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千秋人物 > 帝王将相 > 明知道天下大势却依然选择刘备,诸葛亮为何这么做?

明知道天下大势却依然选择刘备,诸葛亮为何这么做?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戏剧、小说当中,诸葛亮的智慧都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只不过史书上的他谋略出众、德才兼备,而后人心目当中的他却往往被神化,成为了一个“多智近妖”的完美角色。

毫无疑问,能够入选“武庙十哲”,且得到古今中外许多大人物高度评价的诸葛亮是当时顶尖的人物。早在隐居南阳之时,他便分析天下形势,想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方针。诸葛亮的这一战略为迷茫的刘备指引了发展方向,但也有很多人表示不解——既然诸葛亮那么聪明,想必一开始就知道刘备成功的概率极小。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还要选择出山辅佐,为蜀汉的发展鞠躬尽瘁呢?

明知道天下大势却依然选择刘备,诸葛亮为何这么做?

其实,诸葛亮之所以会选择效忠于刘备,一个重要的原因早就被他写在了自己的名作《出师表》当中。建兴五年(227),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兵北伐,大军出动之前,他上表后主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从诸葛亮满怀感情的陈述中,我们可以提取到许多有用的信息。众所周知,刘备与诸葛亮的初次会面并不顺利,最开始是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且提出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必须亲自拜访。于是,当时身为帝室之胄,名义上担任着左将军、豫州牧等要职,且被荆州牧刘表奉为上宾的刘备便在爱才之心的驱使下亲自前去拜访了当时只不过是个乡野村夫的诸葛亮。

刘备以如此尊贵显赫的身份去拜访还是无名小卒的诸葛亮,原本已经能够证明自己对人才的重视了。结果,他还没能直接与诸葛亮见面,而是“凡三往,乃见”。因为文言文中“三”也可以代指多次,所以我们没法知道刘备具体去了几次,只能知道他确实为了寻访诸葛亮耗费了大量精力,这进一步体现了他寻访贤才的决心。

不管诸葛亮是故意设下难题考验刘备,还是确实是不凑巧,刘备的诚心都毫无疑问将其深深打动。也正因如此,诸葛亮才会在出征之际回忆往昔,表达自己对刘备的尊敬和感激。《战国策》中曾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诸葛亮博览群书,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因此,即使明知辅佐蜀汉几乎只有失败这一条路,他仍然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而毅然做出了选择。

除了感激刘备对自己的信任和重用之外,诸葛亮其实也是在为汉室尽忠。在曹魏、蜀汉、东吴三国当中,曹魏是直接由曹丕逼汉献帝禅位而建立的,客观来说确实是汉朝的继承者。然而,蜀汉的建立者刘备是汉朝皇室的后裔,这在重视血缘的古代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筹码。

明知道天下大势却依然选择刘备,诸葛亮为何这么做? 第2张

站在如今的立场,我们可以说曹魏政权是在东汉基础上发展而来,且具有“合法”的禅让手续,说是正统王朝都并不为过。在《三国志》当中,出身蜀汉的陈寿称呼曹操为魏武帝,而称自己曾经的主公刘备、刘禅为先主、后主也能够反映这一点。不过,对于许多人而言,曹丕是篡夺汉朝基业,而刘备则是以汉室宗亲的身份立志于复兴炎汉。两相对比之下,显然刘备才是正统。

诚然,东汉末年已经有许多人开始无视汉朝的存在,一心只想着如何获得荣华富贵,如贸然称帝的袁术、挟持汉帝的董卓等等。不过,也有不少人仍然心系汉室,就连曹操帐下地位非凡的荀彧都极力劝阻曹操做出非人臣的举动,希望维系汉朝的统治。琅琊诸葛家世受汉禄,出身于此的诸葛亮自然也有着对汉室的忠心。

早在草庐中畅谈天下三分之计时,诸葛亮便指出了这一谋划的最终目标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后来东奔西走、南征北战的过程当中,他也始终拥护流着皇家血脉的刘备、刘禅,坚持自称为“汉”,并称呼曹魏为“贼”。另外,在首次北伐收服姜维后,他也激动地表示:“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综上所述,以诸葛亮的才智,自然知道蜀汉与曹魏对抗几乎等同于螳臂当车、蚍蜉撼树。不过,刘备对其有知遇之恩,且从血缘上讲是汉室正统,是忠于汉室者应当支持的对象。因此,他才会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将全副精力投入到建设蜀汉、复兴汉室的大业当中去。

帝王将相
后宫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