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古坟时代的文化特征 古坟时代是中国什么时候

古坟时代的文化特征 古坟时代是中国什么时候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1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古坟时代(250年-538年),又为称大和时代,是古代日本的历史时期,因为当时统治者大量营建“古坟”因此得名。出现了全国性的中央政权,即以畿内地区为中心的大和政权。上承弥生时代之,下启飞鸟时代。

 古坟概述

古坟的分布基本上遍及本州岛南部,以奈良、大阪的大和盆地为主,北海道则未发现。这一时期的坟墓为巨大的穴式土堆,四周有壕沟,“前方后圆”形式的墓制最具代表性,坟的周遭围绕着中空的黏土塑像,这些筒状土制人偶可能是殉葬用的,称之“埴轮”。

建筑这些坟墓需要花费大笔金钱,只有少数的统治阶级能够负担,目前发现有七十一座,钥匙孔形的古坟最常见,大阪的大山冢,又名“仁德天皇陵”,据悉为全世界最大的古坟。古坟里通常有许多铜镜、珠宝等物品,到了后期,古坟里还有兵器和盔甲。

古坟初建于三世纪中期,前方后圆的大小古坟,以奈良县为中心,散布在北起福岛县、南至熊本县和大分县的广大地区。五世纪又从宫城县扩展到鹿儿岛县。古坟只埋葬部族首长,由部族成员共同修筑。当时,农业生产仍是共同进行的,主要财产采取部族首长所有的形式。进入五世纪,这种原始的所有制关系开始崩溃,大家族发展为生产单位和动产所有单位。原有部族内部发生利害矛盾。

建造巨坟的原因

日本历史学家相信,在卑弥呼掌权之前和死去之后,来年内战,加之遇上寒冷期,水田荒废,连年饥荒。为了夸示自己的实力,各部争相建造巨坟。因为水田的开垦,伴随大量的废土石,正好用来造坟。坟墓越大,水田越广,稻米越多,势力越强。

古坟时代的文化特征 古坟时代是中国什么时候

  仁德天皇陵

时期划分

前期

公元250年开始,前期的古坟的石室大体是竖穴式,大部份是首长墓,以壶形土器、器台形土器面貌出现。

中期

从五世纪中期起,畿内强大部族间的相互内战激化。有些强大的部族与出现倭五王的百舌鸟古坟群和古市古坟群有关,这些强大的部族,后来便制服了大和、吉备等地的有力部族。

5世纪前期,王墓等级的大型前方后圆坟出现在奈良盆地与河内平野地区,这时候巨大化的人物埴轮(人偶)出现在坟墓四周。

后期

到六世纪,继体天皇系统的新兴势力统一畿内东部各部族,确立了大王的地位。以筑紫君磐井为首的北九州势力,曾希望获得与此类似的地位而进行反抗,但在其获得这种地位之前,这种反抗即已溃败。在内战过程中,各地首长授予部族成员中的有力者以修造小古坟的权利,借以增强战斗力而赢得内战的胜利。

因此原来只是首长墓的古坟,到五世纪后半叶便向小古坟群(群集坟)演变。这种倾向到六世纪进一步发展。全国各地修造的古坟超过十万个。古坟的主体部分也采用横穴式石室,这很适合加强自主性的大家族的存在。石室内理葬数代家族成员,并以武器为中心,陪葬有须惠器、土师器等死后生活的必需品。

但大量小古坟群的出现,逐渐减弱了古坟作为统治者的建筑物的性质。因此,从六世纪末到七世纪初,倭王权在畿内尽力建造寺院,同时限制修筑小古坟群,大王和强大的豪族则葬于模仿中国皇帝陵墓的大型方坟。这样,古坟时代临近结束,而所谓大化《薄葬令》更进一步助长了这种倾向,留下来的只不过是高松冢古坟等贵族阶层的坟丘小但很华丽的古坟。关东和东北地方古坟时代的结束比西日本晚,直到七世纪前半叶仍修造前方后圆坟。

苏我氏开始专权时代,日本到达了飞鸟时代。从8世纪初开始,火葬流行,古坟逐渐式微,并开启了佛教建筑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