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千秋人物 > 帝王将相 > 曹操南征,带着十万百姓撤离的刘备是真性情还是假仁义

曹操南征,带着十万百姓撤离的刘备是真性情还是假仁义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3.71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曹操大军进逼,刘备带十万百姓撤离,是仁慈/虚伪?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人红是非多,刘备一个常规、合理的举动,竟然被后人解读为“慈爱”或“狡诈”。其实,这样的印象,主要归咎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过于戏剧化的场景描写。

《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中写道,曹操大军南下之际,刘备起先计划逃向襄阳,樊城百姓“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拼了命的要跟着刘皇叔南下,而不愿落入曹丞相的“魔掌”;此情此景,让刘备莫名感动又肝肠寸断,觉得自己连累了百姓,甚至作势要跳江自尽;

曹操南征,带着十万百姓撤离的刘备是真性情还是假仁义

其后,刘备进入襄阳城未遂、不得不奔向江陵时,场面更是感人:“玄德同行军民十余万,大小车数千辆,挑担背包者不计其数……拥着百姓,缓缓而行”。

当然了,从小说的戏剧化角度而言,上述描写可谓将刘备的致命吸引力、仁爱等等特质展示得淋漓尽致;而当后来曹操精骑将要追上,刘备却毫不迟疑地丢下百姓、甚至老婆孩子仓皇而逃时,确实有前后不一、言行相左之嫌,让人不得不怀疑他之前表态的虚伪性。

但如果我们跳出艺术作品的影响,从史实的角度看,刘备的上述举动就显得正常得多。

《三国志·先主传》中记载,对于曹操将要南征一事,荆州刘表的文武早就掌握了相关情报,并且成功说服了刚接班的刘琮投降。而对于这一情报,驻扎在樊城的刘备全然不知,直至曹操大军抵达宛城时才及恍然大悟,于是立即率领全部人马南撤:

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

当然了,刘备此行的首要目的,是避免夹在曹操与刘琮之间,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地;但按照先前他在中原长期辗转的套路来看,此行也绝非单纯为了逃命,而是寻找新的基地,为下一阶段的对抗奠定基础。因此,他的目的地很明确:江陵。

为什么是江陵?这一点曹操最清楚:

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

曹操南征,带着十万百姓撤离的刘备是真性情还是假仁义 第2张

江陵又名荆州城,就是如今的荆州市,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部,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古称“七省通衢”,地位十分重要;春秋战国时期,曾长期担任楚国都城,是南方最大最繁华的都会,也是楚国鼎盛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因此,若刘备成功南撤至江陵,等于是将对抗曹操的战线由汉江一线挪到长江沿岸,将使曹操兵不血刃占领荆州地区的计划落空;同时,依仗地利之便以及城内的雄厚物资,再加上东边孙权势力互为犄角,三国的局面也许会更早出现。

当然,要实现这一目的,除了地利、物资之外,刘备还需要最重要的一项资源:人口。对此他深有感触并早已经营许久。

在中原地区多年的流落,让刘备充分体会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因此当他来到人才济济的荆州地区时,首要的任务就是招揽人才。当初他在新野,已经出现了“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的局面,让刘表颇为不爽、处处提防;

如今刘表已死,小年轻刘琮成了荆州的主人;而向曹操投降,作为被征服者,身份、待遇毕竟比不上曹操的嫡系,两种因素叠加,更坚定了一些士人、百姓押宝在刘备身上的决心。

因此,当刘备沿着樊城→襄阳→江陵一线转移时,不断有人加入他的队伍,为了更加光明的前程而赌博:

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此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

曹操南征,带着十万百姓撤离的刘备是真性情还是假仁义 第3张

因此,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刘备与荆州人士的双向选择。刘备需要人力资源:“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荆州人追求更加适合自己的平台,无关仁慈、虚伪与否,只是乱世中各方的理性抉择而已。

只可惜,刘备的计划早已被曹操看穿。得知自己的老对手南下,曹操抛弃大军、丢下辎重,率领5000骑兵日夜追击,就是不愿意看到刘备占领江陵,成为自己将来的心腹大患

最终还是实力更强的曹操再胜一局,刘备在当阳长坂被追上,只得改变线路,往东与关羽、刘琦回合,最终逃到夏口。这造成了一个不太乐观的现实:刘、孙的战略空间,完全被挤压到东南,几乎被压缩了近1/2。

那么,刘备在长坂坡丢下的百姓们(其实不单纯是百姓)结局怎样?被杀了吗?也许不向小说中那么有画面感。根据《三国志·武帝纪》的说法,曹操占领江陵,将刘备赶到夏口后,“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将大量荆州士族、名士封为高官,施行“以荆治荆”的政策。毕竟时过境迁,曹操此时已经占据了天下大部;四处的征伐,也是打着替汉室讨平叛逆的旗号。此时他不仅仅是一个征服者,更是一位新秩序的建立者,类似于发家之初那样的屠城行为,对他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帝王将相
后宫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