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间百态 > 历史剧 > 死与谥号:中国所独有的谥号文化和谥号发展史

死与谥号:中国所独有的谥号文化和谥号发展史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2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中国古代是一个严格追求伦理秩序的社会,每一个社会等级都有着严格的生活方式,例如穿的衣服,就有很多讲究,比如颜色,普通人一般是不能穿黄色衣服的,那是皇帝才能用的颜色。

只有秦始皇例外,他选择黑色作为他的专用颜色,这可能和他的性格有关,黑色象征着冷酷和疏远,秦始皇就是这么一个人。

又比如有的朝代规定,读书人才能戴帽子,普通人是不能戴帽子的。

这些东西都象征社会地位,要是逾越了,就会遭到法律的制裁,而且往往是以“大不敬”的罪过论处,下场一般都很惨。

同样,在死亡这件事情上,也有很多规矩,古代一本专门规定规矩的书《礼记》里面有详细的记载。

皇帝死了叫做“崩”,表示事情比较严重,崩塌、崩溃,都毁坏的程度很大。

诸侯、高级嫔妃、王子、公主、很牛的大臣死了叫做“薨”。

普通的官员死了叫做“卒”,后来普通人死也叫“卒”,它表示官员地位的下降和老百姓地位的上升。

读书人死了叫做“不禄”,“禄”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表示这个读书人运气太背,享受不到日后的荣华富贵了。

死与谥号:中国所独有的谥号文化和谥号发展史

普通的老百姓死了叫做“死”。这表示老百姓是最低级的人群,但是也最实在:横竖都是死,搞那么多名词也逃不过一死。

除了等级上的规定外,死亡的方式不同,称呼也不同。

陪葬的叫做“殉”,这种死法很残酷,一个大活人陪死人下地狱。

安安静静地死以及死了很久的死叫做“没”,也就是“殁”。

自杀叫做“自尽”,这个大家都知道。

杀死别人叫做“弑”,而且专门指大臣杀死皇帝,子女杀死父母。

年纪轻轻就死了叫做“殇”,小孩子死叫做“夭”。

当然,这都是一些最基本的称呼,每个朝代还有每个朝代的不同。

比如说唐朝就规定,二品以上的官员死了称“薨”,五品以上的官员死称“卒”,六品官一直到普通老百姓都称“死”。

要是你去人家家里去报丧,你愁眉苦脸地跪倒在棺材前,大哭:某某兄啊,你怎么就死了啊,你死了还让我怎么活啊?

如果你这样说,你可能会犯众怒,因为死的人身份有区别。

你要先问一下家里人,这位死去的先生,生前是什么身份啊?

如果答案是很牛的大臣,那你就死定了,因为你去人家家里送丧,居然不知道这个很牛的大臣是谁,那你算是白活了。


如果答案是四品官,你就要这样哭:某某先生啊,你怎么就这样卒了啊?

如果答案是读书人,你应该这样哭:某某先生啊,你怎么就这样不禄了啊?

你要是说错了,你麻烦就大了,那是对死人的不敬,比对活人不敬还要严重。

按照传统,周武帝死了叫做“崩”。

公元578年6月,就在周武帝回京的路上,一个夜里,周武帝“崩”在他的轿子里面,时年35岁。

史书记载说“崩于乘舆”,乘舆是皇帝专用的交通工具,类似于美国总统用的“空军一号”,周武帝死在自己的座驾里面。

周武帝就这样“崩”了。

周武帝匆匆地结束了生命的旅途,然后“崩了”,不过事情还没有结束,按照自古以来的政治传统,一个皇帝死了,人们要对他生前的所作所为下个结论——这个皇帝是好还是坏。

这个时候,继任的皇帝、有权势的大臣们、皇室里能说上话的成员,有时候还会请一些社会上享有很高威望的知识分子,就会聚在一起开总结大会,这个大会的目的就是要给死了的皇帝一个全面的总结,最终,会形成一个共识,给皇帝弄一个谥号的。

死与谥号:中国所独有的谥号文化和谥号发展史 第2张

谥号,就是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的一个评价。

分为官谥和私谥两种,就是官方的谥号和私人的谥号。不过这和普通百姓是绝缘的,想有谥号至少是读书人,农民、商人、手工业者、个体户、?兵、乞丐等等那是绝对没有可能获得谥号。

有谥号的人有以下几种:皇帝、诸侯(仅限西周)、封侯的大臣(仅限西汉)、高等级的官员(至少是部级干部)。

私谥比较随意,一个读书人死了,他的亲友、学生、同事都可以给他弄个谥号,反正不受法律保护,有和没有差不多。

官方谥号有很多,按照不同性质可以分类。、

比较好的谥号:文、武、明、睿、康、景、懿,等等。这些都是好词,看历史书看到哪个人的谥号是这些词,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比如汉朝的汉?帝、汉武帝都是很不错的皇帝。

比较差的谥号:惠(平庸的人)、末、哀、灵、炀、献、顺等等。这些都是很差的词,惠还好一些,献、顺二字就是彻底地否定了这个皇帝的贡献。比如汉献帝,把国家献出去。

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谥号,比如冲、质、少等等,表示这个皇帝很早就死了,没什么可说的。

谥号在西周的时候就有了,但是到了秦朝,到了很有个性的秦始皇手里,他不愿意了,他认为:我是什么人?古今第一人,你们后人有什么资格来议论我?我不要谥号,后面人也不准要。于是秦朝只有始皇、二世,然后灭亡。

北周的周武帝宇文邕,他的谥号就是“武”,表示这个皇帝很有政绩,特别是在军事上的贡献很大。这是事实,周武帝统一了北方,居功至伟。

谥号本来是个很好的东西。但是到了后来,有人发现,通过谥号这件很有前途的称号能给自己带来很有前途的工作。拍拍死去的人的马屁,那是给活着的人看的。

于是,一群人开始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给本来很短的谥号“增高”,本来一个字的谥号,发展到后来长达十多个字,最长的是清朝的21个字。

北周武帝谥号“武”,一个字。到了唐朝,李渊的谥号你能猜到有多少字吗?七个字——神尧大圣大光孝。

这还不算什么,我们来看清朝的。

康熙皇帝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一共21个字。

这就和武侠小说一样,东方不败的日月神教也有这样的口号:“日月神教,文成武德,泽被苍生,千秋万载,一统江湖”。

我们不禁要感叹,人居然能拍马拍到如此地步,人也居然能厚颜无耻到如此地步。

如果一个皇帝具备谥号所说的那么多优点,那朝代为什么会更替?农民又为什么起义?

这个皇帝要是一个好皇帝也就罢了,一个很烂的皇帝也有那么好的谥号,会笑死人不偿命的,大概是这些大臣和皇帝自己也知道恶心,也知道如果把那么一长串的谥号读出来,自己忍不住会吐。

这么长的谥号就没办法当成名字来叫了,不然,朝廷估计还要专门办一个“谥号培训班”,来培训全国各地的人记住谥号。于是除了特定场合外,谥号就没人提起,免得恶心人。

还是唐朝以前的朝代好,谥号简单易记,文盲也能记住。

环球趣事
科学探索
世界之最
娱乐天地
历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