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咸丰皇帝的最后一道圣旨,导致了慈禧的掌权

咸丰皇帝的最后一道圣旨,导致了慈禧的掌权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0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将内廷大臣召集到自己面前,下达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道圣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此时的咸丰皇帝,咳嗽得很厉害,在太监和宫女的搀扶下,亲自拟定圣旨的内容后,才由大臣当着众人的面誊写,盖上玉玺后下发。可见咸丰皇帝对这道圣旨的重视程度。

圣旨一共有两项内容:一、立6岁的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二、命肃顺等八大臣为辅政大臣,赞襄一切政务。

“赞襄一切政务”,其权力到底有多大?也许是咸丰皇帝临终前来不及考虑,他的这个决定,最终让慈禧获得主动权。

咸丰皇帝的最后一道圣旨,导致了慈禧的掌权

要了解“赞襄一切政务”的权力,我们得先弄清楚清朝皇帝手中到底有什么权力。

清朝入关后,皇帝有两项神圣的权力,谁也不能侵犯。

一是谕旨的内容必须由皇帝亲自拟写,由内阁大臣誊写后,再交给皇帝加印后下发,或者由皇帝口授,内阁大臣写好后,交给皇帝审阅后加印下发。

二是各地的奏折送到内阁衙门,由内阁拟票后,再呈给皇帝御览。皇帝会在奏折上用朱批后,交给相关部门去办理。相关部门办理完后,会写一个报告给皇帝知晓。

也就是说,清朝的皇帝,主要权力就是用印和朱批,这是任何人也不敢冒犯的权力,如果有大臣伪造、假传谕旨、改动朱批,其惩罚是抄家灭门,株连九族,因此,谁也不敢越俎代庖,代替皇帝下达各种命令以及批阅奏章。

咸丰皇帝驾崩后,6岁的载淳继位,皇帝太小,这两项权力他都无法承担。因此,肃顺等八大臣理所当然地代替皇帝行使谕旨的拟定、颁发以及批阅奏章等权力。

慈禧为何会获得主动权呢?咸丰皇帝是一个多疑的皇帝,他并不会将所有权力全部交给肃顺等八大臣,其中,他给予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历史上称两宫太后)各一枚印章,遗诏规定,所有谕旨必须同时盖上这两枚印章后才具有法律效力。

这就和肃顺等人产生了冲突。按照八大臣的意思,谕旨的颁发由八大臣拟定后,两宫太后不得更改,只需盖章即可。各地上奏的折子也由八大臣代皇帝批阅,不呈给两宫太后御览。

咸丰皇帝的遗诏有两大漏洞:一是对辅政的八大臣没有任何监督机制;二是对谕旨的颁发以及奏折的批阅流程,没有明确规定。

慈禧太后非常聪明,她一眼就看穿了肃顺等人要控制皇权的野心,为了不让皇权旁落他人,自然不能答应肃顺等人的要求。慈禧认为,“赞襄政务”不等于“替代政务”。

“赞襄”仅仅是辅助,是起参谋作用,并不能替代皇帝处理政务。也就是说,“赞襄”没有实际权力,更不能代表皇权。在关键时刻,慈禧用她的智慧,力挽狂澜,让肃顺等人无法反驳。

不过,皇权太过于诱人,肃顺等八大臣并没有放弃,甚至以罢工的方式,迫使慈禧太后妥协。根据《慈禧传》、《清史稿》等历史资料记载,肃顺见慈禧太后不答应八大臣的条件后,拒绝处理一切奏章,也不将各地送往热河的奏章交给两宫太后。

在这些奏章中,有很多是关于各地和太平军作战的请示、汇报,十分急迫,如果不快速处理,将会造成更大的动荡。慈禧太后无奈,只好委曲求全地答应了肃顺等人的条件。

咸丰皇帝的最后一道圣旨,导致了慈禧的掌权 第2张

可是,让肃顺等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仅仅只有26岁的慈禧太后,居然能瞒天过海,和恭亲王奕忻联合,从而掌握主动权,先发制人,将他们一网打尽。

也许,这是咸丰皇帝故意留下的一个破绽,特意将皇权让给慈禧太后的吧!也有可能,这仅仅是一个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