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诸葛亮和刘禅的关系本来十分和谐,为何后来会产生变化?

诸葛亮和刘禅的关系本来十分和谐,为何后来会产生变化?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3.0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你知道诸葛亮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诸葛亮一生为蜀国鞠躬尽瘁,死后却被后主抄没家产,刘禅为何这样做?

一、托孤始末

公元219年,关羽率领荆襄军团攻略曹魏,风头正劲,本该和蜀汉联合一起攻打曹魏的东吴,却在此刻倒戈相向,吕蒙白衣渡江,擒杀关羽,导致蜀国攻势中断,吴、蜀联合破灭。

诸葛亮和刘禅的关系本来十分和谐,为何后来会产生变化?

关羽作为刘备的结拜兄弟,与刘备、张飞之间有极其深厚的桃园之义。这份兄弟情义,曾经伴随着三兄弟半生颠沛流离,不离不弃,曾经面对高官厚禄,毅然离开,过五关斩六将。而在关羽死后,这份情义变成了刘备熊熊的复仇之心,于是,在公元221年,刘备率领蜀汉大军,向东吴所在的荆州席卷而来,史称“夷陵之战”。

八个月后,夷陵之战以陆逊火攻、刘备惨败收场。之后,刘备逃至白帝城,羞愧难当,一病不起,次年刘备病危之际,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其中发生了一段很有名的对话,刘备告诉诸葛亮,“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以上,如果我儿子可以辅佐,你就辅佐;如果不能辅佐,你就自己做皇帝,继承蜀汉大业。”诸葛亮由此许下忠心汉室,为蜀汉鞠躬尽瘁的誓言,随后刘备又为诏敕后主说:“你以后和丞相共事,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丞相。”完成托孤后,刘备便一命呜呼了。

二、大权独揽

公元223年,刘禅继位,成为了蜀国的末代皇帝,时年仅16岁。而在之后的数十年里,诸葛亮坚守誓言,在丞相的位置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处理蜀国上下大小事务。

诸葛亮和刘禅的关系本来十分和谐,为何后来会产生变化? 第2张

根据《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意思就是所有的政务,不管大小,都需要诸葛亮来决定。事实上,刘禅即位时还很年轻,有诸葛亮这样事事考虑周全、处理得当的大臣当然是一件好事,并且按照汉朝的“孝”风,刘禅答应了要对待诸葛亮像父亲一样,就会做到事事让诸葛亮决定,但是,这不代表刘禅永远不独立、永远对诸葛亮的大权独揽没意见。

三、关系错位

在刘禅22岁的时候,诸葛亮准备发动北伐,因为“虑后主富于春秋,朱紫难别”,所以诸葛亮派心腹董元统领亲兵,时刻监视刘禅。如果刘禅有不好的举动,董元就会像诸葛亮汇报,诸葛亮在前线就会修书一封,严厉斥责刘禅,因此,“后主益严惮之”,刘禅对诸葛亮的恐惧和戒备越来越重。

在著名的《出师表》里,诸葛亮一方面表明对汉室的忠心,这点其实朝野上下包括刘禅都是不怀疑的,但另一方面,诸葛亮隐隐透露着对刘禅的不满。诸葛亮建议刘禅“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实际上是在责备刘禅听信小人谗言,不是一个圣贤的君主。

诸葛亮和刘禅的关系本来十分和谐,为何后来会产生变化? 第3张

这样的言论还有很多,诸葛亮宛如一个严厉的父亲,在斥责言行让自己不满意的孩子,但是,从刘禅即位的十数年来,诸葛亮却从未想过一步步把权力返还给皇帝,让他逐渐成长。

两人的关系一开始一定是十分和谐的,刘禅从小把诸葛亮当老师,加上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在之后鞠躬尽瘁的政治表现,都让刘禅感到佩服。但是人会成长,诸葛亮始终把刘禅当成不懂事的孩子,于是,关系逐渐错位,诸葛亮的行为在刘禅眼里,逐渐变成贪恋权力、醉心北伐而枉顾君臣关系、轻视朝廷和百姓的不臣之举。

四、抄没家产

最终,在诸葛亮身故之后,刘禅表达了自己对这位“父亲”的厌恶之情,第一是不同意诸葛亮立庙,认为诸葛亮虽然功高至伟,但不至于享受立庙的权利;第二是听信黄皓谗言,认为诸葛亮把大量财产贪污至府中,而抄没了诸葛亮的家,最后发现诸葛亮实际上两袖清风,家中并没有多余的财产。

这样的结局是令人惋惜的,最初的刘禅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不仅在朝堂上下,更是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认为这是最和谐美好的君臣关系。但是,诸葛亮忽略了人性的本质,一味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认为刘禅始终是个孩子,自己始终是他的“父亲”,可以为他决定一切,直到死后,这段扭曲的关系才找到释放的突破口,成为了蜀汉最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