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千秋人物 > 帝王将相 > 杜牧究竟是个风流贵公子,还是荒凉半生的伤心客?

杜牧究竟是个风流贵公子,还是荒凉半生的伤心客?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4.71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说到杜牧,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杜牧,家中排行十三,身世显赫,文才出众,一生之中,有长达十年的时间流连于秦楼楚馆,放纵于烟花陌巷,把一身的家国情怀寄托在歌姬舞姬的身上,世人称他为“风流贵公子”。

杜牧一生写过很多诗,辉煌、落魄、失意、风流、痛苦......

若单是称他“风流贵公子”,恐怕杜牧第一个不同意,明明荒凉半生,只是一个伤心客罢了。

杜牧究竟是个风流贵公子,还是荒凉半生的伤心客?

1、出身名门,少年富贵

贞元十九年,长安城中心安仁坊的杜宅中,杜牧含着“金钥匙”出生,这个魏晋以来数百年的名门望族再添新丁。杜牧的爷爷杜佑,三朝宰相,受尽荣宠,其父也是在朝命官,可谓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受到这样的原生家庭滋养,杜牧少年时的生活极尽风光,名副其实的家里有矿族。

后来他说起自己的家世: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长安城中心是我家的院子,里面啥也没有,堆了万卷书。看到没,最高端的嘚瑟从来不直接炫耀万贯家财,这相当于是在说,我在帝都中心有一套房子,堆了满屋子的书。

杜牧从小就有经国治世的远大理想,“万卷书满堂”自然也是他最自豪的地方。

2、命途多舛,一朝衰颓。

杜牧赢在了起跑线上,却在青春期掉了队。

10岁那年,爷爷杜佑因病去世;15岁那年,父亲也撒手人寰;父亲没留下什么遗产,只有几十间屋子。杜牧与弟弟不得不变卖房产以维持生计,八年搬了十次家,依然生计不裕,家中奴婢尽散。

熟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果未曾风光富贵过,这样的日子其实并不难过。少不更事的年纪总是敏感而脆弱,杜牧亦是如此,他心酸如斯,不仅是家道中落、经济窘迫的变故,而是饱尝实践冷暖的无奈和心痛。

多年后回忆起这段青春时光,仍然语带惨然:

某幼孤贫,安仁旧第置于开元末,某有屋三十间而已。去元和末,酬偿息钱,为他人有,因此移去。八年中凡十徙其居,奴婢寒饿,衰老者死,少壮者当面逃去,不能呵制。止有一竖,恋恋悯叹,挈百卷书,随而养之。奔走困苦无所容,归死于延福私庙,支拄欹坏而处之。

杜牧究竟是个风流贵公子,还是荒凉半生的伤心客? 第2张

3、青年及第,风光一时。

世事沧桑,杜牧从未把理想抱负搁置一旁。

宝历年间,敬宗大兴宫室,沉溺声色,二十三岁的杜牧作《阿房宫赋》,借秦讽今,文辞优美,立意高远,尤其结尾更是振聋发聩,给晚唐的统治者敲响一记警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大和二年,洛阳城春寒料峭,礼部东墙外人头攒动,各地考生齐聚静候金榜张贴,金榜一贴,人潮蜂拥而至,杜牧费尽力气探进身子,那篇《阿房宫赋》金榜题名,二十出头的他,一举中第!

杜牧喜出望外,连忙写信告诉老友: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青年及第,一举成名,意气风发的杜牧头也不回的踏入仕途!

可仕途之路又怎会好走,杜牧空有论政谈兵之能、经纬之略,王佐之才却生不逢时,辗转几年,只是一个小文员,平日的工作就是跟着领导宴游,时不时写点发言稿啥的。

郁郁不得志,杜牧满腔抱负难以施展,先后写《罪言》、《原十六卫》、《战论》、《守论》等时论文章,篇篇见解深刻,切中要害,可是在那个江河日下的晚唐,又有谁能听到他的怒鸣?

何况,那时的朝廷,宦官专权、朋党纷争,杜牧的念念不忘终究是听不到一丝回响。青年及第如何,文韬惊世又如何,到头来却只是一场空,不过一时风光罢了。

4、风流多情,钟情风月

杜牧的风流是人尽皆知的,正是他及第那年,春风得意踌躇满志,被调到南昌做了沈传师的幕僚,杜牧看上了沈府的一个歌女,名叫张好好,气质动人、音律书画皆通,杜牧可是喜欢的要命!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龙沙看秋浪,明日游东湖。

眼看就是一段佳话,不料沈家的弟弟也看上了张好好,并且很快纳为小妾,杜牧有苦说不出,只能作罢。

杜牧重回洛阳,离开时又写诗一首:

孤灯残月伴闲愁, 几度凄然几度秋。哪得哀情酬旧约, 从今而后谢风流。

杜牧究竟是个风流贵公子,还是荒凉半生的伤心客? 第3张

而后,杜牧辗转回到扬州,做了牛僧孺的秘书,扬州的风月场所可是多如牛毛,风流才子杜牧自然也是不放过这个好地方!

杜牧流连于歌台舞榭,借酒浇愁,风流放纵,在离开扬州时,没有写诗抒发自己的喜悦,倒是忙着给一干歌姬舞女赠别: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赠别》

多情却总似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

他不光写自己,还替别人写,什么刘秀才、吴秀才和舞姬离别的场景,他都看在眼里写在诗里。

远风南浦万重波,未似生离别恨多。(《见刘秀才与池州妓别》)万里分飞两行泪,满江寒雨正萧骚。(《见吴秀才与池州妓别,因成绝句》)

在杜牧的眼里,与歌姬舞女之间的情谊同样是真情。

回到长安之后,又调到洛阳做监察,一日竟偶遇张好好,她已衰,他未老,张好好婚姻生活并不顺利,如今已沦落到街上卖酒,杜牧见此情景,各种情绪难以言表,于是题《张好好诗》一首相赠,如今成了杜牧流传下来唯一的书法真迹,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大唐的暮色里,他早已耗光了所有的政治热情,世人皆说杜牧风流多情薄幸于青楼,又可知是国家、是命运薄幸他在前。

5、潦倒江湖,半生荒凉。

此时的王朝早已千疮百孔,内乱不休,党争浊浪,四十多岁的杜牧,已然对朝廷失望,多次拒绝右迁,请求外放湖州刺史,连上三启,终于应允了他的要求。

杜牧深知自己已无力回天,便只能潦倒江湖,以酒为伴。

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此后的诗,酒多,梦多。

杜牧在临终前,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便搜罗自己一生诗作,大都付之一炬,并自撰墓志铭。

杜牧究竟是个风流贵公子,还是荒凉半生的伤心客? 第4张

他曾写过一首《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的一生,便如那秋天的小扇、孤单的宫女,不合时宜,寂寞,寥落,失意。

这年十一月,杜牧病卒于长安,时年五十岁。

本是晚唐的一抹光,却还未真正亮起,便黯然消逝,一代风流贵公子,无人知其辛酸苦。只知他走时,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