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千亩之战的历史意义 千亩之战的全过程

千亩之战的历史意义 千亩之战的全过程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5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千亩之战是西周宣王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

《史记·周本纪》记载:“(宣王)三十九年,战于千亩(今山西介休南),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司马迁这一记载的依据是《国语·周语上》,这一战中周宣王是战败一方,“丧南国之师”(《国语·周语上》)。按照《史记》的年代体系,周宣王三十九年应为公元前789年。

千亩之战的历史意义 千亩之战的全过程

  西周宣王时与姜戎之战争

古书所记

宣王三十八年(前790年),周宣王派军队征讨申戎,获得胜利。次年姜戎攻至千亩(周宣王的籍田,可能在镐京附近),王师战败,周宣王在奄父帮助下才逃脱。

韦昭认为宣王因此战而失去南国之师;杨宽则认为失去南国之师是另外一次战役(千亩之战是王师在镐京附近战斗,而南国则是江汉之间)。失去南国之师后周宣王只好“料民于太原”,从而导致了西周的衰亡。

又史载晋穆侯十年(宣王二十六年)伐千亩之战时生一子,名为成师,即日后的曲沃桓叔。此为宣王三十八年之前的另一次千亩之战,宣王未参与,晋穆侯主战,而且未战败。

战后记载

周宣王丧南国之师后,想在太原普查人口来补充兵员、征调物资。仲山甫认为自古以来,人口不用普查就能知道数量,因为司民负责登记生死;司商负责赐族受姓;司徒负责人口来往;司寇负责处决罪犯;司牧知晓职员数量;司工知晓工匠数量;司场负责人口迁入;司廪负责人口迁出,人口数量天子通过询问百官就可以知晓了,还可以通过管理农事来调查,没有必要劳民伤财去刻意普查。周宣王不听劝阻,最终还是在太原普查了人口。

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四十六年),周宣王去世,其子周幽王姬宫湦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