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千秋人物 > 帝王将相 > 清末淮军名将,揭秘程学启传奇的一生

清末淮军名将,揭秘程学启传奇的一生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8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每当一提起程学启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形象,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说起淮军集团猛将,大伙首先想到的便是张树声、刘铭传、潘鼎新、吴长庆等四位,这是李鸿章初创淮军时的四大金刚,其中又以刘铭传最为出名,他成功保卫宝岛台湾的事迹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不过,在淮军崛起之时,作战最勇猛的并不是这四位,而是原太平军降将程学启,以及从湘军转隶而来的郭松林。

清末淮军名将,揭秘程学启传奇的一生

程学启(1829—1864),安徽桐城人,1853年加入太平军,隶属叶芸来部。1861年投降清军,追随曾国荃作战,献上“穴地攻城”计,攻破太平天国在长江中游仅存的战略重镇安庆。1862年,程学启及所部开自营从湘军转隶淮军,并成为李鸿章麾下首席战将。其作战之勇猛,举世公认,李鸿章在甲午战争时曾说:“程方中若在,何忧劲敌为”。孙云锦对其评价是:“爱将如命,挥金如土,杀人如草”。曾国藩说他:“真乃猛将也”。1864年2月,程学启在攻击嘉兴时被太平军将士用枪支爆头,不治身亡。

1853年3月,石达开、胡以晃、罗大纲、林凤祥等率太平军攻破南京,并将其改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都城。不久,太平天国分两路出兵,一是北伐,二是西征,其中又以西征为主。西征目的很明确,即是要夺取长江中上游地区,以此来保卫天京安全,为太平天国提供粮食等物资。因此,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四省是太平天国首要争夺之地。当西征军打到桐城时,平时纪律散漫,从不务正业的“大剩男”程学启投靠太平军,隶属叶芸来部。对程学启而言,参加太平军绝不是为实现所谓的“人间小天堂”而奋斗,他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能在这乱世之中混口饭吃,不至于饿死;如果能够顺便讨个老婆,那就谢天谢地了。事实证明,程学启做到了,不但衣食无忧,还娶了个漂亮的老婆。他早年事迹,和太平天国燕王秦日纲颇为类似,均属“剩男”逆袭。

参加太平军后,程学启主要在皖西一带征战,并立下赫赫战功,受封“弼天豫”之职。叶芸来见程学启作战勇猛,而且颇具谋略,于是便让程学启回到桐城招募士兵,共招500人,单独做一营,由程学启统带,以表示信任。此外,叶芸来还将自己的妻妹许配给程学启,以此来拉拢他,将其作为亲信。很遗憾,程学启在关键时刻出卖了叶芸来,做了太平天国的叛徒。1860年,曾国荃率吉字营从湖北攻入安徽,围攻战略重镇安庆,大军屯驻安庆北面集贤关。不过,由于程学启坚决抵抗,曾国荃虽然已将安庆三面合围,但北路集贤关粮道仍然畅通无阻,这使得曾国荃大为恼火。为此,曾国荃采纳谋士孙云锦之计,逮捕程学启养母及其儿子程惟栋,并以“杀惟栋”恐吓程学启养母,让其假扮乞丐入城,劝说程学启投降,否则必杀汝子。程学启是个孝子,不忍养母伤心难过,又考虑到安庆城危在旦夕,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他动了投降湘军的念头,并付诸行动。

1861年夏,程学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率82名亲信随从拿着叶芸来之令箭走出营门,而后往湘军大营方向逃跑。对于程学启归顺,曾国荃、曾国葆自然相当高兴,毕竟这是一员猛将,不可多得;不过,程学启之前屠杀湘军太多,所部将士颇有怨言。为此,曾国荃还不放心使用程学启,对其也是多有提防。守将叶芸来闻之程学启叛变,于是将其留在安庆的妻子、儿子斩首,并将首级悬挂在城门北面,以示报复。程学启两面难做人,于是只能通过杀敌来泄愤,在屠杀太平军时比湘军还狠,丝毫不留情面。1861年8月,正当双方展开大决战之时,程学启向曾国荃提出“穴地攻城”之计,在防守薄弱且位置重要的北门挖掘地道,而后使用炸药将城垣轰破。只要北门一破,城内仅存粮道断绝,太平军除了投降只能战死,这是唯一选择。曾国荃采纳该建议,并让程学启执行。

清末淮军名将,揭秘程学启传奇的一生 第2张

1861年9月,安庆北门被地雷轰破,程学启率所部从炮眼首先杀入城内,见太平军即斩杀,以示泄愤。1862年初,程学启追随曾国葆攻下无为州、运漕镇,而后兵锋北上,拿下太平天国囤粮地三河镇。在三河这里,曾国葆要屠杀全镇居民,为当年弟弟曾国华之阵亡复仇。不过,程学启表示不允许,甚是不惜以武力相威胁,三河镇幸免遇难,但他与曾氏兄弟由此闹得很不开心。恰好此时李鸿章正在编练淮军,准备前往上海作战,曾国藩于是将其调拨到淮军,程学启非常恼火,认为这是让他去上海送死。要知道,李鸿章压根没啥军事经验,此次要去上海和李秀成打,那不是找死吗!此时,孙云锦对他说:“汝乃降人,且为皖人,必不容于湘人!”如此一来,程学启幡然醒悟,乖乖去李鸿章淮军集团效力,毕竟都是安徽人,好相处。

1862年夏,李鸿章、程学启率淮军从安庆出发,利用列强军舰运抵上海。由于李鸿章没有任何军事斗争经验,且淮军装备落后,俨然就是一帮乞丐,列强嘲笑其为“丐军”。李鸿章很不服气,于是说:“军贵能战,吾必破敌以慑之”,表示要用事实堵住洋人嘴脸。当然,李鸿章只是说说而已,若是让他亲自统帅大军去战场拼杀,这不现实,所以,程学启就成为苏南、上海战场的实际操刀人。事实证明,程学启确实厉害,每逢大战,必身先士卒,将谭绍光、陈炳文等太平军猛将连连击败,拿下青浦、南汇、虹桥、嘉定等地,淮军士气大振。洋枪队首领戈登见其作战勇猛,堪愿与他结交朋友,不再将淮军视为“乞丐”。1863年11月,程学启招降苏州第二把手郜永宽,顺利拿下围攻近两年的苏州,而后便背信弃义地展开“屠城”,用太平军鲜血染红自己的顶戴,利用之前战友的尸体给自己仕途铺路,怎一个“狠”字了得。

可以好不客气地说,李鸿章前期军事上的胜利,有一半功劳归程学启;没有程学启的奋勇拼杀,就没李鸿章日后的飞黄腾达。1864年2月,程学启率“开自营”5000余人进攻嘉兴,副将何安泰阵亡。程学启大怒,亲自操刀上阵,不顾一切冲向城池缺口处,太平军万枪齐射,将其爆头。程学启虽死,却留下了一员骑兵猛将,即是后来担任北洋舰队提督的丁汝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