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陕西督粮道被称为大清道府第一肥缺 这个官职是做什么的

陕西督粮道被称为大清道府第一肥缺 这个官职是做什么的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6.8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对陕西督粮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陕西督粮道是个什么官,为何被称为大清道府第一肥缺?

《道咸宦海见闻录》是晚清一部重要的参考史料,作者张集馨将自己在宦海三十年中的所见所闻以年谱的方式记录了下来,如今我们在翻阅这部史料的时候,可以切实了解到晚清官场的种种潜规则。

如果读过这本书的读者,一定对书中所描述的“陕西督粮道”一职印象深刻,张集馨毫不忌讳地称其为“天下道府第一肥缺”。那么陕西督粮道是个什么官,为何称它是道府第一肥缺?

清朝道的不同分类

根据《光绪会典》的记载,全国共设有道93员,其中分守道20员,分巡道72员,专职道1员。至于什么是分守、分巡以及专职道,之前有文章具体介绍过,这里不一一说明。

道员的品级自乾隆以后定为正四品,但与知府的情况不同,道的职掌情况比较复杂。有的道是有具体辖区的,多得兼辖三四个府,少的只辖一个府,这类道员与知府多有相似之处,但一般都兼兵备衔,可以节制辖区内的绿营。

而有些道则没有具体的辖区,多为因事而设,这类道员通常都为粮储道、盐法道、管河道、驿传道等等。此外也有为数不多的道员还兼任水利、学务、茶马以及屯田。

陕西督粮道被称为大清道府第一肥缺 这个官职是做什么的

通俗地讲,清朝的道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有民事行政权力的,负责钱粮、刑名,另一类则是专管某一方面的,不参与具体的民政事务。

张集馨所任的陕西督粮道属于后者,其主要职责在于督办陕西一省的粮务,如果和现在的官职对比,就是农业厅厅长兼粮食局局长。

如果了解清朝历史的读者,应该都了解,清朝地方官系统中,除了督抚和布、按二司外,油水最多应该是盐政、铜政两个专职衙门。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话用在盐政、铜政衙门根本不适用,如果一门心思要捞钱,一年分红就不会少于十万两。

盐政、铜政以外,才能轮到各省粮道,不可否认粮道确实是一个油水颇丰的衙门,《红楼梦》中贾政就以郎中外放江西粮道,尽管他还算本分,但可以肯定,他被革职时,必然也捞了不少油水,否则贾府的日常开支就难以维持。

陕西督粮道被称为大清道府第一肥缺 这个官职是做什么的 第2张

不可否认粮道固然是肥缺,但张集馨说陕西督粮道是天下道府第一肥缺,此论是否有所夸大?还别说,张集馨在书中介绍得很清楚。

陕西督粮道“肥”在哪?

注意,清朝其实各省都设有粮道的,但情况又有不同,内地省份的粮道是没有“督”这个头衔的,只有边疆省份粮道才有。陕西不算边疆,却是一个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的省份。

自康熙朝开始一直到光绪朝,西北边境就是个火药桶,是朝廷最为揪心的地方。三藩之乱这种特例且不说,单就一个新疆几乎每一朝都会爆发时间长、规模大的战争,朝廷花费在新疆上面的银子,可以用金山银海来形容。

陕西作为西北的前线,每次用兵都是根据地,所有的部队以及军械、钱粮都要在这个地方集中,况且打仗无非就是钱粮两项,所以朝廷对陕西粮道的任命极为严格,又因陕西粮道管理的不仅仅是一省事务,还牵涉朝廷军机,故有“督粮道”之衔。

张集馨是于道光二十五年被提拔为陕西督粮道的,此前的职务是福建汀漳龙道,根据他自己的介绍,这次任命完全是出于道光帝的本意,没有督抚保举。而且张集馨的这次任命在朝野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朝臣都认为张集馨捡了天大的便宜,就连他的亲朋好友也认为他升官了。

这就足以证明,陕西督粮道的地位比福建汀漳龙道要高,否则也谈不上是升迁。张集馨准备启程赴任时,照例要打点在京的一众官员,这次送礼花了张集馨17000余两银子。而就在之后的道光二十七年,张集馨被提拔为陕西按察使时,照样也送了礼,但这次送礼的数额反而只有14000多两。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陕西督粮道确实是一个肥差,否则按照送礼的规制来讲,不会高于按察使。清朝官场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外任地方官送礼的多寡,看得并不是品级,而是职务的肥瘦。

张集馨自己列了一本账,陕西督粮道衙门共有东西两座粮库,从头年的五月开始征收,第二年上报户部奏销,所征的大米、小米、豆类、麦子约为二十万石。

这些粮食是不需要解交户部的,而是用来发给陕西的八旗、绿营。而实际情况是,八旗、绿营的粮饷的定额只有十九万石,这样一来剩下的一万石就成了陕西督粮道衙门的私产。注意,这一万石属于灰色收入,不合法也不违法,朝廷是不会追究的。

对于“石”这个概念可能有些读者还不是很清楚,清朝的一石折合120斤,一斤约为590克,一万石算起来就是142万斤粮食。又,道光时期一石粮食大概要1.2两左右,最终得出的结果就是陕西督粮道盈余的粮食折合白银12000两。

陕西督粮道被称为大清道府第一肥缺 这个官职是做什么的 第3张

12000两就敢夸口是天下道府第一肥缺,显然这肯定不是陕西督粮道的全部收入。猫腻就在各粮食品种的配比上。

小米、大米、小麦属于细粮,是发给兵丁的粮饷,而豆类则是粗粮,主要用来喂养马匹。粗粮与细粮的价格区别是很大的,一石大米差不多可以换三石豆类,有了价格差自然也就有了谋利的机会。

张集馨接任陕西督粮道的时候,他的前任就把粗粮冒作细粮,亏欠了七万石之多,这个数量就很大了,大概有五万两银子的进账。

这还不是全部,有些年份细粮与粗粮的收成又是不一样的,张集馨上任那年刚好遇到细粮大丰收,而粗粮歉收,从而导致粗粮的价格高于细粮。在发放粮饷时,兵丁们更愿意领粗粮,而不要细粮。

陕西督粮道衙门很会做生意,年景好的时候就储备一部分粗粮,这样一来遇到粗粮歉收的年份就可以大赚一笔。张集馨算是安守本分的,他上任时刚好粗粮值钱,所以就很轻松地补齐了前任的七万石细粮的亏空。

账就怕算,陕西督粮道每年明面上的收入有12000两银子,暗中则通过粮食调剂,又可以获取五万两银子的收入,总数就有六万两之多。尽管也有一部分孝敬上司,但捞个三万两不成问题,况且粮道作为地方重要官员,还有许多额外的收入,林林总总应该不下于五万两。

张集馨在陕西督粮道上干了不到三年就调任为陕西按察使,这一次进京后,他将之前所欠的巨额债务也还清了。

陕西督粮道被称为大清道府第一肥缺 这个官职是做什么的 第4张

史料中还有记载,说陕西督粮道一年收入可达三十四万两,这个估计有点夸张。不过道光晚年,西北边疆相安无事,如果要是有战事,陕西督粮道过手的钱粮更多,相信收入也会成倍增加,至于是不是天下道府第一肥缺,这个真是说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