以张昭为首的老臣们却一心求和。

面对此番情况,孙权明白时机未到,便有意将此事按下不表。

直到鲁肃将诸葛亮带到东吴,一番舌战群儒之后,孙权见时机已到,当下拍板,联刘抗曹。

孙权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第3张

最后结局,周瑜与黄盖巧施苦肉计,以五万兵力火烧曹军战船,将曹操数十万大军赶回了北方,并占领了荆州七郡之南郡大部。

这便是三国里赫赫有名的赤壁之战。

孙权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第4张

对此,后有词曰: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乱世之中,舍安定而求发展,难。

敌强我弱,置之死地而后生,更难。

也许有人不屑,孙权此举不过是为求自保而已。

可如若孙权当真只为自保,大不了割地求和,他依旧还是一方诸侯。

求和自保只能换来一时安稳,而忍辱退让亦只能让他人变本加厉。

所以有时候,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只有自己不断进取,不仰仗他人鼻息。待机遇到来时勇往直前,将自己做大做强,才能真正“自保”。

弱肉强食的年代,安于现状的结局必然是被社会所淘汰。

三、看长远,谋共赢

赤壁战后,孙权在长江中下游与曹操对峙。

面对孙权,吃了大亏的曹操再不敢大意,派出大将张辽坐镇淮南。

张辽没有辜负曹操所托,在淮南战线上屡屡得利,而孙权则由于战线的拉长东西不能兼顾。

孙权一筹莫展之际,恰逢刘备因地盘过小而来求借荆州数郡。

一番思量过后,孙权同意了刘备的请求,将荆州之地借与刘备,缓解了孙权的西线压力。

孙权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第5张

借给刘备荆州之地无异于与虎谋皮,孙权何曾不晓得这其中利害。

但以目前情况,若不忍痛借去荆州之地,不仅与己方不利,刘备也势必会曹操反扑。

唇亡齿寒,与虎谋皮总好过与狼共舞。

荆州一借,孙权卖给刘备一个天大的人情,巩固了合作关系。他也得以收缩兵力,拱卫江浙的核心区域,喘息之后再图发展。

得到荆州后,刘备进可以威胁中原,西可夺取益州,包赚不赔。三足鼎立局面也初步形成。

曹操闻得此信,惊异间手中的笔都落在了地上。

凡成大事,都懂取舍。

何为取舍?取长远之机,舍眼前之势。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有一句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不变的利益。

大敌当前之时,敌人的敌人便是我们的朋友。

孙权始终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以,他不计较一时得失,选择与刘备合作。

共赢,不仅是成功的一种手段,更是成大事者应有的胸襟。

四、能屈伸,懂韬晦

韬晦,意思把锋芒收敛起来,把踪迹隐蔽起来,即深藏不露。

孙权,就是一个懂韬晦的人。

收回荆州后,所有人都在等着孙权登基称帝。

因为此时的曹丕、刘备已相继建立了魏蜀两国。

可就在东吴将士们翘首以盼的时候,孙权却只是以江东多乱为由接受了曹丕所册封的吴王。

他在等,等一个合适的机会。

此时的刘备正举全国之力攻打孙权为关羽报仇。

而曹魏一方,也因猜忌孙权非真心臣服而对其虎视眈眈。

若孙权此时称帝,则势必受到两国合击,使东吴陷入险境。

况且,刘备本为汉朝皇室后裔,曹丕则是通过汉献帝禅让获得帝位。而孙权只是一方诸侯,称帝并非名正言顺。

故,为图大局,孙权接受了曹魏的册封。

受封一举看似令孙权屈身受辱,但却避免了与魏蜀的双线作战,还令孙权得以加强了江南地区的统治。

到了黄龙元年,孙权已经47岁,刘备和曹丕两个劲敌却先后去世。

百姓也早已在战火中适应了当今三分天下的局势。

而此时的东吴也在孙权的治下国富民强。

眼看时机已到,孙权再不犹疑,在武昌宣告登基,成就了他的皇权霸业。

正如《三国志》作者陈寿对孙权此举作出的评价:“屈身忍辱,任才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

孙权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第6张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也许瞧不起那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族。

天真的认为他们只是投胎技术比我们好,生在了罗马而已。

但孙权却用人生告诉我们,一副“好牌”只是优势,打得出彩打的赢,那才叫做本事。

所谓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不要去计较眼前的荣辱,也不要惧怕这一时的蛰伏。

就算失意又怎样?只要不自坠其志,我们终会熬出头来。

人生最坏的结局,不过大器晚成。

那些打不倒你的,必将使你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