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千秋人物 > 帝王将相 > 王阳明: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

王阳明: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5.0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一天,学生陆澄问心学大师王阳明:“圣人能应变无穷,莫非事先研究谋划过。”

王阳明先生说:“圣人哪有精力顾及许多?圣人的心犹如明镜,正是由于这个明,使它感而必应,无物不照。过去所照物影已不复存在,未照的不可能预先具备。若如后人所说的那样,圣人对什么都事先研究过了,这与圣人的学说大相背离了。”

王阳明: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

“周公旦制礼作乐惠及天下,是圣人所能做到的,为什么尧舜不全部做了而非要等到周公呢?孔子修订六经教育万世,也是圣人所能做到的,为什么周公不先做了而非要等到孔子呢?可见,所谓圣人的光辉事业,乃是碰到特定的历史条件才有的。只怕镜子不明亮,不怕有物不能照。学者研究时事变化,与镜子照物的道理是相同的,但学者须有一个‘明’的功夫。对于学者来说,不怕不能穷究事物的变化,只怕己心不能明。”

《商君书•更法第一》中,秦孝公与大臣商讨变法时,商鞅针对甘龙、杜挚主张法古,反对变法的言论而阐发一番议论说:“上代人治理方法有异同,要后代人效法哪个?各代帝王的礼制也不一样,要后代人遵循哪个?伏羲、神农时代只教育不诛杀,黄帝、尧、舜时代只诛杀而不谴责。到了文王、武王时代,各自都是依据当时的形势而立法,根据实际需要去制定礼仪。……治理天下不是一种方法,有利于国家就不必仿效古人。”商鞅反对用死人去约束活人,强调应变和变革。圣人的应变建立在“察时、明德”上,这个“明”和“察”的工夫,正是“圣算”的工夫。

帝王将相
后宫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