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千秋人物 > 帝王将相 > 姚崇为官如此成功,他到底有什么心法呢?他坚守的四个心法是什么?

姚崇为官如此成功,他到底有什么心法呢?他坚守的四个心法是什么?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5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姚崇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姚崇是唐代著名宰相,从武则天朝到唐玄宗朝,姚崇一直官居高位,长期担任兵部尚书、宰相等重要职位。虽然武周末期、睿宗时期朝廷都爆发过政变,但是不管谁来当皇帝,姚崇始终隆恩日盛,有“救时宰相”之称,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致仕之后安享晚年,71岁高龄去世,玄宗下诏追赠他为太保、扬州大都督,谥号文贞。

姚崇为官如此成功,他到底有何心法呢?

姚崇为官如此成功,他到底有什么心法呢?他坚守的四个心法是什么?

考察姚崇一生,其为官主要是坚守了四字心法。哪四字?一曰正、二曰势、三曰勤、四曰知人。下面,我们来仔细分析。

所谓正,就是正直。为官者的正直,就是要不畏强权,敢于坚持正道,敢做敢为。一个正直的人,在强权面前能坚持自己的信念,有时候需要义无反顾的勇气,有时候则需要和光同尘的委婉。在姚崇的宦海生涯中,他一直秉持着正直的为官本性。不畏强权,办事公道,深得称道。

武则天时期,大兴诏狱,酷吏当道。这些人为了迎合武则天,罗织李唐朝宗室和公卿大臣的罪名,党同伐异。但是,姚崇在担任司刑丞期间,却能够持法公正,反对罗织罪名和滥用刑法。在姚崇的坚持之下,保全了许多人的性命。当时武则天对旧大臣和李唐宗室极度猜疑,只要能迎合武则天,罗织罪名对李唐宗室进行打击,必定能取得武则天的欢心,升官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是,此时就能显现出姚崇的高贵之处,他执法公正,自己从来不罗织别人罪名,也反对别人这么干。甚至在武则天面前,他也坚持己见。

圣历元年( 698)九月,武则天曾与侍臣谈论起周兴、来俊臣主持刑狱时,朝臣反逆案件颇多一事,怀疑其中是否有冤狱。姚崇就直言不讳地说:自垂拱以来(685年起,688年止),屡兴大狱,被告发的人都身死家破,而真正逆反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被诬告。告发的人为了邀功,不惜罗织罪名,风气之盛,比汉朝的党锢之争还严重。他还以自己和全家性命向武则天保证,内外朝臣,“更无反逆者”,若有举报,“但收掌,不须推问”,等待日后验证。如却有反逆,再行问罪。

姚崇为官如此成功,他到底有什么心法呢?他坚守的四个心法是什么? 第2张

武则天听后很高兴,说:“以前宰相皆顺成其事,让百姓都认为我是滥用酷刑的皇帝。闻卿所说,甚合朕心。”当即赐银千两,以褒奖姚崇的忠贞。

坚持正义,必将得到回报。周兴、来俊臣之流,罗织罪名、谄媚主上、构陷忠良,他们虽一时得势,但终究不长久,最终自己也尝到了恶果。姚崇正是因为坚持正直,秉公执法,最终得到武则天的赏识,坐上了宰相的高位。

所谓势,就是事情发展的趋势。能看清形势的人,懂得顺势而为。姚崇在这方面做得也很成功。武周晚期,姚崇和张易之不和,受到张易之排挤。张易之仗着武则天的信任,在朝中为所欲为。他多次在武则天面前诽谤姚崇,要把他挤出中枢。

长安四年( 704)九月,姚崇被贬为司仆卿。此时他并没有做过多的辩解,也没有表现出消沉。他知道,张易之横行不了多久。果然,武则天在第二年春就病倒了。此时,姚崇看清了朝局的形势,及时回到京城,与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除掉张易之、张昌宗等奸臣,逼迫武则天退位,拥护中宗复辟。这波操作,主导者是张柬之,但八十高龄的张柬之主要是决策,之所以有惊无险地除掉张易之等人,把中宗扶上位,具体执行还是靠姚崇等人。

唐玄宗当了皇帝后,再次召姚崇入宫,委以重任。姚崇则瞅准时机,实时提出了十条施政建议,主要是:实行仁政,不贪边功,法行自近,宦官不参与朝政,拒绝租赋外的贡献,戚属不任台省官,对朝臣要以礼相待,纳谏从善,杜绝营造佛道的寺观,以两汉外戚专权为鉴戒等。唐玄宗听完这十项建议,欣然接受。这些建议,成为开元盛世的政治条件。

姚崇顺势而为,认清大势所趋,使得他在政权更迭的关键时刻站稳了脚跟。在睿宗朝、玄宗朝都官居宰相,长期在权力最高层。

姚崇为官如此成功,他到底有什么心法呢?他坚守的四个心法是什么? 第3张

所谓勤,指的就是勤勉刻苦,对本职工作以内的事情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勤勉刻苦的结果,必然是业务熟练,办事效率高。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奋敬业,对各项工作自然精通。姚崇为官,十分勤奋。勤奋,是姚崇从小就养成的习惯。少年时,他为人豪爽,崇尚义气,但不知读书。到了二十岁的时候,他才开始发愤读书,从此勤勉刻苦,一生都保持勤奋的习惯。

开元三年( 715)正月,姚崇的一个儿子去世了,他请假十几天,回家料理丧事。结果,在他请假期间,案牍积压,另一位宰相卢怀慎迟迟不能处理,由于工作积压太多,他不得不主动向玄宗请罪。玄宗说:“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由此可见,姚崇为官有多勤奋。姚崇假满复职后,十几天积压的政事,很快就被裁决完毕,积压的案牍,都顺利地处理完成了。由此可见,姚崇精于吏道,处理政事“剖断若流”,真不愧是“救时宰相”。

所谓知人,就是要通过一个人平时的言行,了解他的内心活动和能力。知人,是为官最基本的条件,知人才能善任。不知人,任用不明、赏罚不清,不但办不好事情,还可能危及自身仕途。姚崇为官五十余年,之所以能长期屹立不倒,和他“善于知人”是分不开的。

长安四年( 704)九月,姚崇被贬为司仆卿。离京前,武则天让他推荐一个宰相人选。要从对武则天说,老臣张柬之深厚有谋,能决断大事,可任宰相。于是,同年秋,年近八十岁的张柬之被任命为宰相。不久之后,宰相张柬之联合桓彦范、姚崇等人在武则天病重期间发动政变,成功铲除了张易之、张昌宗,拥护中宗复位。

姚崇为官如此成功,他到底有什么心法呢?他坚守的四个心法是什么? 第4张

玄宗时期,张说曾试图阻止姚崇担任宰相,但是未能得逞。于是,张说心里很不安,就私自下和岐王联系,以求利用岐王对姚崇进行打击。姚崇对张说的行为了如指掌。但是,他并没有进行反击。而是在一次退朝时,诈脚上患病,行动缓慢。玄宗体恤道,所患何病。姚崇则说:“心中有忧虑,痛不在足”。玄宗听出玄机,便问是何事,姚崇说:“岐王陛下爱弟,张说为辅臣,而密乘车入王家,恐为所误,故忧之。”唐玄宗忌讳宰臣与诸王交通,恐谋不轨,遂将张说贬为相州刺史。从这件事情,可以姚崇既能准确拿捏玄宗的心思,又能摸准张说的动机,可谓“知人之明”,只有这样,出手才能做到稳准狠,一招制敌。

姚崇致仕后,请求宋璟代替他出任宰相。姚崇与宋璟共事多年,深知其德行和才能。玄宗同意他的推荐。宋璟继任后,对朝政多有裨益。正因如此,他与姚崇并称为开元贤相。姚崇的这次举荐,也深得史家好评,宋代历史学家洪迈说:“姚崇避位,荐宋公自代。唯贤知贤,宜后人之莫及也。”

姚崇以四条心法勇立大唐官场而不败,足可见其厉害。可是,这四条心法,总结起来容易,要真正做到,却是非常艰难。普通人得其一二,足以安身立命矣!

帝王将相
后宫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