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千秋人物 > 帝王将相 > 刘邦论功行赏时萧何位列第一 刘邦对他的态度为何不如张良

刘邦论功行赏时萧何位列第一 刘邦对他的态度为何不如张良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3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还不知道:刘邦和张良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功列第一的萧何,为何刘邦对他的态度远不如张良?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

刘邦论功行赏时萧何位列第一 刘邦对他的态度为何不如张良

“於是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上面是从《史记·萧相国世家》中节选的句子,说明汉初论功行赏,汉高祖刘邦如何力排众议,将萧何位次列为第一,不但封候,而且给了最多的食邑,可以带剑上殿,不用快走,故而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对萧何的赏识和恩宠远远高过其余的文臣武将,至于同列“汉初三杰”的张良,都颇有不如。然而,实际上,刘邦内心对萧何始终保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以至于最后竟然“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直接抓起来,还带上了刑具!

而留候张良呢,则截然相反,刘邦除了对他言听计从之外,信之不疑,日常相处之时,几乎是无话不谈,完全是一位平等相待的朋友一样。下面举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事例1:韩信乘刘邦势危之时要求封为齐王,刘邦大怒,张良站在旁边直接踩脚、耳语,转瞬之间就让他改变了态度,虽然事急从权,但两人之间的亲密可见一斑。

事例2:刘邦分封引起不满之时,张良与刘邦之间的对话。

刘邦论功行赏时萧何位列第一 刘邦对他的态度为何不如张良 第2张

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首先,刘邦显然是跟张良在边走边聊的闲逛,偶然(当然是张良刻意引导的结果)看到武将们的聚会,君臣之间,是很难看到这种景象的。其次,看到武将们聚在一起,刘邦随口一问,张良则是用半开玩笑的架势在回答,闲庭信步,没有表现出任何惶恐和拘谨。最后,等到把话题引到武将的不满之上,面对刘邦“怎么办”的询问,张良直接给出解决方案,没有避讳早有预谋的嫌疑。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刘邦对萧何与张良迥然不同的态度,显露出的是骨子里对萧何的不屑和对张良的敬重,原因说复杂也不复杂,主要是两人在刘邦心目中塑造的个人形象有天渊之别:萧何自私自利,为了保全个人可以毫不犹豫的牺牲他人,“成也萧何败萧何”便是最明显的例证;张良则是光明磊落,睿智雅儒,是个带有高贵典雅的贵族气质的谦谦君子,属于刘邦潜意识中仰慕的形象。

萧何原本是个小吏,既没有雄才大略,也没有过人的抱负与雄心,因人成事,完全是因为遇到了刘邦,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而在刘邦尚未发迹之时,萧何的位置比刘邦高,居高临下的来看,当时并不认可刘邦的能力,评价是:“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刘邦论功行赏时萧何位列第一 刘邦对他的态度为何不如张良 第3张

张良则完全不同,出身韩国的贵族世家,年少时热血豪胆,游侠天下,结交豪杰,敢于刺杀秦始皇。投靠刘邦之后,屡屡进献奇谋,很快成为刘邦军事集团的核心智囊,而每当遇到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张良总是看得最远最深,从而给出最正确的建议。难能可贵的是,刘邦总是能及时的领悟张良的策略,做出正确的抉择,君臣之间配合的极为默契,自然会惺惺相惜,故而才会给出流传千古的评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功成名就之后,萧何贪恋权势地位,在丞相位子上竟然直接干到死。

张良则是“不汲汲于富贵”,主动退让,在群臣争功的情况下,明确表示“不敢当三万户”,随后便长期称病杜门不出,来个急流勇退,既有明哲保身之意,也是其恬淡明净的生活态度的表现。

出身决定命运,不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