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清朝的国语满语,没有在全国普及的原因是什么?

清朝的国语满语,没有在全国普及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9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清朝的故事。

清朝时期的“国语”实际上是满语,大清王朝与欧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便是《尼布楚条约》,《尼布楚条约》不平等条约的正式文字是用拉丁文、满文、俄语撰写的,并没有用汉字撰写的。

汉族士人在清朝中后期之前,若想得到皇上的器重,也必需学习满语,如雍正皇帝曾明文规定八旗汉军“如不能以清语(满语)奏对履历者,凡遇升转俱扣名不用”,作为大清王朝“国语”的满语,为何到乾隆皇帝后期快速迈向衰落呢?这就不能不从汉字的特征和中国古时候的识字率讲起。

秦始皇推行了“书同文”,但却没有推行“语同音”。汉字是表意文字,中文内部有各式各样的家乡话,但并不会影响我们学习汉字,东亚世界各国,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民族语,日本人说日语、越南人说越南语、朝鲜人说朝鲜语,但在中国古时候,汉字则是东亚世界各国的通用的文字,换句话说汉字能够被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的人们作为一种通用的文字而应用。

清朝的国语满语,没有在全国普及的原因是什么?

清代定满语为“国语”,事实上是以满文为“国语”,满文在清朝中后期之前,只不过是在顶层人员当中应用,并没有引向全国各地,唯一引向全国各地的很有可能便是康熙通宝、乾隆通宝这种铜币上的满文,这也是那时候的普通百姓最经常性使用到的满文,因为这种铜币上的文字是满汉文字另外撰写的,因而一般普通百姓在平常生活在压根就不用懂满文。

中国古时候并没有现代社会这般比较发达的院校教育体系,普通百姓中的大部分人不但不认识满文,甚至也不认识汉字。因此中国古时候识字率低的状况,比较严重限制了满文在全国各地的推广。那时候的官府都没有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资金去普及文化教育,念书认字是少数人的专利权,清代执政者连推广汉字文化教育的工作能力也没有,谈何推广满文文化教育呢?

汉字是表意文字,不用统一视频语音,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之前的较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的英语口语一直以来全是“南腔北调”,中文的“官话”还是不能推广,回过头来,满语的英语口语怎样在全国各地推广开?

广东、福建等地的高官早朝时,清朝皇帝经常听不明白她们的家乡话,感于此,雍正皇帝以前在广东省和福建省推广中文的官话,设定了正音书院,让知识分子学习北京官话,可是没什么进展,在广东、福建推广北京官话难度系数这般之大,满语又怎样在全国各地普及化开呢?

清朝的国语满语,没有在全国普及的原因是什么? 第2张

此外至关重要的一点,便是清代执政者无法放弃应用汉字,汉字古时候的东亚是通用的文字,汉字是文明行为的代表,安装着优秀的文化艺术、优秀的科技进步,舍弃应用汉字,相当于丧失使用优秀文明行为的机遇,日本人、越南人、朝鲜人还是害怕随便舍弃汉字,更何况清朝皇帝呢?

清朝皇帝一方面定满语为“国语”,但却又不能不学习汉字,事实上导致了清代中后期之前,在上层社会发生过“双语版状况”,满洲皇室必须学习汉字,汉族士人若想得到皇上的器重,又需通晓满文,这类“双语版状况”促使满语得到了发展趋势的室内空间,但却分毫没有摇摆不定中文的影响力。

科举制考的是儒家经典著作,儒家经典著作全是汉字撰写的,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念书识字必需学习汉字,中文的影响力更为不能摇摆不定。

清朝的国语满语,没有在全国普及的原因是什么? 第3张

清代定满语为“国语”,只不过是相对比较关键的官方公文中应用满文,人们在平常生活中并不会经常性使用到满语,一种语言假如在平常生活中不被普遍应用,明显是不能推广开的。这就是为何到后面,连盛京将军爱新觉罗·琳宁都不会说满语了,甚至是乾隆不得不在八旗中推行“国语骑射”的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