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历史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历史百科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历史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历史百科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4.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苏联作家,是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外文名俄语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Шо́лохов,生卒时间1905年5月24日-1984年2月21日。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历史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历史百科

出生于维约申斯克区顿河流域,苏联作家。连任多届苏共中央委员,当过苏联作家协会书记,两次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勋章。

1922年,前往莫斯科,加入“青年近卫军”,隔年与一位哥萨克的女教师玛丽姬·格罗斯拉伕斯卡娅结婚。并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胎记》。1924年他回到顿河开始创作,1928年《静静的顿河》第一部在苏联《十月》杂志上发表就声誉鹊起,立刻受到国内外的瞩目,在德国销售量甚至超过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年轻的萧洛霍夫跃昇世界级作家。1937年至1938年之间多次致信斯大林,几乎遭受迫害。1956年除夕和1957年元旦,在《真理报》连载《一个人的遭遇》。1965年以《静静的顿河》一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另一部长篇《新垦地》是《静静的顿河》的续作。

1999年,“顿河”手稿被发现存于萧洛霍夫密友库达绍夫的远亲家中。当时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财政部筹款,以50万美元购得,俄罗斯文献鉴定专家委员会鉴定手稿确为萧洛霍夫手迹,目前珍藏于“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2005年命名为“肖洛霍夫年”。