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淮南王为什么不肯列侯封邑?汉文帝为何要强行易之呢?

淮南王为什么不肯列侯封邑?汉文帝为何要强行易之呢?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西汉淮南王故事,欢迎关注哦。

文帝即位之初,将三个位于淮南国疆域内的列侯封邑, 从淮南国迁出,在汉王朝直辖的郡中重新安置。三位列侯的赋税收入改由新的侯国支付,原来的侯国恢复为县,其赋税转归淮南国所有。这样易侯封邑,使淮南王得到“三县之实”,汉王朝则损失了相应的税收。但是,为何淮南王不肯,而文帝要强行易之呢?这就要淮南国及淮南王刘长说起。

淮南王国首置于汉四年,第一任淮南王是英布。汉十一年,英布获罪伏诛,改封刘长为淮南王,都寿春,辖九江、庐江、衡山、豫章四郡。

淮南国在诸侯王国中面积数一数二,地广千里,实力相当强劲。英布谋反时,薛公为刘邦分析局势,认为英布可以有三种策略,使用上计,崤山以东非汉有也;使用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使用下计,也完全可以消灭周边的诸侯王国。可见其实力足以威胁汉王朝中央政权。

淮南国与吴、楚等同姓诸侯国接壤,因其实力强劲,容易裹挟这些诸侯国来反抗汉王朝。淮南国也与闽越、东瓯、南越接壤,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一直未能真心归附,容易被招募利诱。这是破坏中央政权稳定的巨大隐患。

淮南王为什么不肯列侯封邑?汉文帝为何要强行易之呢?

淮南地区的军事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夹江而治的庐江、豫章二郡,沿江曾形成生产能力很强的造船基地;豫章郡有着重要的军事航运能力,是下吴楚、征南越的重要军事基地。

淮南王刘长是高祖刘邦的第七子,不到三岁被封为淮南王。淮南属于南楚地区,其风俗与西楚相类,自古以来僄勇轻悍,好作乱。刘长在性格尚未成熟的幼年时期开始,到文帝即位,在淮南国做了近二十的王,受到淮南风俗习气的浸染,使他形成了骄纵不法、姿意妄为的性格。

由于吕后对刘氏宗亲的残害,在功臣集团“诛吕安刘”之时,高祖在世的儿子,仅剩下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刘长也因此成为皇帝的候选人。因为刘长较为年少,且母家恶,又和吕后关系密切等原因,最终与皇位失之交臂。但这滋生和助长了他的政治野心,此后他在淮南国的种种谮越愈制,与之不无关系。

淮南王为什么不肯列侯封邑?汉文帝为何要强行易之呢? 第2张

于是在文帝即位后,淮南国最先成为朝廷的腹心之疾。易侯邑就是指向性很强的针对淮南国的一项诏令。

被文帝从淮南国迁出的三个侯国应是蓼、松兹和轪。

蓼(音liǎo)侯孔聚从秦二世二年就跟随高祖刘邦,因军功曾任左司马、将军、都尉,后来成为韩信的左膀右臂,三次从击项羽,于高祖六年正月被封为蓼侯。

松兹侯徐厉以舍人从起沛,以郎吏入汉,在还定三秦时,俘获了雍王章邯的家属(以此推测,徐厉很可能是灌婴的属下)。吕后四年,他因为曾担任常山王丞相而被封侯。

轪(音dài)侯利仓也是很早就跟随刘邦的功臣,但在反秦战争和楚汉战争时期战功有限。惠帝二年,以长沙王丞相身份封为轪侯。利仓于吕后二年卒,其子利豨(音xī)袭爵。(利仓的夫人,就是长沙马王堆汉墓1号的主人辛追。)

这三位列侯都不是非常有名,但他们的力量仍不可小觑。他们身为功臣集团之一员,很早就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也积攒了广阔的人脉。

按照汉初制度,列侯例不就国, 封邑在汉王朝直辖郡的列侯大都居住在长安,而封邑在诸侯王国的列侯,大多居住在王国的都城。这样,淮南王就有机会和这些列侯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使之为淮南国所用,从而增强淮南国的实力。

淮南王为什么不肯列侯封邑?汉文帝为何要强行易之呢? 第3张

易侯邑与列侯之国的组合拳,也让淮南王失去了舅舅赵兼这个强援。

文帝之前, 王子封侯例皆置侯邑于本王国内。如惠帝元年,长沙王子吴浅封便侯, 邑在桂阳郡,属长沙国;吕后二年,齐悼惠王子刘章封朱虚侯,邑在琅邪郡,属齐国;楚元王子刘郢客封上邳侯, 邑在薛郡, 属楚国。

王子如此, 王之外戚也是如此。文帝元年,封齐王舅父驷均为靖郭侯,靖郭就在齐国境内。

王子侯和外戚侯一般都住在王国的都城,是诸侯王身边的重要人物。

淮南王幼年丧母,封为淮南王后,舅舅赵兼成为陪伴在他身边的最亲近的人,对刘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为有易侯邑的诏令,赵兼被封为列侯时,他的封邑没有按照惯例设在淮南王国,而是位于河东郡的周阳。列侯之国诏令下达后,他也只得离开刘长,回到封邑。

继淮南之后, 文帝又在齐国推行“易侯邑”和“列侯之国”政策,以削弱齐王势力。文帝四年五月, 齐悼惠王刘肥的十个儿子同时封为列侯, 而其侯邑似皆不在齐国境内。齐哀王刘襄的舅父驷均,初封时的侯邑靖郭属于齐国,后来似乎也被改封到邬。

但“易侯邑”之诏令并未在其他的王国继续推行。文帝八年封刘长的儿子为列侯时,刘安为阜陵侯,刘良为东城侯,其邑皆在九江郡,是淮南国旧地。其后,文帝又封了几个列侯, 而其侯邑仍有在王国中者。如十年封召奴为犁侯, 其邑 在当时的梁国。十四年封孙单为缾(音píng)侯,其邑属齐国。这表明,文帝在淮南国和齐国的做法并未形成制度,“易侯邑”只是针对性很强的权宜之计,目的就是削弱文帝即位初期淮南国和齐国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