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孙策是如何发迹的?他是怎么样打下江东十六郡呢?

孙策是如何发迹的?他是怎么样打下江东十六郡呢?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3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孙策是东汉末年诸侯,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但是在一次狩猎中为被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孙策是如何发迹的?他是怎么样打下江东十六郡呢?

说起霸王项羽,大家肯定都很熟悉他的英勇神武。那么在小说中被冠之“江东小霸王”称号的孙策,大家可想而知,他的勇猛程度定也不亚于项羽。虽然在历史上,孙策并没有被称为江东小霸王,因为这对当时的孙策而言,算不上夸赞。大家想,项羽是要抢刘邦天下的人,孙策活跃的时期,还是东汉末年,仍处在刘氏政权的掌管之下,若是这样称呼孙策,恐怕他也不会特别开心吧?但是在小说中被称为小霸王,说明孙策肯定是有实料的,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孙策,究竟有多厉害?

孙策是孙坚的长子,早年孙坚被举荐领兵攻打黄巾军的时候,举家搬到了寿春,正是此时,周瑜因久闻孙家大名,从舒县赶来结识孙策。孙坚常年征战在外,于是周瑜建议孙策移居至舒县,在这之后,周瑜和孙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这一段友谊对孙策镇收江东大有卑益。只可惜孙策无忧无虑的少年生活并未持续多久,两年之后,荆州前线传来孙坚被黄祖伏兵所害的噩耗。

当时年仅十七岁的孙策挑起孙家大梁,他继承了父亲的部下并投靠了袁术,还带着家人迁居至江都,准备在更广阔的的领地里开始一番事业。孙策明白人才的重要性,刚搬来江都,便去探访江都名士张纮,与其共论天下大事,张纮以守孝在身,意思便是拒绝出师帮助孙策。然而孙策锲而不舍,引经据典,话语里满是正义,张纮被他的韧性打动了,便建议他南渡,还答应让好友帮助他。可见孙策并非只会用武力解决问题之人,还颇会说服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终于让大师答应辅佐他。

孙策在镇收江东之前,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便是兵力不足,父亲的旧部都被袁术收回去了,以自己还未起步的势力根本招募不来多少人马。于是公元193年,孙策开始向袁术讨回父亲旧部,袁术不是特别情愿,还假意让孙策去投奔吴景。第二年,孙策再次向袁术提出要求,袁术不情不愿地拿出了一千人,还给孙策。

袁术不被周瑜看好是有原因的,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孙策两次被他的承诺所骗,一是许诺让孙策管理九江,二是许诺让孙策当庐江太守,都未应允。之后孙策主动找到袁术,提出自愿收横江,袁术早就知道孙策有所不满,但是他心里面认为现在王朗和刘繇分别占据了会稽和曲阿,孙策无法有所作为,于是便让孙策去了。

孙策一路招募兵将,一直到其舅的驻地之时,孙策已招募了五六千人,他将这一消息写信告知周瑜,周瑜在历阳接应他时,还赞助了他大批军粮,孙策连连感慨,对周瑜说道:“有你支持,我一定会取得成功的!”之后孙策势如破竹,渡江攻刘繇,三攻笮融,有一次在与笮融作战时,孙策被流箭射中大腿,对方喜以为将小霸王除去了,不想这只是孙策的一个圈套,孙策不但用武力,还使用计谋作战,兵不厌诈之理运用得活灵活现。

要说孙策的好对手兼好友,可不得不提提孙策和太史慈的那些事。太史慈是刘繇的部下,孙策在攻打刘繇的时候曾与太史子义单挑过,这一次单挑双方都没占到好处。之后在进攻勇里,赶走丹阳太守的时候便招降了太史慈,得了这一员大将,刘繇势力很快就灭亡了。

此时太史慈提议,由他去招降刘繇手下的将士,别人都怀疑太史慈这么做的用心,只有孙策对他深信不疑,将招降工作全权交给他。可见孙策用人自有一套,用人不疑,给予部下足够的信任,会让部下对孙吴更加的忠诚。可惜这头江东猛虎,在大败黄祖,进守豫章,结亲曹魏,一统江东之后,在一次打猎中被仇家的暗箭射中面部,当夜身亡。

孙策在江东活跃的时间还不到十年,也就在着断断的几年间,他迅速地铺垫好了江东基业,孙权上任之后能够走得如此顺利,依靠的完完全全就是他哥哥为他打下的基础。而且孙策并不是一个目光短浅之人,他在病逝前嘱托张昭,好好辅佐孙权,若是孙权不能掌管好东吴,便请张昭取代之。这薄如樱花绚丽夺目的一生啊。孙吴基业起于孙坚,实则创建于孙策,孙权在此基础上收成进取,很多人都对孙坚,孙权的事迹都知道的很多,却对孙策的事迹,比如如何开拓江东基业等不是很清楚,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孙策好像是迅速的在江东崛起一样,甚至觉得有孙坚的基础,孙策是很快,轻松的就平定江东了。其实不然,这个过程,从虚岁十七岁孙坚去世到遇刺二十六岁,孙策用了整整十年。创业艰难,可见一般。

丧父投袁,举家江都。

孙坚死的时候,是初平二年,孙策才虚岁十七,此时孙坚的部众都跟着给孙坚的侄子孙贲先去投靠袁术,有个栖身之地,袁术把原来表奏孙坚的豫州刺史又表奏给了孙贲,所以孙坚的部众算暂时依附在袁术这里。此时的孙策,跟孙贲一起护着父亲灵柩还葬曲阿,守丧结束,举家迁到江都。虽然一直在守孝,老子英雄儿好汉,孙策一直都没有忘记父仇,还有对天下形势的关心。巧的是,在江都也有一个人在守孝。这个人叫张纮,说起这个人估计很多人不熟悉,但是如果提起跟他并名的人,大家应该很熟悉,他与张昭并称“二张”,很多人都知道张昭的才华,在吴的地位和功绩,对这个并称的张纮却不是很了解,他的地位,从后面来看,现在挺像孙策的诸葛亮。

张纮年轻时候曾经游学洛阳,很有才华,大将军何进、太尉朱儁、荀彧的叔叔司空荀爽都曾经辟他为掾,他都拒绝应召。在守丧的张纮碰上了守丧结束的孙策,一个是有才华的名士,一个是有志向的少年。像刘备三顾茅庐一样,有疑惑,需要指教人生大事的孙策数次拜访这个早就出名的扬州名士,希望能够有所收获。不过跟三顾茅庐有所不同的是,张纮没有诸葛亮难见。

定策张纮,志在江东。

激动的孙策,见到张纮便直抒胸臆,按捺不住心中大志,阐述自己想要向袁术讨回旧部,合兵舅氏,扩充兵员,东据吴会,报仇雪恨,为朝廷外藩的志向,请张纮出来帮他。孙策的舅舅吴景此时正为丹阳太守,原来也是孙坚部下,孙坚死后,其旧部投靠袁术后,为其赶跑了丹阳原来的太守周昕,被袁术任命为丹阳太守。这上来就是一方诸侯的志向,张纮先是推辞了一下,以他的慧眼,他怎么能看不出孙策英雄,十几岁的孙策就能够让江,淮间的人对他有好评,也不是盖的,便也不谦虚,先鼓励了小孙一番,然后指出合兵丹阳,收兵吴会,占有荆扬,报仇雪恨,据有长江,建立的功业可不止汉朝一个外藩。这还不算,张纮同时指出孙策要建立功业的话,考虑到世事艰难,要孙策南下,不要留在袁术处,他跟他的好友会帮助他。这样一番话,使得小孙同志激动的不知所措,得到这样一个名士相助,使得初出茅庐的小孙顿时心里有了底气,虽然他十几岁就开始在江,淮间交友士大夫,反应不错,但如果有张纮这样的人才和他的朋友相助,那真是人才济济啊。

后来果然江东人才兴盛,得到江东大族和士人的支持,就是从这里起的好头。这个聚会,奠定了孙策的人才基础。孙策把母亲和弟弟托付给了张纮,张纮一口答应,孙策再无后顾之忧,便直接去寿春去见袁术了,以期伺机讨还父亲旧部。古人交心若此,令今人羡慕啊!

归依舅氏,讨要旧部。

袁术这种人,吃了的东西怎么会再吐出来,孙策就是哭瞎眼睛也没有用,不过袁术也不好意思,便把孙策打发回他的舅舅吴景处,此时孙策的舅舅吴景为丹阳太守,说那里是精兵之地,而且你家人都在,你可以去募兵,算是给了孙策一个交待。孙策于是回家把母亲迁到曲阿,带着亲信吕范等人,投靠吴景,吕范本来是袁术手下的人,结果倾心孙策,为其折服,跟随孙策,为孙家征战江东立下大功,孙权将其比之于吴汉。投靠吴景以后,结果募兵只募到了几百人,解决了一些小山匪,但这实在解决不了问题,跟原来设想的还相差很多,孙策于是又跑过去找袁术了。这次袁术可能是不好意思,也可能是对孙策的喜爱,还给了他孙坚旧部的一部分。袁术这个人,虽然雄才大略没有,一肚子小肚鸡肠,有时候也还是有点人情味的。

一表人才,死心袁术。

此时是兴平元年,孙策刚好二十岁,带领上面那些人马,正是年少英雄的时候。刚好朝廷太傅马日磾持节安抚关东,在寿春以礼征召孙策,表奏朝廷任命孙策为怀义校尉,看来孙坚虽然死了,生前挣的名声还是有用的,有个好爹,果然是比什么都重要。孙策的风采是有目共睹的,不然怎么能够娶得大乔这样的美人,虽然是抢的。“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这是《三国志》上对于孙策的记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长得帅,又幽默,性格开朗,善于用人,怪不得能够让江东氏族一见倾心,有魅力的人,就是不一样,颜值在什么时候都是高的好啊!此时袁术诸将一见孙郎如此风貌,少年英雄,都发自内心的尊敬,连袁术都忍不住感叹,如果让我有儿子跟孙策一样,死了也没有遗憾。也难怪,包括袁绍在内,袁氏诸子没有一个成气候的,像孙策,这样可以继承家业的子孙,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角度来讲,是没有办法不喜爱的,古今同理,即使现在也是一样,都希望可以有继承门风家业的人。孙权后来也被曹操同样评价,难道吴国太梦到日月入怀是真的?光外表好看没有用,孙策通过斩杀一个有罪的骑士,让袁术军中认识到孙策也是个治军严谨的人,而且以作战功绩证明了自己。孙策替袁术打下了庐江,却对袁术失望透顶,坚定了讨还旧部,南下吴会的决心。原来袁术为人反复无常,言而无信,原来许诺过任用孙策为九江太守,后来改用自己的亲信陈纪担任。在袁术攻打徐州跟刘备较量的时候,曾经向庐江太守陆康索求三万斛军粮,陆康不给,袁术早已大怒。刚好孙策以前曾经去拜访过陆康,但陆康却看不起孙策,只让自己的主簿接待,自己不出来相见,为此,孙策也怀恨在心。

招袁术怒没关系,招孙策恨就有危险了。袁术派孙策去攻打陆康,并且许愿说拿下陆康,庐江郡一定封给你。孙策于是奉命出击,轻松拿下庐江。可袁术居然又一次出尔反尔,任用他的老部下刘勋当了庐江太守,别提孙策有多失望了。刚好吴景此时情况不利,使得孙策有机会脱身而去。

渡江转斗,所向皆破。

原来扬州过去的治所是寿春,而寿春此时已被袁术占领,新上任的扬州刺史刘繇便在吴景和孙贲的协助下南渡长江,在曲阿设立了治所。可是这次孙策打下了庐江,刘繇开始忧心忡忡了,他知道,吴景、孙贲是袁术任命的,他们跟孙策又是自己人,现在他处在这些人的包围圈里,特别担心吴景,孙贲与袁术、孙策联手吞并自己,于是就用武力赶他们走,一直赶到江北。吴景和孙贲只好退往历阳,刘繇派部下樊能、于麋驻扎在横江津,让张英驻扎在当利口,抵挡袁术。袁术是那种吃亏就要讨回来的主,于是任用自己的部下惠衢为扬州刺史,以吴景为督军中郎将,和孙贲一起率兵进击张英等人,却连年不克。孙策看机会来了,向袁术请示去帮舅父吴景平定江东,袁术知道孙策对于他之前有所不满,但觉得他不一定能成功,便答应了他,并表奏朝廷任命孙策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孙策于是带领千余士兵,数十骑兵,以及愿意跟随自己的数百门客东进,等到了历阳的时候,已经拥众五六千人了,看来孙氏在江东还是有旧恩啊!此时孙策的总角之好周瑜率兵来助,使得孙策更是如虎添翼。周瑜跟孙策同岁,是在寿春时候认识,互相欣赏,都胸有大志,而且周瑜曾经升堂拜母,关系就没得说了。孙策开始创业,周瑜怎么能不支持,带来兵马军粮来投,有了周瑜的支持,事情就更加顺利。兴平二年,二十一岁的孙策在周瑜的支持下“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而军令整肃,百姓怀之。”

赶走刘繇,占据吴郡。

已经在袁术手下隐忍了四年的孙策,终于可以展翅翱翔,一飞冲天了。孙策军先是突破了刘繇的长江防线,率部渡江,进击横江、当利,相继攻克,樊能、张英战败。接着,连续出击,一直打到牛渚,进而攻击秣陵,跟刘繇在曲阿决战,刘繇战败逃跑,孙策入据曲阿,太史慈跟孙策的单挑就是曲阿之战中的小插曲。这一战,是孙策开创江东的决定战役,取得了最初的根据地,在江东站住了脚,为他以后的发展壮大,奠定基础。刘繇逃跑,他任命的郡守也都弃城而逃,百姓惊慌,但孙策治军严谨,秋毫不犯,百姓也很快接受了孙策军。孙策发布文告,安抚刘繇败兵,招纳豪杰,来者云集,孙策实力得到大大提高,威震江东。不久,刘繇又放弃已经逃到的丹徒,继续西逃,而攻下曲阿后的孙策,距离吴郡距离已经很近了,没有了刘繇后顾之忧,孙策于是进兵夺取吴郡。此时的吴郡都尉朱治是孙坚的老部下,曾任孙坚的校尉,此时,朱治配合孙策,从钱塘进攻吴郡,大败吴郡太守许贡,代理吴郡太守,孙策终于有了一郡之地。但这一郡之地,也并不都是孙策的。孙策的目光,也不只是这一郡之地,比如,会稽郡就在旁边。攻占会稽,剿灭群盗。之所以说都不是孙策的,是因为有人钻空子。刘繇手下的郡守望风而逃,造成混乱,吴郡人严白虎。纠结群伙,聚众数万,处处屯聚造反,给孙策造成很大混乱。吴景等将领想要先灭掉这些盗贼,然后再去攻占会稽。孙策却认为严白虎这些人没有大志,不成气候,先不用担心,一战就可擒获。于是率兵南下,渡过钱塘江,攻击会稽郡,会稽太守王朗用兵阻击,孙策军声东击西,最终攻占会稽,并派贺齐率兵追击逃跑的王朗,直追到东冶,王朗投降。孙策回军,大破严白虎等人。王朗的结果还是好的,孙策派张昭来劝降,王朗不肯依附,后来朝廷征召王朗,孙策将王朗送至许都,这才有了后来的魏国三公之一王司徒,当然,这魏国三公中,他王朗不是唯一一个拜孙策所赐,成就在魏国。王朗不肯依附,会稽功曹虞翻,是个人才,归顺孙策,在他的帮助下,平定会稽全郡,孙策自领会稽太守。此时是建安元年,也就是在这一年开始,孙策开始向汉廷贡献礼物,初步在实现了当初在江都的设想。

决裂袁术,获封吴侯。

孙策占了地盘,袁术不高兴了,开始对孙策进釜底抽薪。先是把吴景、孙贲、包括周瑜,周瑜的叔叔周尚等人召回寿春留为已用,然后开始笼络孙策好友周瑜,被周瑜拒绝,暂居居巢长。建安二年,袁术僭越称帝,天下诸侯共讨,孙策写信劝诫不成,召回吴景、孙贲等亲戚,与袁术决裂。袁术恼怒,鼓动山越与其在丹阳的势力联合,对付孙策,包括太史慈,孙策军刚刚平定吴郡严白虎等人又一次造反,于是派兵赶走袁术所派的丹阳太守袁胤,以吴景担任丹阳太守,之后亲自率军平定太史慈在丹阳的造反,擒获太史慈,平定丹阳郡。江东六郡,已占其半。此时,周瑜带着鲁肃一起来投奔,孙策对鲁肃的才华,甚是欣赏。孙策继续向汉廷进贡,规模是建安元年的两倍。汉廷任命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根据历史的惯例,吴国的国号也从此就奠定了基础,孙策也开始表现了一方诸侯的模样。得到赏赐的孙策当然得继续表忠心,孙策正准备与曹操等并力讨伐袁术,军队已整装待发,但是袁术病死,便无需再动。

孙策于是派张纮到许都结交朝中大臣,宣传孙策在江东的功绩,并表达对汉室的忠心,可是没有想到张纮被留在朝中为官,直到孙策去世以后才回江东。不过张纮人在朝中,还是一颗红心向孙氏,打消了曹操趁孙策亡故进攻江东的想法,同时劝曹操厚待江东,曹操听取他的意见,才封赏孙权,承认了孙权继承孙策的政治地位,并派张纮回去劝说孙权心向朝廷,张纮才因此得以回到江东。

袭取庐江,实力大增

袁术败亡,手下分崩离散,原来孙策在袁术处,就很得袁术手下将领仰慕,此时袁术的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准备率部投奔孙策,不料被庐江太守刘勋截击,全部俘虏,金银珠宝,全部带走。这下恼了孙策,准备攻下庐江。但是刚刚得到袁术部众的刘勋现在实力大增,孙策不敢硬拼,只能知取。孙策先假装跟刘勋结交盟好,接着鼓动刘勋率兵攻取上缭,之所以这样鼓动,是刘勋得到袁术兵众,但粮草就跟不上了,孙策鼓动他说上缭这地方物产富饶,又靠近江东,孙策可以为他的外援,攻打上缭。

刘勋不知是计,率兵前往,此时的孙策军正西征黄祖,刚好跟刘勋互相空虚,孙策排兵布将,自己和周瑜亲自带兵袭取庐江,一边派人阻击刘勋回军,庐江城刘勋部众全部投降,刘勋也在被阻击后,只剩数百骑投靠曹操。孙策据有庐江郡,江东之地再下一城,据有庐江的孙策也同样接收了袁术原来投降刘勋的部众,实力得到增强。

孙策是如何发迹的?他是怎么样打下江东十六郡呢? 第2张

大战黄祖,再下豫章。

跟黄祖的仇是早晚得报,要看什么时候,不过对于孙策来说,一箭双雕,刚刚好。本来就准备西征黄祖,顺手得了庐江,刘勋向黄祖求救,黄祖派兵来援,被孙策击败,刘勋败逃曹操,孙策则继续进军黄祖,以报杀父之仇。建安四年底,孙策率周瑜、吕范、程普、韩当、黄盖、孙权等将领同时并进,与黄祖军大战,黄祖几乎全军覆没,只身逃跑,孙策军收缴甚多,虽然没有擒杀黄祖,但是也大解了心头之恨。大捷后的孙策还不忘了上表朝廷报捷:“臣身跨马阵,手击急鼓,以齐战势。吏士奋激,踊跃百倍。心精意果,各竞用命。越渡重堑,迅疾若飞。火飞上风,兵激烟下,弓弩齐发,流矢雨集。”战况可谓惊心动魄。而缴获甚多的孙策军,也从此开始了拥有强劲的水军,江东水军开始在长江上下发挥战力。打败黄祖,孙策军继续东进,就跟豫章郡接壤了。

建安五年,孙策进军豫章,当时的豫章太守华歆,虽然名闻天下,但是打仗实在不行,孙策直接派虞翻就劝降了,不战而下豫章,至此,孙策占有江东之地。版图扩大后的孙策,重新设置郡守,自领会稽太守,以吴景为丹阳太守,孙贲为豫章太守,并且从豫章郡分出庐陵郡,由孙贲弟弟孙辅为太守,朱治为吴郡太守,而留中护军周瑜镇守巴丘,太史慈也被派去独当一面。

此时谋士包括张纮,张昭,秦松,陈端,武将诸如太史慈、黄盖、韩当、宋谦,贺齐、董袭、周泰、凌操、蒋钦、陈武、吕蒙等人,文武诸臣,济济一堂。孙策开始显示出一方诸侯的模样。连曹操听闻孙策平定江东后,也开始拉拢孙策。

遇刺身亡,传位孙权。

孙策性格特点很简单,有点像项羽,自恃英勇,骁勇异常,这样的人都有称王称霸的可能。这话是原吴郡太守许贡说的,许贡此时已经败于孙策之手,投奔在别处,孙策没有赶尽杀绝。怪不得演义说外号“小霸王”,但是许贡后面还说了,不如召孙策回洛阳,高官厚禄圈养着。这是许贡在上表朝廷时候说的,许贡这种心思,一方面是真的为了朝廷着想,另一方面也更是为了自己的吴郡着想,孙策回朝,自己就有可能重新打回吴郡。但也正是许贡说了这样的话,才最终死于非命。许贡的上表被孙策截获,孙策大怒,召来许贡对质,最终绞杀许贡。许贡是杀了,也给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大概有本事的人,都有毛病,项羽,孙策这号人,就如郭嘉说的一样,轻而无备,有实力的人都自信,比如秦武王,李世民,都是这样的例子。性格决定命运是有道理的,孙策最终还是吃了这个亏。许贡被孙策所杀,许贡小儿子以及门客逃亡,一直隐匿,同时寻找机会报仇。机会有等来的,也有碰来的。孙策喜欢打猎,通常只带数骑出行,但是孙策马好,其余数骑跟不上,却突然与许贡的三个门客遇上了,此时大家都很懵逼。孙策很是疑惑,问这些门客是什么人,三人估计也是没有突然准备,估计还有点害怕,就含糊说自己是韩当的士兵,在此射鹿,想蒙混过关,此时都忘记报仇了,只想赶紧糊弄过去。没有想到孙策的记忆力这么好,韩当的士兵他都认识。孙策当即说韩当的士兵他都认识,没有见过你们,一边说,一边就张弓射箭,射倒一人,可是有三个门客,其他两个门客几乎同时也搭起了箭,孙策面颊中箭,辛亏后面的骑兵赶上来杀死了刺客,不然孙策估计要命丧当场了。当时即使这样,也是重伤,自知命不久矣,然后就是托孤了。大家都很熟悉的这段:创甚,请张昭等谓曰:“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呼权佩以印绶,谓曰:“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至夜卒,时年二十六。孙策死的时候,正值袁曹两家官渡决战之际,曹军怕孙策率军偷袭许都,郭嘉却料定孙策轻而无备,必死于匹夫之手,性格决定命运,还是有道理的。

孙策用了十年时间,平定了江东,留给了孙权,孙权在此基础上称帝建国,然而对于孙策的待遇,却很让人议论。孙权称帝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为孙策立庙,子孙封侯。孙坚既然已经追封了帝号,而对待实际打下江东之地,又传给孙权的哥哥,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相比,还不如司马炎,司马炎还知道感激司马师传给司马昭的权力,追赠为帝。当然也可能是孙权有难言之隐吧,不管怎样,孙策用他十年的生命,从无到有,奠定了吴国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