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间百态 > 历史剧 > 《山海情》有哪些看点?角色鲜活代入感强

《山海情》有哪些看点?角色鲜活代入感强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最近明明只是在追剧,却感觉在种菇。

追《山海情》8-16集的种菇事业线,本精神村(cong)民,似乎真住在金滩村,看见得宝种菇挣钱倍觉欣慰,看见大家的菇烂在棚中卖不掉一同着急,看见众人送别凌教授更是生出万千敬意和不舍。

真的,我现在可能对双孢菇都有感情了!

你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每个幼童都学过。

但在漫长的成长过程里,这份朴素的道理,往往被种种功利的看似捷径的说辞遮蔽;

或者,仅仅因为这道理无处不在、太过寻常,反而让我们忘了这是根本。

《山海情》种菇事业线,洗净铅华、返璞归真,捧给你看重要又朴素的、劳动的收获和幸福。

《山海情》有哪些看点?角色鲜活代入感强

一,朴素的财富观,幸福的劳动观。

吊庄的双孢菇,对于观众来说重点不在菇,而在于种菇、卖菇的九九八十一难,具体可感的难处。

个体层面,剧作主以得宝的种菇故事为轴心,通过他的辛劳和喜悦让观众共情;

群体层面,剧作抓了得宝、大有叔、水花等不同类型的例子,聚焦集体种菇滞销之后的九转十八弯。

每一步都太难了。

陈金山想推动种菇项目,凌教授不同意。

凌教授好不容易同意,但村民们一听盖棚还要花钱,不乐意。

得宝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又臭又闷又苦又被人嘲笑,不容易。

臭,闷,苦,每一层难处都有具体的段落和诸多细节来扎实表现,凌教授洗头水都成了墨水、得宝拌料分分钟呕吐;

看似是常规表现手法,但高密度有机混溶在整体里,效果很扎实。

从前因来溯源,得宝投进去建棚的钱,是他在外打工拿命换来的,字面意义上的拿命换的血汗钱。

从后效来展望,得宝种菇成功与否,是真正的“全村的希望”。

从个人价值实现和情感走向上说,得宝是否能实现自我价值、是否能和麦苗一同步入幸福的未来,都和这一棚菇关联紧密。

在此前的剧情中,我们一路看着得宝青春期的小别扭、离家后的大心酸,看着少年流落异乡漂泊卖命、寻亲未果饱受苦楚,终于风尘仆仆瘦骨嶙峋归来,满身风霜、帽子也遮不住伤痕,终于和家人骨肉团圆。

老父亲马喊水眼中无尽心疼,但依旧嘴硬、用责骂来表达浓浓的牵挂“个不省心的东西,怎么没死在外面”。

让人唏嘘,有扎实的共情基础。

《山海情》有哪些看点?角色鲜活代入感强 第2张

终于!终于看见得宝种出了菇,挣到了钱!

太高兴了!

镜头里,温柔夕阳的暖色调光线,跳跃在他的笑脸上,满满洋溢着幸福感。

挣钱这件事在各路影视剧中时常跑偏成拜金,要么是急功近利的诡异成功学,要么是编剧金手指开挂的三毛钱浮夸幻想,但《山海情》里得宝和村民们挣到的钱,让人觉得那样扎实、那样幸福。

《山海情》最让人感动的地方,在于拍出了财富里劳动的尊严感。

挣了钱的得宝撩开衣服给哥哥看包:你看我是用什么把这个包装满的?

都是卖菇挣来的收入,满满铺满一张桌子。

零零整整,大大小小,堆的全是幸福感。

首先,家人的温情渗透。

这个包不是“小暴发户”得宝新买的,而是母亲做的旧物。

哥哥考学那年,妈妈给哥哥做的,“你又不用我就拿来咧”,节俭朴素又温暖。

于私,这是幼弟对长兄的回馈:从此以后我不想再让你操心担忧,我希望,成为你的左膀右臂、你的骄傲;

于公,这是金滩村第一个种菇的人的成果,是种给全村的星星之火。

于公于私都好动人。

其次,劳动的尊严感。

辛辛苦苦学习种菇、努力脱贫,种出来的幸福和财富,特别心安理得、特别有成就感。

第十六集里,凌教授带着学生和会计,一同给村民们发钱。

诸多公司的薪水是对他人保密的,同事挣多少钱你未必清楚,不会当众一一念出;但金滩村这里大声宣读名字和数字,如同表彰大会。

要什么现场会?这才是真正的现场会。

“提钱多俗”这句话流行很久了,但《山海情》还原了“钱”劳动脱贫、发家致富的朴素的幸福感。

二,直接经验之外、体验记忆之内。

村民种菇的故事,也是一出众生相的浮世绘。

村里,大有叔眼光有局限性,遇事浮躁,儿子离家后烧毁菇棚,变相造成了内部的阻力。

村外,流于形式主义的老麻好大喜功,不闻菇民疾苦,形成了外部阻力。

找来的客商压价八毛,和凌教授的团队打擂台、放话“他们不给钱而我们给现金”,恶性竞争,形成了销售链条上的阻力。

空运价格昂贵、多次协商未果,是运输端的阻力。

里里外外从生产到存储到运输到销售,每个环节都有让人头疼的问题。

每一种困难,都是一种常见问题的浓缩典型。

麻县长短短几场戏份,活灵活现描摹了“官场现形记”。

客商收菇八毛受阻后翻脸打架,“挡我财路”所以不择手段的嘴脸,生活中很常见。

《山海情》做到的事情,是“直接经验之外、体验记忆之内”。

直接经验大多数观众都没有,都没种过菇。

“体验记忆”是指剧作中的人情世故众生相很真实,符合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经验记忆。

种种难处,各路人马各怀心思的善或者恶,会和个人经历里的体验高度相关,有很强的真实感。

大家未必会一次性遇到这样多的反反复复的方方面面的难题,程度不同但性质类似,故事叙述的扎实,让每一种具体的情境都高度真实。

村民们勠力同心、迎难而上,在各方帮助和支援之下、一一解决了上述难题。

过程中每个角色都很鲜活立体,每个桥段都很有戏剧性但又不脱离合理性和现实性,代入感很强。

闫妮饰演的领导,训话掷地有声“这是良心坏了的味道”,举措雷厉风行“带头买菇,机关食堂一天三顿都吃菇”,戏份很少、但精炼。

郭京飞饰演的陈金山任期结束返回福建,明明他的戏份只有几集、明明剧播出也没几天,但看得福骑着自行车接他进村、送他出村,如果看着他们一同战斗了很久,唏嘘不舍。

黄觉饰演的凌一农教授,更是演活了一个“一心为农”的了不起的专家;在各路文艺片里看了黄觉这么多年,居然完全没干扰我接受乡土剧作里凌教授这个角色。

村民们扶老携幼自发送行的场面,是种菇事业线圆满的终点。

共情因素把控太到位,看见载着双孢菇的飞机一架架起航、泪目;

看见村民们捧着满满的真心和感激来送别凌教授,欣慰又感动。

(发现关于众生相我想说的话太多,后续会单开一篇来写)

涌泉村叫涌泉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凌教授之于吊庄,恩同再造,村民们送来的枣、饼、鸡在物质数量上难以相报,但这份感激之情显然不能以价格衡量,他们捧出了自己从土地里耕耘出的最幸福的回馈。

舒心结语

为什么故事能让人共情,让人觉得命脉相连、休戚与共?

技术层面是所有环节都在线的讲故事能力;价值层面是在极度艰难、贫穷的处境下,依旧充满真正的乐观和希望。《山海情》是一个朴素、踏实、有韧劲儿的故事。

无论角色多走投无路、多困难缠身,那股顽强的打不死、压不垮、掐不灭、烧不尽的劲头,似乎从来没有变过。一滴水流入戈壁滩会如何?迅速被吞噬、无影无踪吧。

但《山海情》里开荒、种菇、搞事业线的淳朴的人们,告诉我们如果这滴水是信念、是恩义、是希望,沙漠里的一滴水也可以涌泉而出,聚沙成塔、积水为海。

山长水阔、江湖多风波,荒滩路远、沙漠多贫瘠,沃土千里未必是真正的富饶,一时的成功也未必是长远的保障,但有创造力的了不起的人们是永远的定海神针。

《山海情》拍出了那群人坚韧的骨相,这是“涌泉”“金滩”的真正宝藏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环球趣事
科学探索
世界之最
娱乐天地
历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