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历史上司马氏是何来源?在乱世中又是如何发展的?

历史上司马氏是何来源?在乱世中又是如何发展的?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2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西汉景、武年间,在黄河龙门的一个小康之家中,司马迁出生了。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谈及司马迁,人们印象最深的是《史记》,而对司马迁的家族背景知之甚少,很多人误认为司马迁出身于一个史官家族,所以才会子承父业担任史官。实际上,司马迁出身于一个延续数百年的世家,祖先起初以武出名,并不擅长史事,其中一人堪称白起的老师,一人是白起的得力部下。

司马氏的来源

与一般因地名而得姓氏不同,司马氏属于“以官为氏”,司马官职相当于是国防部部长,掌管全国兵马,权势很大。祖辈担任过司马官职,后代就以此为姓氏,周朝时期的朝廷、各个诸侯国都有司马官职,因此司马氏来源比较复杂,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血统联系。

西周时期,程伯休父担任西周朝廷司马,执掌国家军队,由于在平定叛乱的许方过程中,程伯休父立下大功,于是周宣王就允许他以官职为姓,他部分后代就以司马为姓氏,这是司马氏最早的起源。据说,司马迁就是程伯休父的后代。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权力大增,周王室权威不在,很多诸侯国的司马就“以官为氏”,于是司马氏遍地开花。比如,春秋楚国大司马子反,出身楚国王族,执掌楚国兵马,曾经多次为楚国建立功勋,是楚共王的重臣,后代就以司马为姓,世代相传至今;春秋晋国大司马韩厥(战国韩国祖先),其不少后代就以司马为姓。到了后来,楚国一些掌握军政大权的县公,其官制中也有司马一职,担任这个职务的也以此为姓。

总之,从司马官职发展为司马姓氏,起初需要周王特批,还算比较高贵,但到了春秋战国,随着周王室权威下降,很多诸侯国司马也以此为姓,于是司马氏开始泛滥。当然,不管司马氏有多泛滥,通过司马迁的姓氏可见,其祖上必然担任过“司马”这一军职。

历史上司马氏是何来源?在乱世中又是如何发展的?

司马迁八世祖

战国中期,司马迁祖先中出了一位天才,名字叫司马错,秦国少梁人(今陕西韩城南),由于后来他担任秦国客卿一职,因此司马错应该是从其他国家投奔秦国的。与商鞅、张仪、白起、王翦等相比,司马错的名声不高,但如果纵观秦国崛起史,就会发现司马错才是真正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基础之人,另外他还堪称武安君白起的老师。

司马错早年学习纵横术,就是靠嘴皮与眼光吃饭的人,骗人无数的张仪、苏秦就是纵横家的代表。当然,在秦惠文王时代,司马错阴差阳错地成了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

公元前316年,巴国与蜀国互相攻打,然后僵持不下,都来寻找秦国求援。按照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秦国应该帮助巴国、攻打蜀国,但事情并非这么简单,因为还要考虑到关东六国的因素。张仪认为,蜀道难,道路险峻难行,如果攻打蜀国,将会拖延兵力,而东边韩国会入侵秦国,会导致秦国腹背受敌。司马错力排张仪之议,认为一旦攻打韩国,就会引起六国联合抗秦,得不偿失,而攻打蜀国可以得其人力、物力增强秦国实力,更为重要的是“得蜀即得楚”,通过占据蜀国有利地势顺水而下攻打楚国。秦惠文王采纳了司马错建议,然后司马错轻松灭掉蜀国,顺便也灭掉了巴国,之后秦国日益强盛,《资治通鉴》中说“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

没有巴蜀之地,秦国还是一个强国,但缺少以一灭六的基础,而拥有巴蜀人力、物力之后,秦国才有气吞山河的气势。后来,刘邦击败项羽的原因,也在于拥有巴蜀与关中这一后勤基地,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人力与物力。所以说,在秦国攻灭六国的历史上,司马错才是关键先生。

司马错历经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资历相当深厚,在秦昭襄王时代,后起之辈白起崭露头角,两人共事了20余年,多次共同领兵出战。那么,为什么说司马错堪称白起的老师呢?

白起擅长野战,擅长大兵团迂回作战,战术刁钻猛狠,古往今来,鲜有能与之相媲美者。而司马错,应该是中国最早使用迂回攻击战术的名将,后来以蜀国为跳板迂回攻打楚国后门,夺取楚国黔中郡,迫使楚国割让出汉水以北和上庸(今湖北西北部)之地给秦国,取得了一场辉煌大胜。黔中之战异常冒险,因为从蜀地到黔中,中间几乎都是原始山路,道路险峻、穷山恶水、瘴气弥漫、虫蛇遍地,司马错直捣楚国后门,给了楚国致命的打击,导致之后楚国一直不敢主动大举进攻秦国。

通过两人战术特点对比,大致可知司马错与白起隐隐是一对师徒关系。关于司马错与白起的关系,通过司马靳也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错立功无数,为何历史名声不显?原因很简单,秦惠文王时代,司马错重心在川蜀,而张仪纵横中原,掩盖了司马错的风采;秦昭襄王时代,白起迅速崭露头角,又掩盖了司马错的风头,于是这位司马迁的八世祖是“既遇瑜,又遇亮”,生不逢时。

历史上司马氏是何来源?在乱世中又是如何发展的? 第2张

司马迁六世祖

我们都知道,长平之战的秦军主将是白起,但秦军副将是谁?实际上,当时秦军副将叫司马靳,司马错之孙,司马迁六世祖。关于司马靳的生平经历,史书记载很少,仅有简略的记载。

早年,司马靳是白起的部下,并参与长平之战,坑杀赵军数十万。之后,秦昭襄王搁置白起,加上白起此时伤口发作,就在家养病。在此期间,与白起交好的王陵、王龁等先后被派到邯郸战场攻打赵国,却先后惨遭失败。于是,秦昭襄王派范雎请白起出战,白起以病推脱,不愿出战。司马靳跟随白起多年,感到很纳闷,就问白起为何拒绝,白起说秦王已经猜忌他了。后来,秦王让范雎再请白起,又被拒绝,于是秦王大怒,以白起屡次拒绝王命为由,剥夺武安君的封号,贬为士卒迁往阴密(今甘肃灵台西南)。但白起在咸阳三个月没有动身,身边聚集了很多人,连军中一些将领都与白起交往,这让秦昭襄王更加生气,就催促白起赶快上路。白起出咸阳西门十里,到杜邮时,秦王派遣使者逼他自杀。而司马靳也与白起一起被赐死,死后埋葬在华池。司马靳与白起可谓生死之交,可见司马错与白起关系非同一般。

《异迹略》记载,在陕西宝鸡一带,一旦发生疫病,民间百姓就会立起“克长平四十万士卒秦太尉武安君白”、“武安副将司马靳”旗号祭祀,希望司马靳能与白起保佑当地居民免于瘟疫。

《史记·太史公自序》:“靳孙昌,(司马)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秦始皇时期,司马迁的四世祖担任铁官。秦汉之交时,司马氏投靠了刘邦。司马昌之子叫司马毋怿,是汉高祖刘邦时期的长安市长之一,司马毋怿之子司马喜是五大夫,也是当时的高官,但到了司马迁父亲司马谈这一辈时,却做了没什么权力的太史公。所谓太史公,看似位在丞相之上,天下文书要先上给太史公,然后再上给丞相,但实际上没什么权力,只是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罢了。总之,从司马错到司马迁,司马氏先是武将,然后是技术官员,然后是行政高官,最后再180°转变为史官。

令人不解的是,司马错功勋赫赫,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那么司马迁在著史时,为何没有给八世祖司马错单独列传?是避嫌,还是认为司马错不够列传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