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千秋人物 > 帝王将相 > 三国时期活得鸡犬不如的倒霉皇帝汉献帝

三国时期活得鸡犬不如的倒霉皇帝汉献帝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3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文摘自《三国大传》,作者:周殿富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悲惨身世

汉献帝之所以受人同情首先缘于他的身世。后人们有言宁为鸡犬也不愿意生于帝王之家,生于帝王之家是人生的一大不幸。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皇帝的位子只有一个,而无数的皇子皇孙中只有一个能侥幸攫得皇位,其余的大多被不断铲除。

三国时期活得鸡犬不如的倒霉皇帝汉献帝

网络配图

首先是正常即位也有兄弟相争。从争太子之位开始,在朝臣助纣为虐推波助澜下互相残杀。结果是胜者为王,败者死亡。其次是即位的皇子怕别的皇子搞政变,又是一次兄弟间的清除。再次是若遇到政变,首先要把王室子孙尽数诛除以绝后患。再其次就是当了皇帝的皇子要下令其他皇子都要到外地去居住,连回京看望父母的机会都很少,而且不许与外姓大臣往来,不许兄弟间往来,不许当辅政大臣……除了这无数的不许外,还要受地方官监视、欺辱。至少魏国是这样。就连物质生活条件都不如地方的县令。而东汉末年后宫争位互相毒杀胎儿幼子,就连你皇后生的儿子都不敢叫真名真姓送到乡间隐姓埋名才得以生存。汉献帝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得以侥幸幸存于人间的。所以汉灵帝后宫三千却只有两个宝贝儿子。汉献帝的母亲王美人就因为怀了他生了他,所以就被何皇后毒死。这还得重述灵帝宫内的阴毒之事。

灵帝的一生只有两个儿子,不是他不近后宫,而是后妃们为了争夺皇位继承权,因而互相嫉妒。谁一怀孕就成为受害的对象。不是阴谋用药让你堕胎,就是生下来也要早晚偷偷下毒弄死。汉灵帝怎么留下了两个儿子呢?留下来的长子刘辩是何皇后所生。何皇后当初不过是灵帝身边的一个侍女,因为长得身高7尺1寸(秦汉制一丈合今23米),人又漂亮,所以很受宠。生下小皇子后母以子贵,才被册封为贵人。正在此时宋皇后被宦官拨弄是非害死,后宫缺位,何贵人便又被立为皇后。这何皇后出身于南阳宛城的一个屠夫何喜家中,人长得漂亮,但心地却十分悍毒。不管怎么说为皇帝生了个儿子,母子便都成了宝贝。灵帝一见有了儿子又怕被别人害死,便把他偷偷送到一个姓史的喜好道术的人家养了起来。连姓名都不敢公开,只称做“史侯”。正由于宫中采取了这样的办法,所以才有了刘辩的安全成长。刘辩长到8岁时,宫中的王美人又怀了孕,何皇后不禁怒火中烧。一怕自己失宠,二怕再生皇子自己儿子的地位又多了一份威胁。所以,日日琢磨怎么把王美人的孩子搞掉。

这王美人本是官宦人家的淑女,名字叫王荣。是前五官中郎将王苞的孙女。这大家闺秀的淑女气质自然要比屠夫家的女儿胜过一筹。不但人夸颜色好,而且能书会算,政事人情处处可人,应对如流。所以尽管后宫三千,可是这王美人被征入宫后很快就得到了灵帝的宠幸,被册封为美人,不久又怀上了龙种。这王美人虽入宫不久,但早知宫中险恶,也知道何皇后的为人,所以怀孕后十分谨慎,并不想惹怒何皇后。于是每次去拜见何皇后,便用布把肚子缠得紧紧的,生怕何皇后看出她的身孕。等到胎儿大了,无法用布缠裹遮掩,这王美人一狠心便吃了堕胎药。可是该着这未出生的二皇子命大,王美人吃过几次药后只是腹痛如绞,却不见胎儿堕下。而且多次在夜间梦见自己背着一轮太阳前行。王美人自忖这孩子似乎命中该当皇帝,便不再用药,一切听天由命了。汉灵帝知道后自然也是格外多加防范保护,竟得无事发生。等到幼子降生果然是一个男孩。王美人心中既喜又忧。

再说何皇后一听又生了一个皇子,无名火起万丈,怎肯善罢甘休。但她最恨的却是王美人。这女人之间尤其是互相争权争位争宠的女人之间天生的深仇大恨般的嫉妒。这何皇后片刻不等只想立置王美人于死地。她马上派心腹伺机将剧毒投入王美人产后所服的汤药中。这王美人哪里得知?服药后马上一命呜呼。汉灵帝严令有司破案,他知道这是宫人所为。结果查出主使人正是何皇后。灵帝勃然大怒马上传令废去何皇后。何皇后见事不妙,马上花重金买通曹节、张让这帮秉政太监,为她在灵帝前求情,自己也哭哭啼啼使出浑身解数哀告求饶。灵帝无奈,悲戚戚为王美人做了两篇《伤心赋》把她厚葬了事。

虽然何皇后照旧当她的皇后,可是董太后却不放心了。忙把刘协要过来亲自扶养,生怕母亡后子又被宫中暗害。为了掩人耳目保证这个不幸的孤儿的生存安全,便隐去了真实姓名,而是对人说这个孩子是董家的子孙,让人们称他为“董侯”,因而宫中只知有“董侯”而不知有刘协这么一个皇子,因此刘协总算平安长大。到了9岁时父亲灵帝又去世,好在还有一个奶奶董太后,否则刘协就更惨了,只何皇后一个便早要了他的小命。太后毕竟是婆母,何皇后并不敢去太后宫中撒野为恶。

政治命运

政治命运:一个一生连做坏事的权力和机会都没有的皇帝 ——登基便被专政,先后历董卓、王允、李傕专政;先被强迁长安成为军阀争来夺去的“战利品”,后东归洛阳如丧家之犬衣食无着夙夜潜逃被一路追杀劫夺,天子尊严荡然无存

三国时期活得鸡犬不如的倒霉皇帝汉献帝 第2张

网络配图

汉献帝深受人们的同情,与他一生坎坷的政治命运有关。

汉灵帝一去世,何皇后与其兄大将军何进马上策立17岁的皇子刘辩为皇帝,封皇弟刘协为勃海王,不久又改封为陈留王。这些都不违祖制,都属正常。问题出在这少帝刘辩虽已17岁,可是升为太后的何皇后还是要效仿前朝故事,非要临朝听政,并与家兄大将军何进一家把持朝政。这又导致了宫乱,出现后党、宦党、朝臣的交相党争。宦官和朝臣多反对后党,何进尤受阉宦威胁,于是便招引外兵入朝干政。董卓乘机入朝专政,废了少帝刘辩为弘农王,后来又残忍地把他毒死,而立刘协为帝。这年刘协才不过9岁。

由于董卓专政,擅行废立,滥杀无辜、祸害后宫、凌辱王室;他带来的凉州羌胡兵又肆意践踏荼毒京师,无论官民皆深受其害,惹得天下汹汹,便有关东群雄讨董卓的大战发生。公元190年各路讨伐军会盟于洛阳附近的孟津,推袁绍为盟主,但无人敢先与董卓开战。于是董卓一面火烧洛阳200里,强行迁都把汉献帝送到长安;一面在洛阳迎战各路讨伐大军。尽管各路讨伐军兵众达十数万人,但乌合之众,大约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就被董卓粉碎。与其如此说还不如说是这些大小军阀们各自作鸟兽散。因为大概只有三路讨伐军与董卓交过战,其余十几路讨伐军根本就不战而走。一来怕董卓,二来各自保存实力而已。

最先开战的是曹操,独自一军只有几千人,在洛阳西部的荥阳与董卓部将徐荣血战一天,被打得大败几乎全军覆灭,身受箭伤的曹操乘夜逃走遇阻于河。亏得曹洪寻找到一条破船,才得以脱身。第二个开战的是洛阳北部的河内太守王匡的讨伐部队,但在河南平县附近小平津黄河渡口北岸被董卓派兵击破,全军覆灭。第三支队伍是从洛阳南部单独进攻的长沙太守孙坚,初战也被徐荣打败。逃到河南汝阳一带整顿残部充实军备,大破前来追剿的董卓所派的中郎将胡轸;之后又大破董卓的干儿子吕布,攻下了废都洛阳。董卓吓得跑回了长安,只留下部将们沿途布防。可是这时袁绍却派人袭击孙坚的后路。孙坚只能长叹而归。轰轰烈烈的讨伐运动就这样结束了。兴师动众,传檄之下,十几万大军打不过董卓,并没有把汉献帝解救出来,汉献帝仍在董卓手中。

公元192年,汉朝司徒王允收买了吕布,谋杀了董卓,全长安城都喝酒放鞭炮祝贺,酒店为之一空,就如我国上个世纪“四人帮”垮台一样。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对于汉献帝而言,却令他陷入了更大的灾难之中。

董卓死后,王允、吕布把持朝政,这是二人联合专政时期,汉献帝仍是傀儡。由于王允、吕布都是并州人,董卓留在洛阳的部将李傕、郭汜就把军中的数百名并州籍的男女尽数杀光。但屯驻在陕县的凉州兵牛辅一部内乱,牛辅被部下杀死,部众四散无归。李傕等人害怕生乱便派人到长安请求赦免。但王允无视董卓扔在洛阳的西凉兵众。这些羌胡兵被董卓的讨虏校尉贾诩说动: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舍死一搏,没准能夺取朝了政。西凉兵在李傕、郭汜的统率下向西杀奔长安为董卓报仇,部众聚啸达10余万人,到了长安城下,又与董卓另一部将樊稠所率领的凉州兵会合,声势大振,只用了10余天便攻破长安。吕布逃走,王允被杀,汉献帝又成了孤家寡人被丢在长安。李、郭二将把持朝政后,那个小小的校尉贾诩当上了尚书,真的把持了朝政,以朝廷名义开始号令天下了,而仍把汉献帝当成傀儡。这是李、郭、樊三人专政时期,以贾为谋主。但这贾诩自知李、郭两个西凉兵痞绝不足以成大事,便向献帝献殷勤。李、郭二将几次想谋害献帝,都被贾诩化解了。汉献帝对贾诩是感恩戴德不已。但后来他又投奔了张绣、曹操,成为曹魏的大臣。献帝在长安由三人专政达6年之久。

后来,果如贾诩所料,李傕、郭汜又打了起来。先是公元195年由马腾策动的益州刺史刘焉派儿子刘范与前益州刺史种劭,西凉新军阀韩遂马腾等起兵讨伐李傕专政。讨伐军在长安外五十余里的长平观与郭汜樊稠开战。讨伐军被打败,刘范、种劭战死。因樊稠与马腾是为乡党旧谊,二人又于战场上交谈旧事,所以李傕怀疑樊稠通敌,便把他杀掉。但樊稠与郭汜交好,郭汜便与李傕反目交兵。公元196年三月李傕胁迫汉献帝到自己的军营中,把汉献帝在长安的宫室又一把大火烧掉。四月,郭汜率兵攻来,混战一场。在乱军中汉献帝差点被乱箭所伤,史称“矢及御前”。在混战中李傕受伤,又胁逼汉献帝跟他从南营逃往北营。献帝不肯,但由李傕派人强迫随军逃往长安西部。六月,李、郭二人又被朝臣调解和好。七月献帝又启程返长安。八月,途中留驻于新丰的一个校舍中。10月,郭汜又派手下放火烧毁了校舍,劫持了汉献帝。杨定杨奉二将军与郭汜大战打败了郭汜。汉献帝乘乱在朝臣军兵的保护下连夜潜逃。中途又露宿于华阴县道旁。11月,李傕与郭汜合兵来追,在东涧地方打败献帝护卫军兵,朝臣与将官多有死难。汉献帝逃往陕州附近的曹阳涧,在涧边的农田中露营。早晨起来朝臣们在野地里与献帝见礼议事,军兵们围在四周笑,觉得很滑稽。并且不断地打闹嬉戏。汉家天子的尊严,王室的威风到此已荡然无存了。不知献帝此时心中是何滋味。幸得董承、杨奉两位将军请来白波军帅、匈奴左贤王率军来迎奉皇舆,大破李傕,献帝车驾才得前行。不久,李兵又重新追来,大败献帝的护卫军队,又杀死了不少的宫人与官员。献帝一队人马逃往陕县,夜渡河水,竟丢掉车驾,连宫人皇后在内一律全体步行逃命。终于摆脱了李傕的追兵。这些猖獗野蛮的部众后来终于在献帝迁许都后被剿灭。李傕的头颅被割下传到许都。献帝下令把他的头高悬在城门上。这也许就是献帝一生唯一作过的最为“残忍”的一件事了。

却说汉献帝逃到安邑县后,在安邑县窘迫得连皇帝的衣服都破旧得没有第二件可换,没有粮食只能用酸枣、栗子等充饥。因为一路逃跑,连车驾都扔了,哪还顾得上衣物粮食?只是逃命要紧。无奈何这安邑显然不是久居之地。挨到第二年六月又迁往闻喜县,七月才回到洛阳。但皇宫早已夷为平地,献帝只能寻到还能住人的灵帝时的中常侍赵忠的旧宅暂时住下来。八月南宫杨安殿修缮得差不多,才搬进宫殿,进行郊祀,大赦天下,拜谒太庙。到此时汉献帝先后经历了董卓专政、王允专政、李郭樊三人专政,在洛阳长安、河南陕西之间到处流迁,当了7年之久的“流浪皇帝”、“逃亡天子”、政治傀儡。虽然历尽艰难磨劫终又回到故都洛阳,但此时的洛阳已残破不堪,仍旧是缺乏生存的基本条件,衣食无着。史载:“是时,宫室烧尽,百官披荆棘,依墙壁间。”

三国时期活得鸡犬不如的倒霉皇帝汉献帝 第3张

网络配图

  各州郡各拥强兵,割地自据,根本不再向中央交税上贡,因而朝中“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或为兵士所杀。”汉献帝目睹此情此景,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皇帝做到了这份儿上,真不如找根麻绳勒死算了。不过这汉献帝自有忍耐力,一忍就忍了三十余年。其实他不忍又有什么办法?一个一穷二白的牌位,也只能听天由命了。天子吗,本来是由天来管的,别人不管他似也理当。不过,献帝的命还没坏到那种程度,终竟有人来管他了。因为别的牌位早都当火烧了,可“皇帝”这块招牌至少在这天下失政,鹿死谁手还远不见分晓之际,还有相当可资利用的政治剩余价值。

 政治孤岛上的寄生者

政治孤岛上的寄生者:穷乌投怀遭遇曹操专政又成了二十余年的政治木主;两次除曹计划泄败两皇后皇子被杀;曹操献三女入宫与献帝成了翁婿;曹丕废汉献帝成了山阳公;可怜人必有可恨处与不能不反思的一个政治学概念:什么是权力——制人而不受制于人——给予与剥夺——拥戴者:权力的大前提

汉献帝自东归洛阳后,虽穷迫不堪,但天下军阀还真有人惦记他,袁绍的谋士与曹操的谋士都想到了东周战国时代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攻略。而且袁绍谋士比曹操谋士想的还早,只可惜袁绍怕皇权限制了他的霸权,而不敢迎献帝;而曹操想的是利用皇权来扩张自己的霸权,实现自己事实上的皇权。所以曹操后来居上,于公元196年奉迎献帝于许昌,改许昌为许都。

汉献帝让人同情还在于他不甘于当傀儡,但又没有得力朝臣相助,相助的都无济于事反惹宫祸。

自曹操于洛阳迎献帝去许都直到曹操去世这二十几年间,汉献帝基本处于被软禁状态。但汉献帝刚到许都时已16岁,并不甘于自己当傀儡被软禁一生的命运,更看不惯曹操那副倨傲的样子,也不甘于皇权的失落。因而曾经多次策划过谋杀曹操夺回皇权的计划。史载一次是在献帝到许都的第二年,也就是他18岁那年。汉献帝用血写成诏书藏在衣带里,以赏赐名义密召国舅董承入宫,希望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等人诛除曹操。这董承很想奉旨除掉曹操,但谈何容易?商量来商量去,终于走漏了消息,董承与参与者等人均被曹操杀害。汉献帝也遭罪了。董承的妹妹董贵妃正怀有身孕,曹操非要杀掉不可,献帝怎么求情,但还是被杀掉了。还有一次是献帝的伏皇后策划的。伏皇后名伏寿,父亲伏完是汉灵帝的女儿阳安公主的驸马;八代祖上伏谌曾任汉家大司徒,为世袭不其侯。伏完为桓帝时的侍中。汉献帝西迁长安,伏寿才进入宫中册封为贵人。后立为皇后。伏完被任命为执金吾。

这伏皇后大抵女人心细。在长安董卓死后,其部将李傕劫持了汉献帝。后来在大臣们的策划下,乘夜间逃出长安,被李傕一路追杀,献帝身边人马被打败,在陕县弃车渡河而走,所以宫人大臣都步行。不久,李傕等率兵追来。可是伏皇后手中还抱着好几匹织布,生怕不知流落何处衣食不给,以防窘困。但车骑将军董承一见大怒,命手下孙徽以刀相逼,要她把布扔掉。她仍不肯,便把她的一个侍者杀掉,血迸了她一身,才吓得把布放开。后来终于摆脱了李傕的追兵,由陕西辗转逃到了河南的安邑。在那里真是让伏后料到了。皇帝衣服破旧没有换的。没粮吃,只靠大枣栗子一类东西充饥。后来又跑回洛阳,照旧衣食无着,随行大臣得挖野菜充饥竟有饿死于途的。后来直到曹操迎往许都,才算安定下来。这时,献帝封伏完为辅国将军,给予三公的礼遇。但伏完却因为曹操专政,又自觉因亲而任,所以辞去此官,而去任中散大夫、屯骑校尉一类较低的职位。这伏完十余年后去世时却惹出了大麻烦。人们在清理遗物时发现一封信。这封信非同小可,乃是伏皇后前几年写给伏完的,希望伏完能够诛除曹操。因为伏皇后亲眼目睹了曹操强行杀害董贵人的惨状,很怕自己也同样下场,因此请父亲除掉曹操。想不到的是伏完既无此胆又无此能,远不如那位国舅董承。但偏偏他又不把此等超级绝密的信件烧掉,反而保存起来,结果让曹操知道了。曹操大怒,代献帝起草了一道废掉皇后的诏令,逼献帝废后。并派心腹御使大夫郗虑,尚书令华歆两人,持令率兵入宫宣诏废后捉人囚禁。伏皇后吓得藏到宫中的间壁墙内,可是身为尚书令的华歆竟然亲手去把伏皇后拉扯出来,牵往宫外。当时献帝正在外殿与郗虑对坐。伏皇后披头散发连鞋都被拖掉了,光着脚从献帝身边走过,哭着对汉献帝说:“你就不能救我一命吗?”可是汉献帝却说:“我自己都不知道命丧何时。”想来路人有难亦当援手相救,更何况是自己的妻子?献帝又无力地对郗虑说道:“郗公,天下还有这样干的吗?”也许献帝还存有一线希望,毕竟他是皇帝,可是郗虑根本不理他。伏皇后终于被禁闭在冷宫,四面门窗都封闭上,活活被闷饿而死。曹操又派人下毒把伏皇后所生的两个皇子毒死以绝后患。伏皇后的兄弟、族人被诛杀者一百余人。因皇后的母亲是桓帝的公主,因而共有19人与这位老公主被流放到长城脚下的涿郡了事。这是公元214年的事。

公元215年,献帝立曹操的二女儿曹节为皇后。此前曹操已将自己的三个女儿长女曹宪,次女曹节,三女曹华都送给献帝,一同拜为贵人。伏皇后被杀后,献帝便立曹节为皇后,这也是曹操所巴望的。一来名位所至,二来更觉自己安全,三来更可名正言顺行事。为此竟不惜牺牲自己的亲骨肉,这就是政治的兽性所在。可是,曹节虽然为曹女,但嫁夫随夫,很不愿意曹氏篡权,否则,她也会同时失去后位。所以后来在曹丕几次逼宫追索皇印时,死活不给。但曹节是曹丕的亲妹妹,使者也不敢怎样。最后一次,曹节把使节叫进来,痛斥了一顿曹丕,把皇印摔到了地下,摔掉了一角。曹节摔印后大哭着喊道:老天不会保佑你长久的。显然是在骂曹丕。因这话太重了,所以宫中在场的人都低下了头,不敢仰视。这曹节只当了7年皇后便被降为了山阳公夫人,随汉献帝去山阳了。41年后死于山阳浊鹿城中。曹氏宗族以汉制仪礼与早已亡故的刘协合葬。这曹节竟是汉家王室的最后一个皇后。

想来,这汉献帝一生虽然很是可怜但自有可恨之处。不管傀儡还是牌位,毕竟还有个牌有个位在,毕竟还有天子之名,但连自己的妻子儿女都不能保,实有失男子的汉气,帝王之威则不消说了。如果是暗杀,也是谁也没办法的事。可是当着面就被人把自己的妻子拉走杀掉,不还有舍死一搏吗?就是平民百姓也绝不忍此之辱。人越是软弱就越被人瞧不起,就越受欺凌。汉献帝气不过时曾怒斥过曹操一次:“你若能辅佐我,就对我好点。否则你就废掉我,算你开恩了。”曹操不也吓得汗流浃背从此就不敢入宫了吗?汉献帝也有可悯处。从小就看惯了宫内的倾轧。且董卓专政时代亲眼目睹了皇帝的被废来立去,王宫妃女皇后公主的被杀头、被糟蹋,早已麻木了,吓怕了,司空见惯了。总归也是一个孬种。

后来在曹魏政权内部也有多次反叛阴谋,但多为自发地为汉献帝更是为了汉家这块招牌鸣不平,对曹操的行为实在看不下去,正所谓人心向汉,这也是曹操始终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不称帝的一个原因。但只可惜汉献帝只手已难以翻天了。

汉献帝除了想除掉曹操外,还想用分权的办法来解除曹操的威胁。见诸史载的至少他曾先后两次想援引旧皇族来帮助自己。一次是刘备与曹操在徐州擒杀吕布后曹操带刘备回许都,引荐刘备参见献帝。献帝当场认下了这个皇叔。本想留在朝中作为自己的臂助,可是这个十分忠于自己皇族的刘皇叔面对曹操的猜忌感到有危险时,自己先脚底板抹油溜了。真真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更何况刘备本是英雄,英雄就得以识时务为俊杰吗,拿鸡蛋往石头上碰不是傻瓜吗?还有一次是献帝想调时任幽州牧的皇族刘虞来京城任太尉,掌管全国兵权。但由于途中战乱阻隔,诏令竟不得送达。不久,刘虞又去世了。在讨董卓时,袁绍曾想拥立刘虞为皇帝,在政治上与董卓挟献帝以对垒,但曹操坚决反对:“你袁绍可向刘虞称臣,我自西向尊奉献帝。”而刘虞自己也死活不干。刘虞本身虽为远支皇族,但既无野心也没什么本事。这也正是献帝悲哀之处。无论宗室、国戚、皇族、方镇均无可用之人。其实,不管世道如何纷乱如麻,政治腐败如何透顶,以天下之大岂可无一二可用之人?但时耶、势耶?凤凰毛落不如鸡。你再贵为天子,但已不能决定任何人的命运,反而自己的命运却捏在别人手里,哪里还有向心力了呢?尽管人心向汉,不过是一种情感怀旧恋故而已,已无人再肯为这个失势的皇帝卖命了。各路英雄豪杰宁肯投奔军阀也不再到这帝王危主身边来了。更何况曹操羽翼已成,朝中旧臣有许多忠于汉室的多无大能为,被董卓、王允、李傕、曹操四次清除如割韭菜般除净了。尤其到了曹操专政时代,连皇帝周围的侍者、信使、宿卫都是曹操的人,东汉王朝的政治基础、政治权力机构早都被汉家自立的牧守制与董卓曹操等专政者一点点摧毁净尽了。且曹操绝不会允许任何人染指朝政,朝臣中有敢直接向献帝“汇报工作”的,马上当场杀掉,曹操专政到如此地步,这才叫专政。曹操时代唯一能让献帝宽慰的是荀彧。尽管荀彧也是曹操用来控制献帝的最主要机密心腹,但荀彧是既为曹操出主意献计策,平定铲除各路军阀,同时也对汉献帝十分尊重,尽行臣下之礼,真的把自己当汉臣,把献帝当汉帝。所以,当曹操要称魏公时,荀彧并不赞成。看来曹操是很忌惮荀彧的,他一反对,曹操就不敢称公。但他的政治欲望驱使他谁挡道就搬掉谁。尽管荀彧为他立过许多大功,为他看家守城,保证前线供给、后方安全,为他出谋划策。他也称荀彧等于是他的张良,可最终还是把他逼死了。荀彧死后,曹操就顺利地称魏公了。但汉献帝为荀彧的死去着实地好大悲伤,从此,再也没有人把他真正当汉家皇帝来礼遇了。

什么是权力?权力不是一个职位,职位不过是一个房架子。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这房架子越大便越空空如也,便越显得贫寒破陋。小窝棚破点还有人住,老大的破房架子既不遮风又不挡雨,谁去住?说不定哪天倒了把自己砸死,所以自古有言智者不立危墙之下。“权”的本意是指秤砣,秤杆称“衡”。秤砣得有分量才能压住秤杆,否则什么用也没有,废铁一块。所以,“权”和“力”是分不开的。没有力的就称不得权。汉献帝本身什么都没有,只有捏在别人手心里的一条命,不过是一个政治上的行尸而已。自己连饭吃连衣穿都解决不了,还算是皇帝吗?还有什么权力可行使的呢?权力可以用以剥夺,但当你不能给予的时候,你肯定就会失去剥夺的权力。只有人们感受到你有生杀予夺的能力时,你的权力才有效,才有向心力。权也是要由一种势来为辅佐的。人们讲人多势众,人多了也就有势了,光棍一个有什么势?没有势谁听你的?没有人听你的,政令不行,号令不出,你还有什么权?所以,拥戴者是权力的一个大前提,汉献帝身边哪有拥戴他的人?当土匪头也得有四梁八柱才好使。只要你有人拥戴,有人才支撑,自己又有能力、有实力、有财力,就是没职也有权,至少有一言九鼎的话语权,这就是权力。老百姓为什么说皇帝是“金口玉牙,说啥是啥”?因为他有权力,皇帝的牙也不过是一小块骨头,同样不比平民高贵,皇帝的嘴也和平民一样喘气、打饱嗝儿,甚至还会臭气熏天的,但他的牙和口贵如金玉还不是因为他有权吗?因为他拥有无数的金玉珠宝吗?因为有三公九卿、文武百官、地方官吏为他的指挥臂使,听他的,人多势众。而且他又有钱粮又有兵马,所以他“说啥是啥”。汉献帝正因为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一个皇帝牌位了,这就没有用了。所以,评价汉献帝连一个平民的标准都不能高过去,平民还有人身自由,他有吗?这也正是他的又一个可怜可悲之处。

人们之所以不恨他,还同情他。也还因为他本性不坏,一生既没什么荒唐之举,更没有为恶之处,而是拥有一种仁怀慈悲心肠。

 无须忌讳的“宿命”与“因果报应”

无须忌讳的“宿命”与“因果报应”;汉献帝尚存亲情、人情、体下之情,所以有人同情;时耶、势耶、境耶——这就是命运

在科学昌明时代没人会相信迷信的宿命说。凡事都有因果,但未必都有现世报应,老百姓叫“现世报”。但我们又无须忌讳“因果”与“宿命”。万物都有联系,万事绝非孤立,这是科学的哲学观。老百姓讲积德,说“爷爷奶奶积儿孙”,而不是现世现报,这些说法都是有一点科学成分的。

三国时期活得鸡犬不如的倒霉皇帝汉献帝 第4张

网络配图

真正的“宿命”,就是先天注定不可更改的。比如献帝出生在皇室、出生在失政亡国之际,这就是他的不可更改的宿命。汉高祖、汉光武这两个开国、复兴人物他们可以草创民间,从头干起,因为他们有自由。可是哪有一个生为皇室人物而去发动起义的?献帝的老子已把天下肢解了,谁也没办法,这就是他的宿命,他改变不了,不管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他的出生。再一个宿命就是他的素质绝非是天下雄主的素质,至多不过是一个治世中主,而他那种性格生于乱世只能为鱼肉,而不能成为刀俎。所以西方人说性格即命运。人有后天不可更改的先天禀赋我们不能不承认,懦夫可以偶尔露峥嵘,但终于成不了气候,这也是宿命。因果更不消说了,这是无须否认的,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善有恶报,恶得善终的也有偶然,但总体上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现世现报的有,隔世而报的也有。总归是种瓜不可能得豆,播跳蚤怎么也生不下龙子。汉献帝就是既占了宿命也占了因果,这些都是他父祖给他的先在给定,他改变不了。但他本人的些微好处不也赢得了人们的同情吗?

汉献帝虽为亡国之君,但无论史家还是读者,很少有憎恨他的,至多是恨其不争,恨其懦弱,但他又能怎样呢?人们不恨他还在于他并没什么作恶处,而且心地十分宽厚。也正由于他宽厚能容忍于非常不该忍之忍,所以他也注定成不了什么大业。但若生于治世,即使不为英主,至少可为中主,不至于成为亡国之君和昏君。

据史载,他立为皇帝后,便马上派人寻找自己母亲王美人的哥哥。把母兄王斌并妻子一道迎入长安,赐给房屋田地,使其有生存之倚,并拜为奉车都尉。追尊母亲为怀灵皇后,重新安葬以皇后礼。之后又升迁王斌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赐租赋500户,得以善终。病故后追赠前将军,并以其子王端袭父爵位。这也是一种孝行。他的哥哥弘农王死后,王嫂唐姬流于民间,献帝知道她受叛将李傕所逼后,也派人迎入王宫,封为弘农王妃,奉养于宫。献帝不但有亲情,也很有怜悯之情。他见随自己奔波的朝臣中有贫困的,都尽可能地周济一下,“赐百官尤贫者金、帛各有差。”在他即位后恢复了科考制度。有一次试考的学子有四十余人。考后主管部门把考生分为三等,一等的赐位郎中,参议朝政;二等的赐位太子舍人,服侍于王子;三等的落考回乡。汉献帝听说落榜人中有60多岁的白发老翁,顿时大发慈悲之心,刷下一道圣旨说:

孔子叹“学之不讲”,不讲则所识日忘。今耆儒年逾六十,去离本土,营求粮资,不得专业。结童入学,白首空归,长委农野,永绝荣望,朕甚愍焉,其依科罢者,听为太子舍人。

献帝这道诏书的主要意思是:如今有的老考生年龄都超过60岁了。他们一边准备考试,一边还需要求借钱粮以为入京会考之资,因而不能专心备考。所以他们考的不太好情有可原。想来这些人从儿童时起就入学堂学习,直到头发白了,仍不得功名,空手而归。一想到他们再也没有机会了,他们将在农村乡野一生,对前途绝望,我的心中就很同情可怜他们。这样吧,这次考试中下榜落第之人,都一律视为太子舍人,留用京师。献帝此举似乎不太中规中矩,但亦见其富有同情心的一面。那么也许有人会说他怎么不念天下苍生呢?那么多老百姓不都在乡野之中饥寒交迫吗?这话很有道理。古人云:忧海水少,不可以泪益之。帝王之道不在小恩小惠,而在抓根本、重农商使天下富庶,百姓自然安居乐业,否则救一饥救不百饱。但汉献帝哪里是一个皇帝?他不过是一个被挟持一生的政治囚徒而已。但他确实做过“救一饥”的事。

公元195年,京城周围大旱,自四月至七月正是农事旺季却一百多天没下过雨。谷价飞涨,“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这是正史所载。京城四周的饥民涌入城中讨饭,到处是饿殍横尸。汉献帝知道后马上命令有关部门开仓救命,并派侍御使侯汶主持为饥民煮粥布施,能救一人是一人。可是献帝发现死人并不减少,便怀疑侯汶等一干组织救济的官员舞弊,于是在御座前亲自命人做粥,来计算一斗米可煮多少粥,可救多少人。知道其中肯定有问题后,便派侍中刘其去责问有关部门。这一下负责此事的衙门人员都来到献帝前谢罪,汇报说已将侯汶逮捕一一核实,确实有弊。可是这汉献帝又发了慈悲心肠,说:“放了他吧,我不忍心让他为此入狱。可以打他五十棍作为惩罚。”从此以后,没人敢再作弊,把官仓中取出的粮食全部如实地救济灾民了,因而救下了许多人命。

就是这样一个囚徒皇帝,他还能做什么呢?至少他还存有常人的同情心、怜悯心、善恶心,而且从不虚张声势,得理不饶人。好人未必做得好皇帝,但以汉献帝之本质,如果真能坐临天下,至少不会荼毒天下苍生。这也许正是连史官都为他鸣冤叫屈之处。

在他没有理政能力时被立为帝;在他想要理政时,他已被剥夺了理政的权力。其实即使给了他权力,这天下之乱他也未必拨得过来;那些百年积弊他也未必能反得了正。所以史官说他生不逢时,且又生不逢人。这就是命运。

汉献帝生有四男两女。两女在曹丕即位后广征宫女时,将献帝二女征入宫中为嫔妃。长子立为太子后早亡,伏后所生二子为曹操毒死。后来又立长孙刘康为太子。还有后人刘瑾、刘秋等人到了晋朝仍保有封号,直到两晋末年的“永嘉之乱”,献帝的子孙后代基本都死于战乱之中,献帝子孙们的封号也从此取消了。观汉献帝一生不能不说史官对他的评价和为他辩护不是没有道理的。“天厌汉德久矣,山阳其何诛焉!”“献生不辰,身播回屯。终我四百,永作虞宾。”其词何其伤悯,如闻史人叹息。列宁曾经讲过大约这样一段话: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被迫成为领袖人物的人注定了只能是悲剧人物。汉献帝正是这样的一个悲剧人物。

帝王将相
后宫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