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千秋人物 > 近代名人 > 廖政国打仗时把一半干部调走反而会打胜仗?原因是什么

廖政国打仗时把一半干部调走反而会打胜仗?原因是什么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3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廖政国少将,是解放军王牌第20军有名的一员战将,是从普通战士在战斗中一级一级历练成为军长的将才。

廖政国带兵打仗,与别的人不一样,很有一套办法。

他当师长的时候,凡要打大仗,就要把全师的营连干部调走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让他们或去办教导队,或到机关分配临时工作,甚至干脆去搞后勤。每次打大仗都是如此。开始的时候,不少人有意见,说:“怎么搞的?要打大仗了,最需要干部,他反而把干部都调走了!”

可是,一场大仗打下来,都是响当当的胜仗。

结果,开始大家都接受不了,怕干部骨干抽走了,影响战斗力,慢慢地体会到了“好处”,于是自觉地听从师长的指挥。若是要开仗了,干部们还没调走,有人就会催促说:“师长怎么还不调干部呀?是不是这仗不打了?”

廖政国打仗时把一半干部调走反而会打胜仗?原因是什么

廖政国把干部调走为何反而能把仗打赢呢?

原来,这是廖政国保持部队持续指挥力的一个方法。

廖政国把干部调上来后,战斗打响了,他密切关注着战场的情况。若是部队伤亡不大,仗打得顺利,他就下令抽调到教导队的干部们组织学习,提高政治觉悟;若是部队干部伤亡大,他马上下令将抽调上来的干部快速补充到部队。

战后,他又把那些打仗表现好的战士、班排干部调到师团教导队。

他为什么这么“折腾”?他自有自己的道理:在战斗中,不管打多大的战役,不管伤亡多大,可以使在战斗中不会因干部伤亡而中断指挥,这样部队就打不垮。而在战后,不管已有多大的伤亡,部队只要稍微一补充,因为干部得到了有效保存,就能马上恢复战斗力,下一次开战,部队就还是那么锐不可当。

廖政国的这个方法,又有一石二鸟之效,一是保持了部队的连续作战能力,二还使得干部的指挥能力得到了提高。譬如说,他把一些打仗好的干部临时调到师、团机关工作,让他们跟着指挥所走,且随时去侦察情况,传达命令,或者临时下去代理指挥,便使得他们居高临下,有机会观察部队作战情况,当旁观者。旁观者清。他们一起议论,哪个营连打得好,哪个连火力配合好,哪个突破口选对了,哪个部队伤亡不应该,就可以反思自己的作战指挥,好处很大,提高很快。

廖政国打仗时把一半干部调走反而会打胜仗?原因是什么 第2张

廖政国还有一手,就是爱截留团、营的归队伤病员,并且他们或留在师特务营,或留在团教导队,或分散在机关,除了让他们“战地实习”之外,还有一个好处:开战后,他一旦遇到兵力不足时,就及时下令勤杂人员出战。而这些由伤病员当骨干的勤杂兵,一补充到第一线,即时又变成了响当当的战斗力。

在廖政国手下,有一个第3团2营。它的三个连就是由三个团的伤病员组成的,各团组成一个连,结果,这个营很有战斗力,在全师都是最会打仗和拼杀的王牌营。

廖政国的这些战法,对手下的干部影响很大。对此,他的手下们说:

廖政国打仗时把一半干部调走反而会打胜仗?原因是什么 第3张

“任何兵书上都没有把一支没有经过战争的部队锤炼成劲旅的法宝传授给后人,但是,廖军长把一本没字的‘天书’教给了我们。”

帝王将相
后宫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